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中文教学状况:机会与挑战

2011-08-15 00:54美国王觉非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语课程教育

〔美国〕王觉非

中文国际传播涉及世界各国,美国的中文教学状况总是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活动和国际政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中国同美国各个阶层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人们关心美国中文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

本文根据我在美国参加同中文教学有关的政策性活动、参与发起中小学中文教学项目、监管弗里曼基金会提供经费的高等院校中文教师培训计划的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和考虑到的一些问题撰写而成。虽然文章涉及高等院校开设中文和培训中文师资的一些情况,但是以美国中小学的状况为主。文章将论及美国当前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的策略。美国的教育体制复杂,中文教学工作发展不平衡,文章论及的问题难免挂一漏万,恳请读者谅解。

一、美国中文教学的基本状况

讨论美国的中文教学,不能不提及美国外语教学的一般状况,因为中文在美国被看作是外语。

从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美国经历了从不乏外语人才到外语人才短缺的过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第一代移民一般能够熟练掌握母语,所以美国在历史上并不缺少外语人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会外语的人不少,外语人才不多的情况。

为了应对外语人才短缺带来的挑战,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委托一个社会组织设计不常用的外语语种培训项目,满足当时战争的需要。20 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美国高等院校和高中学习外语的人数出现了一次急剧增长,背景是苏联早于美国10 个月,在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朝野震动,遍查军事科技落后于苏联的原因,发现需要加强在教育领域同苏联的竞争。于是在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拨出大笔款项,支持科学、数学和外语教育。20 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外语教育再一次提上议事日程。

但是,经过多年努力,外语教育一直差强,突出表现是效果不佳。特别是在2001年开始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律以后,全国中小学根据法律的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英语、科学和数学教育上面,外语教育再一次被放到了次要地位。

从外语语种来看,美国学校(包括高等院校)开设的外语以欧洲语言和西班牙语为主。美国有大量的西班牙语国家的移民,选修西班牙语的学生数量在学校开设的所有外语当中排行第一。根据学生选修外语课程的数量来排队,其他大语种包括法语和德语。德语在这几个语种当中排在第三,选修德语的学生占美国高中生总数的大约5%。

近年来,中文开始得到人们关注。2005年前后,美国一些有识之士曾经有过一种设想,如果学习中文的学生也像德文一样,占高中生总数的5%,全国需要多少名合格的中文教师?那些中文教师从哪里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中文教学的一种状况,即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应当是增加学生人数,譬如,如果有5%的学生选修中文,中文在美国学校当中即可称为一个大语种了。

然而,美国中文教学现在的状况,离那个数字还差得很远。美国高等院校学习中文的学生在过去几年以两位数字增加,学中文的学生也仅占高校所有学习外语的学生的4%。①Asia Society(2010)Meeting the Challenge :Prepar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for American Schools.Asia Society,New York.因此,中文教学的空间广大而辽阔。为了促进中文教学在美国的发展,美国有一批机构和组织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进中文教学。这些机构和组织以及它们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一)美国联邦政府

美国联邦政府早在20 世纪80年代就把中文列为重要语言之一。笔者当时在佛蒙特州参加了向联邦政府申请经费在州内五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的工作,那时联邦政府已经把中文作为同国防有关的重要语言,设立了专门经费和特别项目。

近年来,联邦政府又再次确认,中文同阿拉伯文、日文、韩文、俄文、波斯文等一起,列为重要语言,在经费支持上作倾斜,并且设立了一批新的项目。

语言旗舰项目(Language Flagship Program)。这是一个全国性项目。项目的宗旨是改变小学、中学和大学外语教学相互分离、缺乏内在关联的状况,把幼儿园至16年级(大学毕业)作为外语教学的整体,通盘考虑语言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的连续性。有些地方甚至把研究生阶段的外语教学也包括进项目。项目采用的办法,是联邦政府、州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和企业密切合作。现有的九个语言旗舰中心,设立在亚利桑那、印第安纳、俄亥俄、加州旧金山、密西西比、俄勒冈、罗德岛、肯塔基等地的州立大学,以及一所私立院校,即犹他州的杨百翰大学。

