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今用 验案存真(六)

2011-08-15 00:42陈大舜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尿崩症芡实饮水量

陈大舜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

古方今用 验案存真(六)

陈大舜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

中医学;医案;方剂;人参固本丸;桑螵蛸散;四神丸

案16人参固本丸、桑螵蛸散、水陆二仙丹三方化裁治疗中枢性尿崩症案

钟某某,女,13岁。多饮多尿9月余,于2009年10月26日来我院门诊。患者于2009年2月6日至11日因多饮多尿在某省级西医院住院治疗6 d,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长期服用激素类药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每片 0.1 mg,以每次0.1 mg,每日 2次开始,最大剂量加至每次0.2 mg,每日3次,病情稳定后,以每次0.1 mg,每日2次维持。刻诊:患者虽然每天服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维持量每天2片,但饮水量近3月有增加趋势,从1 000~2 000 mL增加到3 000~4 000 mL以上,严重时加大剂量至每天6片,才能控制饮水量在1 000 mL左右。尿量随饮水量的多少而增减,一般白天10余次,多达20次左右,夜晚6、7次,只要饮水,就要小便,尿色淡黄或清,饮食正常,大便也正常,咽喉有时疼痛,喜喝温热水,面颊稍红,精神状态尚可,去年月经初潮量少,现已停经半年,舌苔薄白质稍红,脉细弦略数。

辨证:先天不足,气阴两伤,肾虚不固,膀胱失约。治法:益气养阴,补肾固脬。方药:太子参20 g,黄芪 20 g,生地黄 15 g,熟地黄 15 g,天冬 10 g,麦冬10 g,石斛 15 g,女贞子 20 g,枸杞子 20 g,金樱子20 g,芡实 20 g,桑螵蛸 20 g,丹参 10 g。 14 剂,每日1剂,煎服2次。

2009年11月8日二诊:药后咽喉疼痛已止,多饮多尿症状改善不明显,每天饮水量仍在2 000 mL以上,白天小便10次左右,夜晚5、6次,月经仍未至,遂于上方中加重黄芪用量至30 g,另加桃仁10 g,红花10 g,又开14剂,企盼月经能至。

2009年11月22日三诊:多饮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每天饮水量在1 000 mL左右,小便次数也随之减少,但月经仍未来。考虑尿崩症见效已显,病情稳定,决定将西药用量减半,每天只服1片。上方未作更改,只将芡实用量增加到30 g,再开14剂。

2009年12月6日四诊:病情稳定,西药用量虽减半但疗效未减,患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决定将西药再次减半,每天服1/2片。汤药开21剂,因患者月事仍未见,遂将中药减去桃仁、红花、丹参三味活血药,改用中成药大黄虫丸每次6 g,bid,以缓中补虚、活血通经,以观后效。

2010年1月10日五诊:病情依然稳定,饮水量与小便次数基本正常,余无不适,惟月经仍未来潮,细问之,她并未服中成药,对其中的4种虫类药似有顾虑。鉴于病情稳定向好,试图完全停用西药醋酸去氨加压素片,但患者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惟恐病情反弹,作为医者又无充分把握保证不反弹,经双方协商,遂又将西药减为每天1/4片,汤药照前方开21剂,并嘱其长期服用,月事留待以后再说。另嘱每天可食熟白果8粒,当作零食吃,食疗辅助之。

按语:尿崩症有中枢性尿崩症与肾性尿崩症之分,临床治疗颇为棘手,西医治疗多用抗利尿激素类药。本案是在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改用中医药治疗,虽然最后未能完全停用西药,用了每天1/4片最小维持量,但中医药的疗效是显而易见的,并对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增强患者体质及抗病力大有好处。人参固本丸出自《景岳全书》气阴双补,偏重于补阴,用了二地、二冬,只有一味补气药人参,故本案加用黄芪。因本案辨证偏重于阴虚,故又加用了石斛、女贞子、枸杞子。桑螵蛸散出自《女科指要》,本案选用了方中的三味主要药物,即桑螵蛸、人参、黄芪,参芪前已述及,桑螵蛸与水陆二仙丹中的金樱子、芡实,共奏益气养阴、补肾固脬之效。方中丹参,及后来加用的桃仁、红花,活血通经,是针对患者闭经而用,因药效缓和,未能如愿。后又改用大黄虫丸,病人未服,只好留待以后再说。

