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011-08-15 00:45肖建兵赖晓霖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6期
关键词:氮磺吡啶结肠镜

肖建兵 赖晓霖

(江西省万安县中医院 万安34380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或特发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系统常见病。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病可缓渐或突然发生,多数病人反复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根据1993年太原召开的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提出的试行标准[1]。(1)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持续的反复发作黏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2)纤维结肠镜有特异性改变,排外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克罗恩病等原因明确的结肠炎。

1.2 排外标准[2](1)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2)有严重并发症:局部狭窄、肠梗阻、肠穿孔、直肠息肉、结肠癌、直肠癌。

1.3 选择对象 符合上述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66岁、平均46.6岁,病程1~18年。

1.4 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灶已形成瘢痕,大便常规检查3次正常;好转: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要症状改善1~2级以上,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1~2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3~5个以下;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1.5 治疗方法 口服柳氮磺吡啶1.0 g、每日4次,维生素C 0.2 g、每日3次。中药灌肠:基本方:白及15 g、苦参 20 g、木香 15 g、青黛 12 g、田七 15 g、乳香10 g、血竭12 g、地榆15 g、白头翁15 g。加水1 000 mL煎至400 mL,用纱布过滤后备用;每次取药液50~100 mL,经肛门注入结肠,每日2次。操作方法[3]: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双下肢半屈曲位,药液温度36~38℃,装入50 mL注射器,连接涂有石蜡油的肛管,由肛门缓缓插入直肠,直至乙状结肠(根据病变部位和患者的耐受情况可插入15~35 cm),缓慢注入药液50~100 mL,完毕缓慢退出肛管;嘱患者保持左侧卧位30 min。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6 结果 本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12例、好转20例、无效8例,2个疗程后治愈19例、好转16例、无效5例,3个疗程后治愈23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2 讨论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临床工作者采用的治疗手段不一,疗效也不同。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病例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维生素C,同时联合中药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表现明显减轻,大便次数趋于正常,大便中脓血、黏液基本消失;3个疗程后大部分病例结肠镜检查达治愈标准。柳氮磺吡啶能抑制肠黏膜炎症,维生素C促进黏膜愈合。中药保留灌肠[1]能使药物直达病灶,增加局部黏膜吸收药物浓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药效;且作用时间长,起到直接抑菌、控制炎症、阻断抗原刺激、减轻免疫反应等作用。本组方中诸药合用,发挥各自特长,通过渗透扩散达到清热解毒、柔肝止痛、涩肠止泻、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化腐生肌之功效,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并避免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口服柳氮磺吡啶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能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2]何相宜,陈维雄.炎症性肠疾病的药物治疗及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3):194-195

[3]陈治水.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239

猜你喜欢
氮磺吡啶结肠镜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吡啶-2-羧酸铬的制备研究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勘 误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柳氮磺吡啶片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