星谈项目(Star Talk)。联邦政府提供经费的全国性项目。主要是在暑期开展短期培训,包括为中文教师开设的培训项目和为中小学生设立的中文和中国文化启蒙项目。主办活动的组织主要是高等院校,也可以是中学和其他组织。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这个项目的经费在过去几年当中连年增加。

外语支持项目(Foreign Language Assistance Program, 简称FLAP)。项目由联邦政府提供经费,高校与地方学区开展外语教育方面的合作,每一个项目的额度是20 万到30 万美元,每年向30 个组织发放经费。

联邦项目的特点是针对性强,经费数额比较大,一般不需要配套资金。获得经费需要通过竞争,经费申请报告要达到联邦的各种要求。一旦联邦经费停止,项目也就销声匿迹了。同时应当指出,这些项目不一定是为中文专门设立的。中文是作为重要语言之一,同其他重要语言分享这些项目和经费。

(二)美国大学理事会

美国大学理事会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和主持连接高中和高等院校两级教育的各种考试。例如,美国高校录取新生时,要参考SAT(学术性向测验)的成绩,SAT就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主持的考试。

大学理事会主持的另外一类考试,是大学先修课程考试, 即Advanced Placement, 简称AP。美国高中开设的各个学科都设立AP 考试,例如物理、化学、数学、英语等等。通过AP 考试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可以有两项优先权利。第一是在选择主修专业的时候,通过AP 考试的学生有优先权。例如,通过物理AP 考试的学生,可以优先主修物理专业。第二是在入学以后,可以免修相关课程。例如,通过物理AP 考试的学生,可以在入学以后,经学校同意,免修一定的物理课程。学生为了通过AP 考试,必须在高中阶段学习同AP 考试有关的课程。AP 课程的难度,要高于同一学科的其他课程。

大学理事会在2005年决定设立中文AP 考试,并在2007年第一次正式开设中文AP 考试。这项AP 考试可以帮助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选学中文作主修专业或免修一定的中文课程,同时,它对在中小学推广中文教学具有两项重要意义。第一,AP 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学中文教学提供了参考性标准。如果一所学校设立中文AP 课程,说明这所学校具备设置多年、多层次中文课程的能力。第二,学生通过中文AP 考试,必须具备多年学习中文的经历,这就使得中文教育从高中阶段向初中和小学延伸具备了可能性。

大学理事会在中文教师培训、中文课程规范化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三)美国亚洲协会

美国亚洲协会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为美国政府、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在亚洲开展活动,处理同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关系,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亚洲协会同全国州长协会、教育厅长联合会、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等全国性组织合作,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推进国际教育运动。运动的目的,是提请公众和教育界注意亚洲发生的巨大变化,重视中国在经济方面的飞速发展,在中小学加强国际教育,特别是加强亚洲文化教育。这个运动提出的政策主张之一,是把学习中文作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笔者参与了国际教育运动的主要活动,体会到国际教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天中文教学在美国的发展作了舆论和管理人员两方面的准备。

2004年以来,亚洲协会直接同中国国家汉办合作,积极促进在美国开设中文AP 考试,对美国开展中文教学涉及的各类政策和实践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国教育和中文教学的报告。例如,在2005年发表的关于中国教育的报告、在2006年发表的关于提高美国中小学中文教学能力的报告、在2010年发表的关于美国中文师资培训的报告,等等。

2009年,亚洲协会同中国国家汉办合作,计划在三年之内,在美国全国设立100 个孔子课堂。目前,60 所美国学校和同样数量的中方伙伴学校已经遴选完毕,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其他40 个孔子课堂将在2011年落实。亚洲协会同大学理事会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汉办在美国的主要合作伙伴,是在美国推动中文教学的主流组织。