案17桑螵蛸散、参麦散、六味地黄汤三方化裁治疗前列腺癌手术后尿失禁案

周某某,男,79岁,2010年4月19日初诊。尿失禁7月余,患者于2009年9月16日在广东省某中医院行前列腺癌手术,术后出现尿失禁,经中药治疗为主,效果不明显,遂经该院推荐到长沙治疗。仔细询问,患者尿失禁主要在白天,夜晚睡着后并不遗尿,口不干,尿色清有时黄,去年10月、11月多次化验尿常规 WBC、RBC、潜血均有++~+++,大便 1~2 d 1次,干硬如羊屎粒,舌苔薄质红,脉弦细带数。BP:140/60 mm Hg。

辨证:年事已高,肾阴本亏,癌毒内蕴,术后气化失常,膀胱失约。治法:养阴益气,补肾固脬,兼以利湿解毒。 方药:桑螵蛸15 g,参须 10 g,黄芪 30 g,麦冬 15 g,五味子 15 g,熟地 15 g,淮山药 20 g,山茱萸 20 g,石斛 15 g,怀牛膝 15 g,白果 10 g,芡实15 g,麻黄 5 g,连翘 20 g,玉米须 15 g。7 剂,每日 1剂,煎服2次。

2010年4月25日复诊:病情有改善,尿常规化验WBC+,RBC、潜血均无,但尿失禁效果不够理想。大便变软,每日1次,舌苔脉象同前。仍守前方,减去麻黄、连翘、芡实、淮山药用量均加大至30 g。14剂,每日1剂,煎服2次。

2010年5月9日三诊:病情大为好转,漏尿次数明显减少,自己能够控制小便,大便也基本正常。遂修改处方如下:用六味地黄汤原方与桑螵蛸散、补中益气汤加减,又开14剂。

2010年5月23日四诊:病情进一步好转,小便基本恢复正常,尿常规化验均为阴性,饮食、大便也正常,惟近日有时感到阴茎轻微胀痛,舌脉仍同前。遂去补中益气汤,改用知柏地黄汤与桑螵蛸散、参麦散合方加减21剂,善后。并嘱,待汤药服完后,如情况良好,可改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每次6 g,1日2次,长期服用。

按语:尿失禁与遗尿、尿崩症有别。遗尿是指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病症;尿失禁是指在清醒状态下不能控制排尿,而尿液自行排出的病症;尿崩症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饮水特多,尿量与次数也随之增多。尿失禁多见于老人。本案即为年老肾亏,又与前列腺癌手术相关,不过该患者的辨证以肾阴亏损为主,当然也伤及肾气,同时还可能兼有湿热余毒,故用养阴益气、补肾固脬、利湿解毒之方药。桑螵蛸散用了三味主要药,即桑螵蛸、参、芪;参麦散三味药全用;六味地黄汤只用了“三补”,未用“三泻”;另加石斛、牛膝、白果、芡实,滋阴补肾,固脬缩尿;麻黄、连翘、玉米须,意在宣泄肺气,利湿解毒。但复诊时,因主要症状尿失禁效果不够理想,故又减去麻黄、连翘,保留玉米须利湿解毒护肾,加重芡实、淮山用量至30 g,使补肾固脬的药力更专,从而收到明显效果。三诊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加大了益气药的比重,故合用了补中益气汤,病情虽进一步好转,患者却出现了阴茎轻微胀痛的症状,或许就是用了甘温益气的补中益气汤之故。最后以知柏地黄汤与桑螵蛸散、参麦散合方加减收功。

