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的构建

2011-08-15 00:54窦曼莉刘家顺
关键词: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

窦曼莉,刘家顺

(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的构建

窦曼莉,刘家顺

(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支持;低碳经济;金融体系

在后危机时代,低碳金融逐渐成为抢占低碳经济至高点的关键,这将对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已被普遍认可,各国都在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金融机构和政府的政策、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低碳金融体系的相应建议。

闵惜琳、陈原、张启人研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炙热话题,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首先考虑的关键路径[1]。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赵洋建议将北京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的碳金融交易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碳金融中心[2],进而形成我国金融产业新的增长极。综观这些文献的研究,都指出了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但并没有指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将重点研究这些问题及其出现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常意义上,低碳金融指的是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金融政策和市场活动[3]。低碳经济催生了低碳金融,同时低碳金融也将赋予低碳经济新的内涵,“低碳技术”的创新突破及推广应用离不开“低碳金融”的支撑[4~5]。目前,低碳金融逐渐成为抢占低碳经济至高点的关键,但是我国金融体系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文章通过分析传统金融体系与低碳经济的矛盾,指出低碳经济对传统金融体系提出的挑战,并对构建低碳金融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一 金融体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1 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需求量巨大

我国的资源结构是“富煤、少油、缺气”。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我们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代价与环境代价,因此,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能源基础设施所采用的技术与设备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是长期的,一旦投入使用其二次调整或者转换的社会成本与经济成本将十分巨大。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供给需要,同时实现我国能源结构向可再生性能源的倾斜,我国未来在能源建设上的投入将十分巨大。根据IEA的预计,在可参考情景下,2006年到2030年间我国在能源部门的投资累计将达3.7万亿美元,其中74%用于电力投资,约为2.8万亿美元,融资需求巨大。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金融机构必须作出适应性的政策调整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2 CDM交易机制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

《京都议定书》架构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合作机制,即温室气体减排“三机制”: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 lem ented,JI)、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 ent Mechanism,CDM)和“碳减排”贸易机制(Emission Trade,ET)。CDM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项目审批程序复杂,开发周期较长,同时伴有政策、项目和CDM特有风险等。CDM收入的确认需在项目获得联合国相关机构确认并与碳减排额度购买方签订销售协议后方能实现,因确认手续缓慢,一个可再生能源项目至少要用两到三年才能完成申报手续,期间的碳减排指标将白白浪费掉,而不能实现应有的收益补偿,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为环保企业制定相应的融资政策来弥补CDM交易机制的这一缺陷。

3 我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据测算,2012年以前我国通过 CDM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可达数10亿美元,为此我国已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指出,银行在低碳经济方面投放的信贷投入仍然不大,4万亿投资中仅有2l00亿是属于低碳经济的投放,仅略高于全部投入的5%。因此,依托 CDM的“碳金融”在我国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蕴藏着巨大商机。

由上面现实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到,利用金融机构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是十分迫切的客观需求。

二 传统金融体系面临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资金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就是一句空谈。而目前我国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传统的项目评价体系、财务核算体系、市场交易体系、金融产品体系都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6]。

1 传统金融与低碳经济存在矛盾

(1)传统金融体系单纯追求盈利与低碳经济的社会性存在矛盾

由于存在原材料价格障碍和低碳产业生产成本障碍,企业采取低碳型生产方式的效益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在目前“绿色信贷”参与低碳经济激励机制不健全的前提下,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以“短期逐利化”和“投向集中化”为主,其信贷资金仍集中投向盈利好、见效快的资源性传统产业,而低碳经济产业链中亟需信贷支持的末端中小企业却难以得到资金支持。银行对于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的强调,以及证券市场要求企业利润实现的双重压力,使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项目面临较为严苛的融资环境。

(2)传统金融体系中介部门的技术咨询不能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低碳型企业的确定是金融机构信贷扶持企业以及项目的先决条件,而以目前出台的政策来看,绿色信贷执行标准不明确,信息沟通不完善。金融机构作为非专业的评判机构,判定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情况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制定的绿色信贷标准笼统,缺乏具体的信贷指导目录、产业标准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信贷指引,使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内部实施细则和考核评价办法[7]。

(3)传统金融体系缺乏鼓励发展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

从《关于改进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并没有政府部门出台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此类业务的办法或者补贴制度。金融机构的相关部门既没有制定专门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信贷措施或意见,也没有界定低碳经济项目贷款的手段、方式、品种、期限、利率定价等问题,更没有建立对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贷款营销、审查、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机制以及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从而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作用的发挥。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传统金融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和政府要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改进。