(四)美国外语教育专业组织

这些专业组织包括美国外语教师协会、美国中小学中文教师联合会等。在美国从事中文教学的人员一般是这些组织的成员。这些组织在中文教师职业培训、制定中文教学标准、开展中文课程与教材的研究等工作上,提供了专业性支持。

(五)美国中文学校

多年来,在美国各地居住的中国人,为了自己子女的中文教育,自发组织了为数众多的周末中文学校。最近几年,中文学校的对象已经从中国人的子女扩大到领养中国儿童的美国家长,在有些地方更扩大到社区内的其他美国人士。一般而言,中文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而不是正规学校,所以在大部分中文学校不能获得正式学历,但是中文学校在推进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方面的作用应当得到承认。

(六)美国私人基金会

各种私人基金会在中文教学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例如,笔者任职的弗里曼基金会,除了对一批中小学直接提供经费开设中文课程以外,在2007年设立了中文教师培训试点项目,支持纽约大学、Rutgers 大学、George Mason 大学和Rice 大学等高等院校培训中文师资,将学生学业与就业资格结合起来,使毕业生能够直接在中小学就业,从事中文教学工作。

(七)中国国家汉办(以下简称汉办)

汉办最近五年来不断加大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的力度,确定了同美方合作的主要伙伴如亚洲协会和大学理事会等等,搭建了包括联邦有关机构、非政府组织、高等院校的合作网络,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志愿者教师、邀请美方人士访华、向美方学生提供奖学金等方式,推进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宣传。

1.孔子学院。从六年以前第一所孔子学院在威廉玛丽学院挂牌以来,截止到2010年7月,美国已经注册的孔子学院为70 所。孔子学院一般设在高等院校和全国性组织当中,由汉办提供一定活动经费,由中方合作伙伴高校提供中方院长、一定数量的教学人员和视听材料,美方配备美方主任和工作人员、提供活动场地、设计和组织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面向社区成员开设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孔子学院当前进入了提高工作质量、改进活动效果的阶段,汉办已经采取措施,大批轮训孔子学院人员。

2.孔子课堂。其操作方式与孔子学院大同小异,但是主要差别在于两点:第一,孔子课堂设在美国中小学, 中方伙伴机构也是中小学;第二,孔子课堂主要在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和中国文化课程。本文前面提到,第一批孔子课堂已经进入操作阶段。孔子课堂设在中小学,可以开设正规中文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中文。有些设立孔子课堂的美国学校,已经在考虑正式开设中文课程。相对于其他方式,孔子课堂的活动内容比较容易纳入美国中小学课程体系,比较容易在美国教育体制当中形成自下而上开设中文课程的趋势。因此,孔子课堂在推广中文教学方面,可能发挥其他类似机构不能发挥的作用,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3.汉办志愿者教师。在三年以前进入美国,主要在迫切要求开设中文课的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由汉办提供经费和教学材料。到2010年7月为止,已经有400 多名志愿者教师参加了这个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国中文教师供应不足的燃眉之急。

4.中文师资的在职培训。汉办开展的另一项工作。美国中小学当前的中文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亟待提高。从数量来讲,合格教师在全国范围内供不应求。从质量来讲,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在美国教中文的教师大部分是中国人。他们当中持有教师证书的人,有些原来从事其他学科教学,改行以后从事中文教学工作;有些原来不是教师,在取得外语教师资格以后才开始教中文。很多中文教师对于语言本身的掌握(语法、词法、语境等语言现象)、对中文教学方法的了解、对教材的评估、对教学标准的理解和掌握,不一定尽如人意。汉办为提高教师水平,通过美国大学理事会和中国定点高校,开设了大量在职教师培训项目,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5.组织美方人士访华、为美国学生提供奖学金。汉办在美国开展工作的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访问美国时宣布,中国政府通过国家汉办设立三个800 的项目,即每年邀请800 名美国校长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访华、为800 名美国学生在中国组织夏令营、为800 名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在中国学习中文的奖学金。

除汉办以外,中国其他政府机构也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推进美国的中文教学。其中包括:全国侨务办公室通过侨务系统开展的工作,国家留学基金委向美方学生提供的相关奖学金等等。