案18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治疗慢性结肠炎五更肾泄案

廖某某,女,69岁。2010年5月9日初诊。大便稀溏伴脐腹冷痛4年余,曾先后2次在某地区医院及某某省级医院做肠镜检查,均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粪质多稀薄呈糊状,有时夹不消化的食物,无黏冻,每天排便2~3次,其中第1次必定在早晨5点多钟,在肚脐下方有一手掌大的固定区域冷痛隐隐,以冷为主,有时腰痛,饮食尚可,喜热饮,小便清有时淡黄,舌苔薄白,质淡红有齿痕,脉弦细缓。经服西药抗生素治疗无效,改看中医。血压不高,125/64 mm Hg。

辨证:年老体衰,命火不足,脾肾阳虚,五更肾泄。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泄。方药:熟附片(先煎1 h)10 g,补骨脂 10 g,吴茱萸 5 g,肉豆蔻 5 g,五味子 10 g,党参 10 g,炮姜 5 g,炒白术 10 g,炙甘草10 g。7剂,每天1剂,煎服2次。

2010年5月16日复诊:药后感觉腹部冷痛减轻,大便每天1~2次,仍稀溏,余症同前。方证相应,初见成效,遂守原方,加乌梅10 g,增强固涩作用,又开14剂。

2010年5月30日三诊:腹部冷痛完全消失,大便转为成形,每天仍旧1~2次,药效明显,便减轻附片为5 g,再开14剂。

2010年6月14日四诊:大便成形,每天1次,偶尔2次,腹部既不冷也不痛,基本正常,但出现牙痛,喉中黏痰,恐有矫枉过正之嫌,遂改用四君子汤、左金丸与温胆汤加减善后。处方如下:党参10 g,白术10 g,黄连 5 g,吴茱萸 5 g,姜竹茹 10 g,炒枳壳10 g,法半夏10 g,陈皮5 g,茯苓10 g,炙甘草5 g,乌梅5 g。7剂,隔日1剂。另教患者每天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足三里穴,15 min,可有温健脾肾,巩固疗效的作用。但如牙痛、咽喉疼痛时,停用。

按语:本案是比较典型的脾肾阳虚五更肾泄案,病情并不复杂,运用对应的四神丸与附子理中汤取效,本是预料之中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把握好“度”,当出现温阳太过的苗头时,必须即时停用温燥药,注意矫枉不要过正。四神丸出自《校注妇人良方》,附子理中汤出自《三因方》,两方共9味药全用,具有温肾健脾、涩肠止泄之功。二诊时,加用乌梅,增强固涩,提高疗效。三诊附片用量减半,以防温燥太过,不料出现牙痛,喉中黏痰,故四诊时即时停用附片、炮姜之类,改用平和之方药善后。另值得一提的是,左金丸原方黄连与吴茱萸的比例为6∶1,重在清;也有人颠倒比例为1∶6,叫“反左金丸”,重在温;本案却用了等量1∶1,温清并用,姑且叫“等左金丸”,并不是有意标新立异,实乃权衡病情之需要耳。

(本文编辑 李路丹)

Authentic medical records treated with ancient formulas

CHEN Da-shun
(TCM University of Hunan,Changsha,Hunan 410007,China)

Chinese medicine;medical records;formulas;Ginseng Guben pills;Sangpiaoxiao powder;Sishen pills

R289.5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1.01.015.052.03

2010-11-20

陈大舜(1941-),男,江苏南京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病证结合的研究。

猜你喜欢
尿崩症芡实饮水量
突然尿量异常增多,可能是尿崩症
突然尿量异常增多,可能是尿崩症
秋风送来芡实香
牛羊猪的最佳饮水量
牛羊猪的最佳饮水量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秋补食疗话芡实
每天要喝多少水?饮水量公式帮你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的特点及诊断工作探讨
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