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国大学中文专业商贸方向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2011-08-15 00:54韩国宋珉映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商贸商务汉语

〔韩国〕宋珉映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开始选择学习商务汉语课程。韩国是中国的近邻,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韩国学汉语的人数最多,学生要求学习商务汉语的愿望也最为迫切。为了满足社会这一需求,为了解决更多学生的就业问题,韩国很多专科学校开设了商贸汉语专业,不少本科大学中文专业也开设了商贸汉语方面的课程,或直接在汉语言专业分出侧重点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商贸汉语方向、观光汉语方向等等。那么,这些院校是怎样开设商贸汉语课的,商贸汉语方向的课程怎样设置更科学,应开设哪些课程,开设优质的商贸汉语课程的必备条件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教材,本人想就以上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韩国大学开设中国商贸课程的现状

1946年首尔大学首次开设中文系以来,开设中文系的学校逐渐增加。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给中文专业带来了生机,到1991年韩国开设中文系的学校增加到59 个。1992年中韩建交拉开了中文专业辉煌时代的序幕,到了2000年中文专业增加到106 个。①郑锡元(2000)从全国大学与中国有关专业的课程分析中归纳出来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学报》第41 期。2009年全国4年制大学里开设有关中国语文学专业的达到130 个,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24 个。

从专业的名称来看,在中文专业中开设商务汉语课程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类,以中语中文、中国语、中国语言文化等为专业名称,开设个别商务方面的课程,但开设的课程比较零散,目前国内属于这样的情况最多;第二类,以中国学为专业名称开设较多的商务课程,这种类型的学校大约有26 所。②专业名称的统计来自各学校的网站。这一类开设的科目比第一类专业多了些,但各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差距较大;第三类,以中国商务为专业名称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商务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专业性较强,不过为数不多,目前只有8 所,其中一所的专业名称为中国观光通商,有一所的专业名称为通商翻译,也有一所以韩中通商为专业名称的,其他都是中国通商专业。

从商贸课程设置的比例看,汉语课程与商贸课程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汉语课程为主,在此基础之上再加几门商贸汉语方面的课程,如:商务礼仪、商务汉语、贸易汉语等。目的是让学生们大概了解一些商务方面的基础性常识,培养学生商贸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这种情况的大部分是上述的第一类专业。第二种情况是,以与商贸有关的理论性课程为主,汉语课程占的比例偏少。属于此类的大部分是以中国通商为专业名称的学校,中国通商专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传授商贸知识上,因此有关培养汉语表达能力的课程开设得并不多。此外,以中国学为专业名称的学校开设的商贸课程与其他中文专业相比多一些,但是中国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范围非常广,因此其专业名称虽然相同,但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差别明显。这些学校开设的有关商贸课程的比例也参差不齐,有的侧重于商务方面的课程,有关汉语的课程没有几门;有的开设的课程比较杂,有关商贸或汉语课程没有几门。属于第二种情况的学校,其师资队伍构成比例也是商贸等其他专业方面的专家占多数,只有一两名汉语教师,因此,汉语课自然开得不多。第三种情况是,一年级以汉语课程为主,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增加商贸方面的课程。属于这种情况的大学大部分在中文专业里开设几个就业方向,其中之一就是商贸汉语方向。商贸汉语虽然不是独立的专业,但是其开设的课程相对而言具有系统性。由于先打好汉语基础之后,再学中国商贸方面的知识,所以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就各大学所开设的有关商贸课程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以提高商务汉语沟通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如:通商贸易汉语、商务汉语、公司汉语、商贸写作、汉语实务写作、贸易实务汉语等。第二类是商贸理论知识方面的课程,主要有:国际实务基础、中国贸易实务、现代中国经济论、中国投资论、中国市场营销、中国经济理论与实际、中国经济与经营、中国企业论、中国企业与市场、中国人的商务惯例、中国商务、中国市场开拓实务、中国经济法、中国地区特点分析、中国经济结构理解、中国经济地理理解、中国投资环境与市场、中国经济研讨、中国经济史、中国产业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案例研究、现代韩中经济关系、韩中贸易实务、韩中经济理解等课程。第三类是与商贸活动有关的一些边缘性的课程,有:现代中国概况、中国商人文化、中国地区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文化、中国大众文化论、现代韩中关系、韩中文化比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理解、中国政治制度论、中国社会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论、中国社会调查实习、中国地区社会研究、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对外经济理解、中华经济圈理解等课程。从总体上看所设的课程比较杂,有的课程难度比较大,如果用汉语授课是很难的,只能用韩语授课。