综上所述,美国联邦政府、社会组织、高校和私人基金会等,都在做推广中文教学的工作。中国国家汉办等机构也在推进美国的中文教学。

从美国中小学学习中文的学生数量和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数量来看,两者呈现缓慢但是稳定的增长。根据2000年的一项统计,美国当年7—12年级的学生大约有24 000 在学习中文。根据2010年美国外语教学理事会发表的问卷调查统计数字,在2007—2008 学年,美国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总数为59 860 人。这些数据表明,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数量,在七年之间增长了大约150%。2004年,全国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数量是263 所。2008年,亚洲协会和大学理事会综合各方面数据以后确认,当年有779 所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其中公立学校444 所,私立学校335 所。换句话说,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在四年当中大约增加了200%。①Asia Society(2010)Meeting the Challenge :Prepar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for American Schools.Asia Society, New York.

美国教育理事会在2010年对开设小语种外语教学的1962 所高中做了问卷调查,发现“中文教学在幼儿园至十二年级的教学体系当中相当普遍”。②同上。但是,因为这项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在课余学习中文和通过网络学习中文的数据,调查结果同上面提到的美国外语教学理事会的数据不具可比性。

应当指出,美国有些中小学在中文引起普遍关注以前,就已经开始开设中文课,例如,旧金山的美国国际中文学校(Chines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在几十年中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用中文讲授各个学科课程的一整套体系。还应当指出,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开设中文的新学区,例如,芝加哥市在全市公立中小学推广中文课程,魄力之大,为全国之先。

上述事实表明,美国中小学中文教学的进展速度已经在加快,但是,从美国全国来讲,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数量仍然有限。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在全美国一万多个学区、几十万所学校当中,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仅有779 所。两相比较,相差悬殊。中文教学要走的道路依然漫长。

二、美国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美国中文教学的推广工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方面是教育体制本身提出的挑战;第二个方面是中文教学在教师、教材、课程标准和内容衔接方面需要做出的改进。教育体制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材、课程和内容方面的状况。

美国开展中文教学的一项挑战,是由教育体制决定的。在中国体制下,教育是政府的事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经费、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科书设计、教育专业人员从业标准等等,历来由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制定。1985年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由中央、省、县三级管理的模式;2001年以后开展的全国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国家、省和校本三级课程,教科书实行多家出版、学校选择的途径。然而,各级政府在教育事业上仍然发挥着其他机构无法取代的领导和主导作用。

在美国地方分权的体制下,教育是公众的事业。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在宪法中没有明确由联邦实行的权力,属于各州和各州的人民。教育就正好属于这样的权力。因此,美国教育的管理权力主要由州一级和地方一级施行,联邦政府的作用微乎其微。

中美两种体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不同而已。但是,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就不能不考虑地方分权体制之下的复杂情况:中文教学作为教育问题,主要由各州负责,而美国有50 个州,各州内部教育发展一般呈现不平衡的局面。因此,在全国推广中文教学,必然涉及种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绝对不是政府做决定就能实施的事情,因为这本不是政府的权限所在;也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任何一所学校开设中文,必然涉及资金、人员、课时等问题,各种利益集团必然在现行体制下反复交锋。一般而言,一所公立学校如果在没有外来资金支持的条件下,完全使用纳税人提供的学校经费开设中文课,从开始酝酿到学校董事会批准,再到学校行政分配资金、聘任教师,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多的则需要几年时间。在此期间,如果极力推动此事的人稍有松懈,整个事情就会前功尽弃。因此,讨论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切忌按照中国教育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行事,而只能依据地方分权体制的现实,因地制宜地设计策略和方法。

从中文教学本身来讲,美国全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四不”:教师供应不足、教材不适用、教学标准不统一、教学内容同高等院校中文课程连接不紧密。

