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与河南水利

2011-08-15 00:47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年3期
关键词:孙叔敖楚庄王楚国

□本刊记者 刘 青

正是因为有了水,才使生命得以萌发、延续至今,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离不开水。老子曾说过:“天下至柔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如。”水既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殖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还能为人类带来隐患和灾难,因此人类必须很好利用使之为其服务,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关于治水的名人和故事。但在河南治水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个名人就是孙叔敖。孙叔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国令尹,也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专家。期思(现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孙叔敖一生政绩颇多,而以治水最为人们所称道,他带领人民大兴水利、修堤筑堰、开沟通渠、发展农业生产和航运事业,为楚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司马迁的《史记·循吏列传》中,孙叔敖被列为首篇:“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在孙叔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定祥和,国家富裕强大。而且汉王延寿在《孙叔敖庙碑记》中,赞颂孙叔敖“宣导川谷,陂障源泉,溉灌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美,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优游乐业。”从中可见在他倡导下,春秋时的楚国已普遍在湖泊中的隆起部分挽堤为垸,发展了水利,而且农业生产也蒸蒸日上。可以称之为“孙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遂霸。”

孙叔敖十分热心水利事业,主张采取各种工程措施,特别是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孙叔敖在期思,雩娄(今河南省固始县史河湾试验区境内)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期思陂),相当于现代新建的梅山灌区中干渠所灌地区。比魏国的西门豹渠早200多年,比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早300多年。这项水利工程,不但完工早,而且不论是渠址选择还是地势勘察、水量调节、排洪灌溉诸方面的设计,都达到相当科学的水平。利用清河和湛河这两条河的河水,灌溉史河、泉河之间的土地。清河在史河东岸凿开石嘴头,引水向北;堪河在史河下游东岸开渠,向东引水。因为清河长90米,堪河长40米,共100多米,这样就使史河和泉河之间的土地灌溉有了保障,后世又称之为“百里不求天灌区”。经过后世不断地续建、扩建,灌区内有渠有陂,引水人渠,由渠入陂,开陂灌田,形成一个“长藤结瓜”式的灌溉体系,这样既根治下游水害,又保证了上游灌溉。这一灌区的兴建,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使楚国“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水稻种植面积激增,“家富人喜,优赡乐业”,而且还满足了楚庄王开拓疆土对军粮的需求。因此《淮南子·人间训》曰:“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

楚庄王知人善任,深知水利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孙叔敖又因为在兴建这项水利工程上,显示出他卓越的才能,因此被楚庄王予以重用,任他为相。孙叔敖当上了楚国的令尹之后,继续推进楚国的水利建设,发动人民“于楚之境内,下膏泽,兴水利”。在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左右,又主持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周围二百米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又称安丰塘,在今安徽省寿县南),芍陂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该蓄水灌溉工程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这些山峦向东、南、西三面呈弧状展开,北面地势低洼,都向寿县南部的低洼处汇集,然后流入淮河。这里的气候属于季风气候,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各路洪水齐下,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一旦雨少时又容易出现旱灾。由于当时这里还是楚国的农业生产区,粮食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地的军需和民用。孙叔敖分析了当地的地形特点,采用先蓄水,再灌溉;而且还要修建五个水门,用石质闸门来控制水量。首先带领人民将三面山上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即大别山东南面龙池山、西面六安龙穴山和东面的积石山流下来的水引入芍陂。通过水门控制水量,使天旱时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涝成灾,即“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后来又在西南挖掘了一道子午渠,引淠河水入陂,保证芍陂的水源,同时还能减少淠河的洪涝灾害。芍陂建成后,灌溉面积增大,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使安丰一带每年都生产出大量的粮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军需,对于推动楚国的经济发展,乃至楚庄王当上中原霸主都起了较大的作用。芍陂经过历代不断的整治,一直发挥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东晋时因灌区连年丰收,遂改名为“安丰塘”。但由于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在近几百年中芍陂因垦殖过度,豪强占塘为田,遭到严重的破坏,日趋荒废。到了近代虽几经修整,至解放前夕,芍陂堤堰残废,灌溉面积仅四五千公顷。解放后又经过人民的大规模修治,建成淠史杭水利工程,芍陂已成为淠东干渠的反调节水库,面貌也全然一新。而如今长约25千米的芍陂塘堤全部用块石护坡,蓄水可达1亿多立方米,可灌溉42000公顷农田,并具有防洪、除涝、水产、航运等作用。

我们可看出孙叔敖的一生,精于治水,有功于国,对淮河以南地区的灌溉、航运、水产养殖、屯田济军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为我国的水利建设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并对后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他这种一心为人民造福,为水利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是值得我们后人缅怀和敬仰的。

猜你喜欢
孙叔敖楚庄王楚国
宽容的楚庄王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楚庄王问鼎中原
小燕子
孙叔敖砸蛇
孙叔敖勇斗两头蛇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楚庄王》:期待壮歌飞鸣
孙叔敖识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