那么,商贸汉语方向的课程到底应该怎样设计呢?本人认为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合理地安排商贸方面的课程,才能科学地处理汉语课与商贸汉语方面课程的课时比例等一系列问题。

二、商贸汉语方向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定位

汉语专业商贸方向课程开设的内容、汉语课与商贸知识方面课程二者所占课时的比例与培养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是在中文专业中明确地分出了商贸汉语方向,那么商贸汉语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应该开设什么课程呢?

(一)商贸汉语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上所述,从目前韩国大学中国商贸方向的课程设置来看,有的学校是要培养会说一点汉语的商贸专业人才,除了汉语课、商贸汉语课外,还设置了很多经济学方面的课程。学生学习汉语本来就有难度,加之要学习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难度进一步加大。如果商贸方面的专业知识使用汉语讲授,学生会很难接受,即便是中国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果只用韩国语讲授这些课,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接触汉语的机会就会变少,这样对学生打好汉语基础会有一定影响的。笔者认为,无论如何,我们最终需要的还是商贸型的汉语专业人才,“汉语”的基础不可以削弱,这是学好商贸知识的平台。如果汉语言专业培养的是会说一点汉语的商贸专业的人才,那么在商贸专业里开设几门汉语课就可以了。中文专业商贸方向培养的目标不是商贸专业的人才,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翻译,而是两国商务活动中的沟通者,能够在中韩两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沟通,来促进中韩经济交流与合作向前发展。他不仅汉语表达得准确、流畅,同时对商贸活动的基本知识、流程,包括一些专业术语也要通晓,比如议价、交货、支付、运输、保险、合同的签订、市场份额、生产利率等商贸活动各阶段出现的有关术语。此外,还应深入地了解中国,如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基本特点及中国各地区的特点、各地商人经商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商贸汉语方向的学生并不一定要掌握多么高深的商贸专业知识。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商务活动中既是翻译又是领导的参谋,从而使两国的商务贸易能顺利愉快地进行。

(二)商贸方向的课程设置

很多专家指出,目前国内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每年多达6 000 名左右,而很多企业却感到符合需求的人才不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课堂教学脱离了企业需求。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多偏向语言和文学方面,而不适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中国专门人才。①Seung Chan Par k(2007)Demand for Chinese Business Experts and Forecast on Future Supply and Demand Focusing on Surveys on Companies Investing Locally in China,《中国学研究》第41 期。如何设计课程,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是我们需要着力思考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为了培养商贸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本人认为商贸汉语方向的课程设置应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为了培养高水平的中韩两国商贸活动中的沟通者,必须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因此汉语的学习应放在首位,而且要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第二,应该开设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商贸汉语课程,目前各大学所开设的商贸汉语方面的课程比较少,大多数属于商贸汉语会话以及应用文写作之类。为了加强汉语商务沟通能力,应开设有关专业术语的理解、商贸活动中的表达艺术、商贸谈判、商贸写作、跨文化沟通等课程。第三,为了让学生具备有关商贸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加强对中国的了解,也应该开设一些基本商贸知识(贸易术语的运用、合约磋商以及合同条款的确立等专业知识)、中国商贸特点、韩中经济合作、中国概况、中国社会文化、中国地区特点等方面的课程。总之,课程的核心还是要放在培养汉语沟通能力与加强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其次是商贸方面的理论知识,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一个会说一点汉语的商贸人才,而不是商贸型的汉语人才。据此,笔者认为所设课程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1.初级阶段的课程设置