教师供应不足是美国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在公立学校从事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由州一级政府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美国很多州的法律规定,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不能单独在课堂任教。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没有教师资格的人在中小学讲中文,从理论上讲,在课堂里必须有一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同时在场。在学校的实践当中,做到这点难而又难,因为学校既不能违背法律,又很难请一名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长期陪伴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中文老师上课。

在美国取得教师资格一般通过三种途径。第一种是在本科阶段,在经过认证的院校主修教育专业,毕业的同时获得教师证书。第二种是在已经取得其他学科学士文凭的前提下,或者脱产全职学习一年,或者用业余时间学习两三年,或者用两三个暑假专门学习,完成教育科学和教学法等方面的课程,并完成教育实习,经审定后获得教师证书。第三种是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按照州政府的有关规定,经同行评议获得证书。三种途径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非同小可。当前在美国获取中文教师证书或者获取外语教师证书以便从事中文教学工作的人,一般采用第二种和第三种途径获得证书。

为协助美国解决中文师资短缺的问题,汉办近年来连续向美国提供志愿者教师。但是,志愿者教师的合同大多为一年,有的为两年。一两年的时间,对于任何人在任何学校白手起家开设中文课程,实在是太短的时间。经过人们的呼吁,也根据几年的实践取得的经验,三年合同的汉办志愿者教师逐渐增多。但是,即使是三年合同,对一所学校建立中文教学体系,也依然太短,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保障教学工作的连续性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与此同时,已经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部分人员,存在另外一种现象。他们原来的专业不是中文,他们取得的证书是一般外语教学证书,不是中文教学证书。所以,他们在中文的学科知识方面准备不足,需要通过在职培训提高中文专业水平。

关于教学材料,五年以前的问题是教材短缺,现在的情况是教材选择很多,但是适应美国课堂教学现状的不多。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几个问题:第一,教材设计应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美国学校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通过活动开展教学、在做中学的教学原则,选择美国孩子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设计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第二,在传统的学拼音、认汉字途径以外,开创听说先行、读写译兼顾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社会节奏快的特点,争取用比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基本交流技能。第三,各种教材之间应当具有兼容性,使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具体状况,在多于一套的教材之间,选择最适用的内容。第四,教材的内容,除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外,应密切结合美国学生的生活现实,使他们听的、说的、写的中文能够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现实。如果教材出版工作能够在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考虑上述因素,将极大地便利中文教师的工作,在美国中小学进一步推进中文教学。汉办已经决定大力加强教材设计和使用方面的培训,此举正当其时。

教学标准的不统一,反映在不同学校之间开设的中文课程缺乏参照性和可比性。因为中文教学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处于起步阶段,一所学校一般只有一名教师,中小学很难掌握教学标准。美国教育标准由州一级制定,但是50 个州中的绝大部分尚未制定中文教学标准。现在权威性比较高的,是汉办制定的汉语课程国际标准。这一套标准详细规定了各年级中文教学的指标,强调知识之间的连贯与衔接,专业性很强。但是,这套标准制定以后,宣传力度不够,在纸面的标准和现实的教学之间缺少连接的桥梁。美国的外语专业组织和中国培训对外汉语教师的机构,可以利用各种会议和培训机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中学教学内容同高校不衔接的问题,同教学标准不统一密切相关。由于各州各校之间没有可以互相参照的教学标准,学生在进入高校选修中文时,即使学过中文的时间一样,他们学习过的内容、掌握的词汇范围和语法现象也可能相去甚远。如上所述,汉办制定的标准没有得到普遍应用。AP 考试提供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各个学校不一定按照AP 标准开展教学。这种现象造成的一个结果,即高校需要用比较多的时间,为第一年选修中文的学生查漏补缺,甚至纠正他们在中小学学到的不正确的中文表达方式,使他们的起点大体一致以后,再开始学习高校课程。这就减缓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美国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供应不足、教材不适用、教学标准不统一、中学教学内容同高校衔接不良等问题,都是成长中的痛苦,是中文教学从小到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同时,这些现象也同美国教育实行地方分权的体制有一定关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由大量中文教学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共同努力,通过反复摸索和研究,逐步解决。