2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体系提出挑战

(1)传统金融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业务

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的事实决定了我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进行必要的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及时改变经营战略,积极开拓碳金融业务,将会直接导致其丧失在未来国际金融领域开展业务的基本技能,也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需要转变观念,主动健全机构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机制。因此,商业银行要在战略上重视碳金融业务。

(2)传统的金融业务不利于我国在国际碳市场上争夺定价权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碳资源市场,但在减排交易市场上却没有定价权,处于全球碳交易业务链的低端,不得不接受外国碳交易机构设定的较低的碳价格。国际市场上碳排放交易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国内的交易价格在8欧元至10欧元左右,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8]。碳排放关系着中国整个低碳经济的构建,如果无法掌握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中国经济将会受制于人。

(3)传统金融的发展方式导致低碳技术“锁定效应”的出现

锁定效应,就是事物发展过程对初始路径和规则选择的依赖性,一旦选择了某种道路就很难改变,以致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9]。目前像中国这样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这这样一个有可能造成重大气候影响的“锁定效应”状况。如果当前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可能失去控制未来几十年温室气体浓度的先机。诸如电厂、交通之类等高耗能部门的建成及运行需要大量资金,且其运行方式在较长的生命周期中难以改变,很容易产生锁定效应。若金融部门不能为这些高耗能部门克服低碳技术的“锁定效应”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将会使得“锁定效应”成为现实,从而使中国乃至全球为之付出高昂的气候代价。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利益还是社会利益出发,金融部门都要不遗余力地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 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必须,为此要积极构建低碳金融体系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

1 低碳金融的内涵

所谓低碳金融[10],是指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投融资活动,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是近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尚没有充分发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生态环境还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例如银行业如何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在自身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中寻找最佳平衡点,是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2 低碳金融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1)政策和风险的制约因素

(a)缺乏综合性的配套扶持政策

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政策,缺乏支持产业机构调整由高碳想低碳转型的政策,往往导致转型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盈利能力却下降,虽有社会效益但缺乏经济效益,从而直接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上升,进而使银行对低碳项目的融资缺乏内在动力。

(b)低碳项目的风险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当前低碳项目的特点就是要有持续、巨大的投入,而这与当前项目本身有限的产出相比,将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CDM项目的开发周期较长,交易成本较高,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非专业机构难以评估项目开发的风险和收益。在国外,CDM项目的风险评估大都由专业的中介机构完成,而国内的相关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对大规模的项目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国内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

(2)金融机构自身的制约因素

(a)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低

政策性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由于业务范围及实力的限定,难以对低碳企业或项目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房贷门槛以及扶持重点与循环经济项目或企业融资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两者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因而大部分低碳经济项目和企业难以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贷款融资支持。

(b)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认知程度不高

低碳金融是一项金融创新,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对碳金融项目的开发、审批以及运作模式、风险管理、利润空间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对低碳经济项目融资的产品、业务和服务种类较少,尤其是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人才缺乏,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金融机构对发展碳金融业务缺乏内在的驱动力。

3 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

从功能金融理论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政策体系,对现有的金融体系予以完善,可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1)构建碳金融市场体系

(a)建立国际化的碳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徐州等城市已经建立了碳交易所、环境交易所、产权交易所或能源交易所,为打造国际化大型碳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利用我国碳交易资源大国优势,吸引国际碳交易主体在我国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提升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打造一两个国际性碳交易市场。

(b)完善碳金融产品的功能

在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同时,还要建立功能齐全的碳金融产品市场。一方面,可以借助现有的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为节能减排项目或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提供专门通道,为低碳项目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完善证券交易所等二级市场功能,便利碳金融产品交易与流通,促进碳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2)构建碳金融组织体系

金融机构是碳金融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重要成员,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涉足碳金融融资及其他相关交易,但如果仅仅依靠商业银行无法完全满足碳金融发展的各项要求,还需要更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提供更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a)监管机构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需要出台具体措施,成立专门服务部门,研究碳金融,做好服务和引导,鼓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碳金融业务中去,合理控制交易风险的同时支持国家低碳经济建设,同时要抓住碳金融发展良机,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b)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碳金融体系的主力军,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打造适合低碳金融市场的法人治理结构、信贷评审标准和风险管理体系,积极研发碳金融产品,参与碳金融相关业务,分享碳金融成果。

(c)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可以在一些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资金回收时间长的项目上发挥自身优势,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另外,政策性银行还可以为国际碳买家提供授信支持,间接支持我国的碳出口项目。

(d)保险公司

回报时间长,风险因素多是低碳项目的普遍特点,保险公司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综合分析低碳项目和碳交易存在的风险点,利用价格杠杆,设计不同的保险产品,参与到低碳项目保险和碳交易保险中去。