初级阶段主要是指大学一年级。对于刚入学的学生,他们的汉语水平很低,有的甚至是零起点。因此这个阶段主要应开设基础汉语课程,如:汉语综合课、汉语口语课、汉语听力课、汉语语法课等,不要涉及专门的商贸方面的知识,但可以开设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如:国际礼仪、中国概况(简单的)等。这个阶段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准中级阶段的课程设置

准中级水平阶段主要是指大学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汉语基础知识,能进行一般的汉语会话,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语单词,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增添一些商贸汉语方面的课程和商贸有关的边缘性课程,如:基础商务汉语口语、现代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地区特色等课程。这个阶段课程的重点还是放在培养汉语能力,因此一年级所开设的汉语课程应该继续开设,其原因,一是一年不可能完全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二是学生所掌握的汉语单词仍很有限,需进一步扩大词汇量,为商贸知识的学习创造条件。如果二年级就大量地摄入商贸方面的课程以代替基础汉语课程的话,学生所学的汉语知识会出现断层。此外,对商贸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等方面都会很吃力,最后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总之,一、二年级的汉语课要保证充足的课时,要让学生在低年级时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把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使用时基本不存在障碍。在学生语言功底扎实的前提下,进行其他理论知识的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中级阶段的课程设置

中级阶段主要是指大学三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汉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课程的设置应逐步向商贸知识方面过渡。在继续开高级汉语课程的同时,加强商贸汉语课程的教学,如:商贸汉语精读、口语、听力与阅读课程,来增强学生在商务方面的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开设中国通商惯例、中国各地商人经商特点及思想观念、中国商务知识、中国区域经济、公文写作等课程。与此同时还可以开设一些讲座课,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文化、中国经济概况、中国市场营销、韩中贸易实务等。这些讲座可以根据内容的深浅和学生的水平来决定用汉语还是韩语讲。有的内容虽然难一点,但可以适当地用汉语讲,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课的开设。实践课可利用暑假或寒假的时间进行,要学生亲自去体验商务贸易方面的工作,真正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一课程必须要有计划地去组织,事前必须和实习单位加强联系,共同设计好实习计划,并要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指导,要经常反馈学生实习的信息,学生也要认真撰写实习报告,这样才能保证实习不流为一种形式,真正起到学用结合的作用。

4.高级阶段的课程设置

高级阶段主要是指大学四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汉语水平较高,因此需要增加商贸知识方面的课程比重,但是商贸汉语口语方面的课程还应继续开设,并增加难度。这一阶段应该开设商务谈判的技巧、商务汉语报告技巧(用汉语制作PPT 来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技能)、商务翻译(口译、笔译)、公文写作(高级的如,国际函电的写作、合同、协议书的写作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开设更多的讲座课,如:中国消费者的心态及观念、中韩商贸案例分析、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分析、中国经济法、中国市场分析、中国经济、中国对外通商政策等课程。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还应教中文简历写作技巧与汉语面试策略等应聘技巧。

总之,商贸汉语方向的课程设置应该本着在不断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的基础之上逐步开设。课程的设置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某个阶段各种课程的难易度应该尽量一致起来,不同阶段课程的衔接应该是科学的,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紧密结合的。讲座课的内容应该是难度较大的;专业性较强的,但又是最需要了解的一些商贸方面的知识。

三、开设优质商贸汉语课所必备的条件

中文系商贸汉语方向开设商贸汉语课不应是在学中文的基础之上添加一点商贸方面的色彩,而应真正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即培养中韩两国商贸活动中的沟通者,这是商贸汉语方向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要达到这一目的,开设的商贸汉语等课程必须是优质的。那么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称得上是优质的商贸汉语呢?