三、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的策略

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需要整合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力量。在美国,应当针对美国的国情,整合高等院校、中小学、社区和州一级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和资源,并且充分利用联邦一级能够提供的资源。同时,应当借助中国能够提供的资源,通过各种合作关系促进美国中文教学的进展。

关于整合资源的问题,有一种现象需要提起注意。美国推广中文教学有两种主流力量。第一种力量,是从事中文教学的人员。他们从事的工作以微观为主,注重研究语言现象、研究教学方法、从事教学和著述。另外一种力量,是美国从事政策研究、掌管教育经费、规划教育发展的人员。他们从事的工作,以宏观为主,要解决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投入多少经费开设中文课程。这两种力量的工作都非常重要,都会对美国中文教学的前景产生重要影响。

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这两种力量当前正像两条平行轨道,互不交叉。在各种直接同中文教学政策有关的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中文教学人员凤毛麟角。在中文教学人员的专业会议上,很少看到从事政策性工作的人员。这种现象,对美国中文教学最终会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有关部门和中国国家汉办应当吸引在美国从事中文教学、已经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人员,例如大学教授,参加关于推广中文教学的政策性工作,以保证政策性工作的专业性。同时,应当适当吸引中国高校人员参与美国有关政策的研究。美国的外语教育专业组织和中文教学专业组织,可以在本组织的会议上,邀请参与制订中文教学政策的人员解释政策现状,说明政策趋势。

美国和中国有关机构和高等院校正在致力于解决美国中文教师短缺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美国中文教师的本土化,即培养美国自己的中文教师。在美国担任其他语种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通过美国高等院校培养,正如在中国任教的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中国教师一样。但是,由于中文在中小学和很多高等院校是一个新的语种,要达到教师本土化的目标,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在中文教师本土化以前,美国中小学和一部分高等院校,不能不依赖中国提供的中文教学师资。

中国有关部门为此提供了大量资源。除中国国家汉办选派志愿者教师以外,中国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在培养大量对外汉语教师。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院校,在本科阶段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应当注重教学实践,注重帮助学生了解国外学校的真实情景,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国外教育体制、文化氛围、工作方法、学生状况及其与中国有关情况的异同。国内有关高等院校已经在这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在培训过程中按照国外学校条件设立仿真课堂,不失为让学生身历其境的方法。中央民族大学为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开设用英文讲授的美国教育课程,笔者担任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深切感受到学生迫切希望了解国外实际情况的学习热情。

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宣传工作甚为重要。但是,宣传工作应当用事实说话,切忌盲目拔高,误导公众。国内一家著名网站,在2010年3月8日发表一条消息,标题是《美国汉语持续升温,中文成为全国第二大外语》。美国一家著名华文报纸7月份的一篇报道当中也有类似说法,认为中文已经成美国第二大外语。这两篇报道的初衷不言自明,但是报道的情况却与事实相去甚远。如上所述,美国的中文教学在过去几年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像国内学英语的热潮中出现的人必称英语的程度,也远远没有达到成为美国第二大外语的程度。客观的说法应当是“现在开始加温了”。美国亚洲协会在这方面的评估比较现实:美国公众现在对中文的关注程度正在提高。①Asia Society(2010)Meeting the Challenge :Prepar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for American Schools.Asia Society,New York.如果对形势认识不清,认为中文不仅热,而且大热,甚至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外语,在主观上就会盲目乐观,在行动上就会迷失方向,在客观上就会影响美国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对中文教学的政策倾斜,在中文教学经费的筹集等问题上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为推进中文教学制造障碍。

在美国推广中文是一个变革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机会。从事这项工作的有识之士,应当充分认识现有成绩的重大意义,并且将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挑战,转变为进一步推广中文的机会。如果在不远的将来,每一个愿意学习中文的美国学生都有可能、有机会学习中文,中文热就会在美国出现。

Asia Society(2010)Meeting the Challenge:Prepar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for A merican Schools .Asia Society, New York.

猜你喜欢
外语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