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水并举”兴水利人水和谐惠民生——访新郑市水务局局长赵富贵

2011-08-15 00:47程广周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年3期
关键词:新郑市机井供水

□本刊记者 程广周

□特约通讯员 李 舢

“一缕缕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一座座水库清波荡漾;一条条河道绿水如黛;一眼眼升级改造后的农用机井让新农村建设焕发光彩......”,谈到近几年来新郑市的水利发展成果,新郑市水务局局长赵富贵不无自豪地说。

新郑市地处丘陵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年降雨量不足700毫米,干旱一直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维护农村大局稳定,新郑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水利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十一五”以来,新郑市以“南调长江水,北引黄河水,西蓄天上水,东治洪涝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综合利用循环水,全社会厉行节约用水”的治水思路,突出“民生水利、效益水利、生态水利、平安水利、和谐水利、资源水利”六项重点,积极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水利事业的大发展为新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

克难攻坚,踏实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面对异常繁重的水利建设任务,新郑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始终以抓紧抓好水利工程建设为己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工作任务”,赵局长说。

民生水利——丝丝甘泉润心田。一股股清泉涓涓地流向村落,一张张笑脸写不尽内心的喜悦。这是在新郑农村感受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给群众带来的喜悦。“十一五”期间,新郑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2008年,率先在全省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并把此作为为民承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为切实把这项富民惠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广大干部职工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到工程建设工作中。完成投资5249万元,在孟庄镇建设5.27万人集中水厂1处,在八千乡、龙王乡等乡镇建设联村供水工程5处,在辛店镇、观音寺镇、龙湖镇、郭店镇等乡镇建设单村供水工程18处,管网延伸工程9处,解决了10.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7月16日,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在新郑市成功召开,副省长刘满仓、水利部农水司司长王晓东等领导对新郑市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持续加大技防、物防设施投入,争取到上级50余万元资金支持,在饮用水水源地安装了安全隔离护栏和视频监控系统,并按照国家最新规范要求,更换设置了新的统一的安全警示标牌28座;实行昼查夜巡制度,保证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加快实施城市供水工程,争取到中央300万元、地方507万元资金,实施了第一水厂改扩建工程,新建了1座1500立方米清水池,改造延伸了16公里供水管道,使25000人用水困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局面,提高了城市供水水平;积极谋划实施第一水厂应急供水工程,目前,工程即将组织开展工程招投标工作,计划于2011年5月份前建成投用。通过持续深入开展挖潜降耗、节支增收活动,使供水能力突破现水厂设计规模限制,用水人口由7万人增加至14万人,保证城市正常用水需要。

效益水利——五省两防两提高。近年来,新郑市大力推进以农用机井综合配套升级改造为重点的水渠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围绕“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渠想通、井相连、村庄美”的目标,大力实施城关乡万亩高产田示范工程、龙王乡万亩中产田改造达标示范工程、八千乡万亩低产田升级示范工程、移民安置区万亩旱涝保收田示范工程、孟庄镇万亩经济林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等“五个万亩示范工程”,通过统筹规划、同步推进,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0年,按照“有防盗井台、有配套水泵、有地埋电缆、有地埋管道、有智能控制系统、有标准出水口、有管护机构”的新郑市农用机井升级改造“七有标准”,升级配套农用机井2000眼。实现了农用机井“省水、省电、省地、省时、省钱、防盗、防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五省、两防、两提高”目标。11月26日,全省冬春水利建设督导会在新郑市成功召开。会上,省长助理何东成、省水利厅厅长王仕尧对新郑市机井升级改造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于会后以文件形式在全省推广。12月12日,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顾斌杰到新郑市观摩指导机井升级改造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时,认为新郑市在机井升级改造工程中探索出了一套好方法、好机制、好路子。

生态水利——道道风景惹人醉。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新郑市聘请国内著名设计单位,对新郑市生态水系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制定了“一渠、一核、九脉、五区”的水系结构布局。近年来,围绕“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大力实施轩辕湖生态水系及河道景观治理改造工程,圆满完成了轩辕湖桥坝建设,河道清淤、扩宽、护砌及绿化美化等,实现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对双洎河城区段清淤疏浚12万立方米,确保了河道畅通,提升了城市品位。坚持生态优先,投资4250万元,实施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在具茨山实施生态造林面积800公顷;投资210万元,在全市12个乡镇实施村镇绿化工程,水保造林工程433.33公顷;投资380万元,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在全市造林面积800公顷。

平安水利——万无一失保民安。围绕“工程安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环境优美”的目标,切实加强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投资5334万元,圆满完成了青岗庙、唐寨、老观寨、望京楼、五虎赵等5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并在郑州市率先通过竣工验收。同时,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确保在规定防洪标准内,主要河道堤防不决口,中小型水库不垮坝,平原排水畅通,城市安全度汛,主要交通干线正常运行,工矿企业正常生产,对超标准洪水做好应对安排,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限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和谐水利——人水和谐惠民生。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要求,积极对接,精心谋划,紧扣标准,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移民安置工作。圆满完成了第一批418户、1684人的移民安置工作,并及时完成房屋修缮、人口公示、奖补资金发放、生产用地分配、各类手续办理、就业培训等工作,切实解决了移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了移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和高度赞扬。目前,已完成第二批移民新村“三通一平”和房屋基础工程,正在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房屋主体的砌筑。