(一)必须正确了解有关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实用型课程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目前进军中国市场的200 家韩国企业中78.2%的企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而遭遇过金钱上的损失或事业上的困难。①Seung Chan Park(2009)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缺乏中国专业人才而遭遇到损失,中央日报,8月3日。这些企业认为会说汉语的人很多,但很难找到在具体工作上,熟练地运用汉语并主动地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与要求的人才。这就是课堂脱离实际的严重后果。课堂教学必须与实际要求接轨,否则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就无法具有竞争力。为了培养备受欢迎的实用型人才,首先要分析商贸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之后,根据分析结果,开发相应的课程内容与教材。②多采用工作内容分析方法(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Norton,R.E.&Mclennan,K.S.(1997)DACUM: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work and performance,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and Dafasco Inc.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与教学范围设计整套的教学计划。特别要提出的是,应注重现场实习这一课程,目的是增强学生在商务活动中的汉语交际能力及应变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快地投入工作,更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授课的汉语教师必须掌握商贸方面的基本知识

教师的责任是要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教授商贸汉语课的教师如果对商贸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就会把商贸汉语课开成一般的汉语课,不可能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好地去了解商贸方面的知识。因为教师对商贸方面的知识不了解,所以也不可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不可能很好地训练学生在商务活动中的交际技能。从目前状况来看,既能教汉语又懂商贸方面知识的教师很少,有不少人把商贸汉语方向所开设的一些应该开展商务交际活动的课程上成了一般口语课或者阅读课。由于教师不知道商贸汉语课如何去组织课堂教学,所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掌握不了商贸活动中的交际技能,因此对这种课程也慢慢失去了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商贸汉语的教师必须掌握商贸方面的知识,必须对商务活动有一些了解,这样才能把课教好,才能使学生掌握了不仅汉语,而且能够很好地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交际技能,知道在商务活动中如何得体地用汉语跟对方交流。总之,教师既应注意所要传授的内容及传授方法,也应该注意学生的求知需求及学习方法,做好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过程的调控。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必须努力营造交际氛围,创作交际条件

徐正龙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书中说:“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要战场,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来实现的。”因此,商贸汉语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工作十分重要。商贸汉语方向培养的学生是两国贸易中的沟通者,他要能准确地传递双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为自己的上司出谋划策。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知识,而且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去。因此教师在商务汉语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地把握所教的内容,并根据内容去努力营造一种真实的交际氛围,创造交际的条件。例如,模拟商务活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这种语境中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际,让学生有亲临实际的感觉,这样才能尽快地、较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商务场合中的交际能力。

(四)教材建设必须跟上,应该有形式多样的精品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徐正龙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书中说:“教材水平的高低不仅反应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的水平及其所达到的程度,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开设优质的商贸汉语方面的课程,必须要有优质的教材。但目前的状况是商贸汉语方面课程的教材很少,教材内容的安排、生词的分布不是很科学。有些初级阶段的教材课文内容较难,生词量较大,有一定难度的生词也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初级阶段要学的商务汉语教材的难度与初级阶段所学的基础汉语的难度对应起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有好处。此外,成系统的商务汉语方面的教材不够,现在从初级商务汉语教材到高级阶段的教材虽然有,但挑选的余地很小。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有很多课程的设置很好,但是还处在没有教材的阶段。亟待有关专家学者尽快地编写教材,本人认为带有学习者母语译注的教材更适应教学及学习者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商贸汉语方向的设定是正确的,随着中韩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商贸汉语的市场将不断扩大,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商贸汉语方向教学的总体设计则需要认真地思考,使其不断成熟、完善,以实现最高的教学目标。这些则需要从事汉语教学人员的共同努力。

徐正龙(2005)《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郑锡元(2007)从全国大学与中国有关专业的课程分析中归纳出来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学报》第41 期。

Seung Chan Park(2009)进军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缺乏中国专业人才而遭遇到损失,韩国《中央日报》,8月3日。

Norton,R.E.&Mclennan,K.S.(1997)DACUM: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work and performance,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and Dafasco Inc.

Seung Chan Park(2007)Demand for Chinese Business Experts and Forecast on Future Supply and Demand Focusing on Surveys on Companies Investing Locally in China,《中国学研究》第41 期。

猜你喜欢
商贸商务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画像即墨商贸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