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1-08-15 00:52孙静静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模式思想

孙静静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孙静静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受到现实挑战,这些挑战既有来自学生与教师主客体层面的困惑,又有来自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的实际困难。从授课教师的角度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是我们预期的目的。

教学激情;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育人

高等学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承素质教育宗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各项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理论课)教学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课教学,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更有益于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理论课却遭遇诸多难题,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在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受到多方面的现实挑战,这些挑战既有来自学生与教师主客体层面的困惑,又有来自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的实际困难。

1.不同高校理论课授课状况参差不齐

当前高校理论课的授课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大学由名师授课,教学特点突出,尤其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课往往成为大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相比之下,一些师资薄弱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理论课授课状况并不乐观。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的年轻人,突出的特点就是崇尚务实,什么有用学什么,对于公共课兴趣淡薄。此外,随着现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课题,使学生对理论课产生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上仅一少部分学生比较活跃,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随意逃课,出勤率比较低,有相当多的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抱着“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被动消极态度。

2.理论课教师处境尴尬,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淡薄

高校理论课教师处境比较尴尬,一方面大学生在思想发展、情感教育和价值导向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引导,理论课教师似乎很重要;另一方面高校有专门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可以做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理论知识在大学前的学习阶段也有过系统学习,此类课程及其授课教师似乎又可有可无。实际教学中学生不喜爱、到课率低等现实问题又进一步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热情,致使许多教师往往本着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态度讲课,不注重教法研究,创新意识淡薄,缺乏对教学的思考和对教学效果的关注。

3.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师生双方主体作用的发挥,新的教学模式又面临许多问题

一些教师认为理论课与实际联系太密切,比较敏感的问题不好讲,对现实中的重大问题、难点和热点,往往不能给学生有说服力的回答,因此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将政治思想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求知欲,打击了学生对现实问题反思和关注的热情,进而也束缚了师生双方的互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死板,教学效果不佳。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式学习和导研式教学日益受到推崇,然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是问题重重。比如,课外课时的比重问题、对学生要求和评价的规范性问题、考核手段和形式的统一性问题等等。

二、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显然,解决理论课教学难题的关键在教师。授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牢牢把握“育人”方向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而育人首先要为人师表。理论课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作风和人格力量都应该彰显学科特点。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作为教师,要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不是怀疑、轻视甚至是否定。其次,严于律己,从一言一行做起,在大学讲坛上教授理论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牢牢把握住正确的育人方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

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理论课教师要“博学专才”。知识广博彰显人文素养,提升人格魅力,丰富学科教学内容;专业扎实、理论基础深厚才能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搞好学科建设。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要求授课教师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勇于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引发新的利益摩擦和价值冲突,许多问题亟待做出新的解释,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大学生认同教师教授的理论,肯定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价值,增强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教学要充满激情

理论课不受欢迎有时不是因为学生不喜欢这类课程,而是不喜欢教师的教授风格。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没有激情没有感染力,难怪学生开小差、喝倒彩。教学要充满激情,方能感染学生,提高课堂互动氛围。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历史的积淀、思想的厚度、语言的魅力,更要有情感的激励。教学激情要发自内心地表达出来需借助一定的载体:语言、神态、肢体动作和教学内容。理论课教学也可以很生动,比如,在具体教学中,结合理论内容讲述一段回忆、一件历史事件、一则访谈或是轶事趣闻,都会使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增色不少,这样的课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4.勇于创新,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并执行新的教学模式

理论课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教师要勇于创新教学模式。此类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时代性和现实性,其生命力在于通过理论认识世界指导实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组织和引导学生研读、研讨、答疑,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提炼,对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评判,以便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在导研式教学中把握理论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指导与研讨的有机统一,在教师教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协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加强团队协作,整合利用教学资源

三人行,必有我师。承担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各有自身的教学特色和专长,教师间应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方式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教学难题和困惑,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此外,还可以考察借鉴部分高校在教学实践中的新突破,如有的高校理论课教学实行专题制,在原有章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关心的社会难点、热点组织教学;也有的高校授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所有课程教学,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特点,单独承担其中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课堂教授工作,教师间彼此听课学习,相互研讨,定期更替教学内容,在发挥特色教学的同时也提升学科专业水平,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领略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采,打破对理论课生硬死板的传统偏见。当然,任何一种教学尝试都不可避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只要能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尝试就会不断取得教学进步。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难题的解决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要从思想和行动上严于律己,勇于创新,用自己的学识、激情和意志感染学生,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1]郝建团.高校“两课”教学困境的原因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4):105-106.

G641

A

1008—3340(2011)02—0033—02

2011-03-21

孙静静(1981-),女,山东青岛人,齐鲁师范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模式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