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思考

2011-08-15 00:55刘丽丽
关键词:水利部水利办学

刘丽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长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1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思考

刘丽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长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11)

在迎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校60周年之际,整理并思考学校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历程、历史贡献和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学校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贡献

学校前身是1951年由水利部创建的北京水利学校,在建校以后的50年时间,一直隶属国家水利部管理,并伴随着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而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水利专业实力较强的行业特色本科院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行业特色高校先后划转地方和教育部管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0年由水利部划转河南省,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在60年的办学历史中,特别是迁郑之后的20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水利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科学制定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抓住整体搬迁、高校扩招、国家治水思路调整、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新校区建设、省部共建、博士授权单位建设等重要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并确立了要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长期以来,像其他行业特色高校一样,我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水利行业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的主要支撑,其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为水利行业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学校多年来培养的大量毕业生都活跃在水利行业,成为水利行业的管理中坚和技术骨干,使学校与水利行业发展血脉相连。建校60年来,学校为国家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级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学校校友中,不仅有水利部部长陈雷等省部级领导,更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基层水利工作者。据2004年统计,在水利部所属的各大流域机构和水利科研院所的总工程师中,我校毕业生约占35%;全国水利系统厅局级领导干部中,我校毕业生约占30%。我校有70%~80%的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在水利系统一线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足迹遍布祖国的江河湖海。可以这样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华水人;哪里有水,哪里就有华水人的贡献。

二是成为水利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学校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努力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科技进步发展的需求,积极拓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的覆盖领域和服务方向,原有的学科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我校依旧保持着水利行业办学的鲜明特色,很多教师都有着深厚的水利方面的专业背景和行业情怀,继续承担着水利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主要任务,科研课题、技术研发的重点依然主要围绕和服务于水利行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在2008年全国水利科技大会上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

三是在国家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学校是由水利单科院校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重点建设与发展,凭借这些优势学科,学校逐步形成并确立了自己的特色与品牌,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基础和较强的综合实力,虽然学校现有本硕专业涉及理、工、农、经、管、文、法等多个学科门类,但是,水利水电特色一直优势明显,有些水利水电类专业是全省高校中独具特色的专业。目前,学校是河南省惟一一所以水利电力为特色的本科院校,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水利电力为特色的本科院校之一,必将成为建设国家水利科技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学校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首先,现代水利事业的发展趋势,为水利高等院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水利战略地位的定位,是建国62年来首次把水利提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国家的总体治水思路已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是促进现代水利发展的关键。作为水利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我校在水利电力以及相关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需要学校根据水利发展的需要,拓展学科专业,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水利电力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在人才培养、科研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

其次,水利行业人才队伍现状需要水利高等院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目前,水利电力行业急需大量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我国水利行业的人才队伍现状与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明显不相适应。据统计,全国现有水利职工110.46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仅占10.2%。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具有水利电力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员仅占6%,水利职工队伍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仅占0.55%,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非常突出。作为水利人才的摇篮,水利高校在培养创新型水利人才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所以,作为一所水利高校,我校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提高水利人才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

其一,在建设高水平的多科性大学的过程中,如何集中优势力量秉持特色,是学校今后办学定位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原来隶属于水利部管理的体制下,我校已经确立起自己在水利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绝对优势。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我国高等院校圈层结构的形成,以及各种大学排名和大学评价体系的相继出现并广泛运用,使得像我校一样的行业特色高校在新时期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所处的地位较之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源优势和机遇优势有所丧失,优势色彩日渐消退。如何在建设多科性大学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学科建设、科研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水利行业特色与优势,持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校今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二,如何深入落实共建协议,强化学校与水利行业和河南省地方政府的沟通机制,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划转地方管理之后,学校与水利行业的沟通不断弱化,水利行业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学术发展方向、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和扶持逐渐减少,学校发挥传统优势学科为水利行业服务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也使学校失去了一部分有力的支持。如何使原有的机制优势和资源优势不至于因此而逐步丧失,有必要与水利行业部门建立起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2009年,河南省与水利部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协议的签署,就是河南省地方政府和水利部在这个方面做出的积极举措,让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但是,省部共建协议的签订只是为学校搭建了一个支撑发展、多做贡献的好平台,提供了一个特色办学、提升内涵的好契机。如何深入落实并不断拓展协议精神,使学校与水利部真正形成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主动地谋求共建形势下的自身发展,把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河南省和全国水利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在水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努力实践的命题。

其三,如何积极主动地破解资金难题,支持学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是学校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目前,隶属关系的转变使得水利部对水利直属院校的支持弱化,直接投入迅速减少,政策的倾向性也有所改变。经费的减少和政策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继续为所属行业服务的能力,进而影响并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三次搬迁,办学资源不断流失。1990年迁郑办学以后,首先进行了几年的基础建设,逐步形成了花园校区目前的办学条件;为了适应高校扩招带来的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学校于2000年以后加大投入,完善了办学基础设施,缓解了持续几年的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压力;为了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学校在郑东新区征地1770亩,至今累计投入6亿余元,初步形成了容纳1万名学生的建筑规模,两校区的办学格局已经形成;2005年学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花大力气积极筹资,改善了办学条件。2009年至2012年,学校还将投入1.35亿元用于博士授权单位建设。所以,如何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加大筹资力度,为博士授权单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是学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而急迫的问题。

三、新时期学校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战略

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在新时期重新审视国家和行业的形势,在宏观战略规划的指导下,保持办学特色,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一)特色战略

我校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较强的竞争力。我校之所以能够实现省部共建,跻身高校国家队的行列,正是由于国家振兴水利行业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行业特色,如果盲目追求综合化发展,导致原有阵地、特色和品牌丢失,则会有生存之忧。今后,要进一步强化特色意识,充分发扬学校的历史特色,积极培育新的办学特色,以特色优势支撑学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二)质量战略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院校特别是行业特色院校的生命线。10年来,随着国家实施扩招政策,行业特色高校同其他高校一样,学生规模大幅增加,如何保持和提高办学质量是一个必须破解的难题。国家也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切实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在2005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优秀,说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过硬,教育教学水平较高,教学质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今后,学校要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全力推进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三)学科战略

行业特色高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拥有若干特色优势学科,这些学科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因此,为了保持学校的学术水准、竞争能力与良好声誉,行业特色高校必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继续保持和强化传统学科的特色优势,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实行重点突破,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2009年学校获得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在建设期内,学校将力争集中重点资金和优势资源搭建博建平台,把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建成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将学校建设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实现重点突破的同时,还要充分依托优势特色学科,积极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在相关领域内拓展新的学科或学科方向,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力争有较多的学科达到较高水准。同时,要尽可能地促进相关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以提高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人才战略

优秀的行业人才是行业特色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行业高校应围绕新时期社会和行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营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环境,探索创新团队的培育机制,把人才强校战略提到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投入、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速度,不拘一格延揽学科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用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更有效的措施来提倡和保障教师的自身发展,不断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五)产学研联盟战略

作为一所水利行业特色高校,要进一步密切同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企业单位的业务联系,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获支持,争取在水利电力行业重大决策、水利电力科技创新和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上,有更多的参与和更大的贡献。不断提高校办产业的科技含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通过产学研联盟战略,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自身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核心素质和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水利部水利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河南省水权试点顺利通过水利部 省政府联合验收
水利部召开加快水利前期工作推进会 进一步部署安排2015年水利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