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折顶手法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2011-08-15 00:43王自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对位断端术者

王自强

河南新野县中医院 新野 473500

1998-08~2008-08,作者采用回旋折顶手法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5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结合临床浅谈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2~13岁。尺偏移位41例,桡偏移位10例。骨折线在矢状面呈前下后上斜形者31例,呈基本水平线者15例,呈不规则及有粉碎性骨折片者5例。兼有同侧外科颈骨折1例,兼有同侧桡骨下端骨折1例。伤后1 d内就诊30例,2~6 d内就诊15例,>7 d就诊6例。伤后经其他医院多次整复失败后再来就诊者1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复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前臂自然向下垂,肘关节呈反向半屈曲100°左右位,肘窝向下。助手握住上臂,术者握住肘部顺势拔伸牵引,先采用回旋手法纠正断端尺桡侧和旋转移位,并防止肌腱筋膜嵌入断端,此时肱骨远折端在上,近折端在下,骨折端纠正成上下侧重叠移位(远端可稍桡偏)。术者将双拇指置于断端上侧远端,余四指置于下侧近端,在持续拔伸下逐渐加大断端向下侧成角,双手四指从下将断端顶向上,当断端响起复位接触擦音时,迅速反向折顶,使骨折复位。复位后检查断端对位及稳定情况。

1.2.2 固定方法:按肱骨髁上骨折常规超肘小夹板外固定。尺移位者应在内侧板骨折远端及外侧板骨折近端加纸压垫固定,以防止尺偏移位。

2 结果

本组51例,单纯用回旋折顶手法复位成功49例,其中1次复位成功43例。复位后经X线摄片证实达到解剖对位35例,近解剖对位14例,2例陈旧性骨折复位固定后再移位,经用尺骨鹰嘴牵引配合手法及小夹板固定治疗5周后愈合。随访6个月~3 a,51例愈合后,外观正常,功能完全恢复37例;功能完全恢复,肘内翻6°~10°者11例,肘内翻>11°者3例。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关键要矫正尺偏移位,减少肘内翻发生率[1]。传统三人复位法由两助手拔伸虽然能拉开骨折端重叠,但由于牵引时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甚至痉挛,反而给复位造成困难。而本手法,通过四指处于骨折近端为杠杆,二拇指及手部控制骨折远端,骨折两端掌握在术者双手指掌之间,接触良好可靠,在肌肉松弛情况下折顶复位,即能纠正上下移位又同时纠正尺偏移位,比起传统手法成功率高,更易于达到解剖对位。本手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反折作用力大,操作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肱骨裸上伸直型骨折,特别是移位严重其他手法难以复位成功者,可选用此法。该手法快、稳、准,患者痛苦少,减少骨折可能带来肱动脉和神经损伤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潜在危险,而且复位后断端间因骨峰相互嵌插非常稳定,移位可能性较小。但应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施行回旋手法前,应先对比正常肢体肘部携带角的情况(各人携带角不完全一样),以利于矫正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做到手摸心会,力求整复后达到正常肢体携带角的度数。(2)对严重骨折移位,应在允分相对牵引时施行折顶手法,注意防止肱动脉损伤。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51-752.

猜你喜欢
对位断端术者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上肢辐射的影响因素及防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自由对位与严格对位的博弈
——论传统对位教学两种体系的冲突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一种跨层盲孔制作及对位方式研究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大隐静脉包裹肌腱断端防止伸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