资源水利——促进可持续发展。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行政审批。及时换发取水许可证,对于机井已经报废的吊销取水许可证;对没有办理取水许可证的用水户通知其依法办理。严把凿井审批关口,严格理凿井审批手续办理。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及时查处水事案件,维护了正常的水环境和水秩序。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持续加大技防、物防设施投入,争取到上级50余万元资金支持,在饮用水水源地安装了安全隔离护栏和视频监控系统,更换设置安全警示标牌28座;实行昼查夜巡制度,保证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加快实施城市供水工程,争取到中央300万元、地方507万元资金,实施了第一水厂改扩建工程,妥善解决了25000人的用水问题,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局面,提高了城市供水水平。

展望未来,激情高昂,全力迎接“十二五”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中央一号文件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要求。水利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我们要抢抓机遇,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率先的豪情,积极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赵富贵局长如是说。

——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实现民生水利新突破。按照“集中供水为主,联村供水、管网延伸为辅”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财务报账制,规范建设管理程序,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安全、建设资金安全,搞好工程建设,真正把这一民心工程管理好,全面推动农村饮水城镇化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2011年再解决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时,对已完工的饮水工程搞好移交,建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维修基金,积极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管理模式,指导工程管理者强化工程的运营管理,充分发挥供水工程效益;高质量完成第一水厂应急工程建设。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科学论证规划以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为主的第二水厂;加大投入力度,改造供水管网,增加供水水源,延伸供水覆盖面,完善供水体系,全面提升城市供水能力,最大限度满足供水需求;切实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水质达标和正常供水;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预防和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抓好行业服务,认真落实服务承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强力推进体制改革,积极寻求与先进供水企业的合作,强化水厂的运营和管理,逐步解决城市供水问题。

——合理布局,精心实施,实现效益水利新突破。统筹规划并精心实施机井综合配套升级改造工程,继续按照“七有标准”,实现农用机井“五省、两防、两提高”的目标。在梨河镇、薛店镇、郭店镇、新村镇、八千乡等集中连片高标准规划并完成2000眼农用机井升级改造任务。在积极争取上三级资金投入支持的同时,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结合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按照“统筹协调,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补充、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实施梨河镇农业综合开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郭店镇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及农用机井升级改造工程、薛店镇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及农用机井升级改造工程、新村镇农用机井升级改造工程、八千乡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及农用机井升级改造等五个万亩示范工程,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公益事业大家办、公共设施大家管,一岗多职、一员多能”的思路,抓好农村护井渠、护道路、护林木、护村庄、护土地、护电力设施“六护员”队伍建设,通过保待遇落实、保作用发挥,提升基层公共设施管护水平,促进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从而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综合效益。

——综合治理,改善环境,实现生态水利新突破。按照城市生态水系规划逐步实施,达到城市河湖水系“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协调城市涉水资源,构建河流生态系统,营造滨水景观环境,提高土地资源价值,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综合目的;做好黄水河综合治理,高标准建设郑韩湿地文化园;加大对双洎河综合治理力度,逐步改善两河生态环境;结合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利用生态水保、集蓄水等工程建设,加快柿树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幽盛寺小流域水保治理工程建设,改善山区生态环境。通过生态水系规划的逐步实施和河道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

——突出重点,展现亮点,实现平安水利新突破。完成后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建设杨庄、范河、杜楼、于沟、冯庄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水库工程建设与管理,逐步建立“工程安全、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管理高效、环境优美”的水库管理体系;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指导原则,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好防汛工作,认真完善和落实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严格加强汛前、汛期督查机制建设,及早分析防汛形势,明确防御重点,强化应急管理,完善预案体系,强调汛情准确及时传递,提高防汛整体效能。加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和救援专家库建设,适时组织开展全市防汛抢险演练活动,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支持作用,提高抢险队伍实战能力。加强抢险物资设备硬件建设和调配制度建设,强化各级仓库储备指标管理,做到物资设备储备足、调配快。加快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工程建设,确保安全度汛;做好抗旱工作,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认真组织开展抗旱技术和抗旱机具服务,为农业生产安全全力做好抗旱水源保障。

——点面结合,稳步推进,实现和谐水利新突破。按照“五通、五有、五确保”的标准规划建设第二批移民新村,完善移民村公益配套设施。按时完成第二批2513人的移民搬迁任务,进行土地整理,完善水利设施。举办移民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提高移民就业技能,加大移民劳动力输出,争取获得更多的劳务收入。

——严格执法,强化服务,实现资源水利新突破。加大执法力度和水利规费征缴力度,严格行政审批,实现依法行政,维护正常的水秩序。实行计划供水,履行节约用水,强化水资源管理,逐步减少城乡集中供水水厂管网覆盖区内的自备取水设施计划取水量;加强地表、地下水资源管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水利普查工作,积极营造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良好社会环境。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实现规范管理新突破。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创优争先意识和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严格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做好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努力完成扶贫帮困、支援新农村建设及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继续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维护新郑市水利系统安定团结大好局面。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机遇难得,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新郑水利人正在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奋发的进取精神、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力推进新跨越,努力再创新辉煌,全力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猜你喜欢
新郑市机井供水
护秋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新郑市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新郑市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农用机井管理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新郑市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