(3)构建碳金融产品体系

(a)碳基金理财产品

碳基金理财产品可以通过银行或基金公司发行,将客户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形成专门的碳基金,用于为具有良好CDM项目开发潜质和信用记录的企业提供CDM项目开发融资,客户从企业出售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利润中获取收益,达到集和分配资源的作用。

(b)信托类碳金融产品

信托公司为有低碳意识的企业设立碳信托投资基金,将这笔资金投资于具有CDM开发潜力的项目中,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发获得相应的CERs指标。信托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处理CERs指标:如果企业认为未来减排需要这些指标,信托公司可以根据该企业所缴纳的信托资金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换算成相应的CERs指标配额分配给该企业以供它未来之需;如果企业加入该信托计划仅仅是为了通过CERs指标的买卖来获取一定的收益,信托公司可以将该企业可分配到的CERs指标在碳交易市场出售后支付一定的利润给该企业。

(c)CERs收益权质押贷款

根据我国的《担保法》,质押又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具有良好CDM

项目开发潜质和信用记录的企业以CERs收益权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就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创新形式,用未来收益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d)低碳衍生产品

建立碳期货市场,为碳期货或碳期权交易提供平台,碳交易一方或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该产品锁定远期交易价格,规避碳交易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为即期价格提供参考。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可以考虑先实物期货、实物期权,后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其次,在金交所股指期货推出和相关金融期货期权陆续完善之后,可以试点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期权并在金交所挂牌交易。

(4)构建碳金融政策体系

(a)完善环保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对我国金融机构支持环保产业的政策,明确环保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责任和义务。首先,环保部门应建立并完善环保信息库,将企业缴纳排污费的情况、限产限排情况等信息纳入环保信息库,并及时将信息提供给人民银行。其次,人民银行将环保信息纳入征信体系,并及时通报循环经济、节能技术和产品等产业政策导向,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提示,发挥企业征信系统的警示作用,为金融机构对低碳项目的审批提供重要依据[11]。

(b)建立和完善对金融机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是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扶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使金融机构认识到自身的环境责任;同时可以探索通过财政贴息等做法有效规避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变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政策性风险。二是金融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如逐步探索实行结构性的差别利率政策,采取扶优限劣措施,对科技、环保等可持续发展产业实行低利率政策,确保绿色、环保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12]。

(c)制定和完善低碳金融的优惠政策

政府各级部门需要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支持碳金融的发展。比如可以通过降低低碳项目的有关税率、适当延长免税期以提高项目的经济强度;对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取得的收入进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提高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的积极性;在银行监管上,可以在低碳项目贷款额度内对存款准备金进行适当减免,以促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向碳金融领域倾斜;并通过财政拨款成立专项基金,为商业银行低碳项目贷款提供必要的利息补贴也是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

四 小 结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发展道路也是漫长的,需要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改善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使金融机构在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提高竞争力,进而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 闵惜琳,陈原,张启人.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系统思考[J].系统工程,2010(1):79~89.

[2] 赵洋.低碳金融创新:北京试点?[N].金融时报,20102321(005).

[3] 王天慧,孙慧.低碳经济背景下碳金融发展的国际借鉴与启示[J].经济与法,2010(5):267.

[4] 赵洋.低碳金融创新[N].金融时报,201023212(005).

[5] 杨泽军.低碳经济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环境经济,2010(4):28~29.

[6] 刘新民.积极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J].学习与研究,2009(12):41~43.

[7] 初昌雄,周丕娟.碳金融: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J].金融与经济,2010(2):18~21.

[8] 陈亚雯.西方国家低碳经济政策与实践创新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0(8):1~7.

[9] 谢清河.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问题研究[J].理论研究,2010(5):5~8.

[10] 方平.金融支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黑龙江金融,2010(5):15~18.

[11] 梅林海,叶丽娟.绿色金融——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撑[J].中国市场,2010(4):99~101.

[12] 谢清河.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问题研究[J].理论研究,2010(5):5~8.

The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System which Support for Low2carbon Economy’s Development

DOU M an2li,L IU Jia2shun
(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suppo rt;low2carbon economy;financial system

In the post2crisis era,carbon finance has become the key to seize the highest point of low carbon economy,w hich would make an extensive and far2reaching infulenceon generaing glob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ituation.Now themodelof low2 carbon economic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zed by many countries,so they are trying to develope low carbon economy through all kindsof way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inancial system’s p 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f building an effective low carbon financial system fro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such as their policies,responsibilities and so on.

F12416

A

167322804(2011)042003920004

2010212208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P2P金融解读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探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