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1例

2011-08-15 00:45王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6期
关键词:夹脊电针颈椎病

王煦

(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红河661600)

2008年6月~2010年7月,笔者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1例,并与采用电针、牵引治疗的81例对照观察,获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2例病例均来自本院康复科,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男36例,女45例;年龄26~65岁;病程最短5 d,最长3年。对照组81例,男35例,女46例;年龄29~69岁;病程最短7 d,最长2年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1)颈痛,颈旁压痛或胸、肩、背及上肢等处放射痛,上肢、手指麻木,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2)神经根紧张试验酸痛或麻痛加剧;(3)影像学检查示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不稳,椎后项韧带钙化。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针刺疗法:取穴:根据X线片或CT片提示的病变部位及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夹脊穴[1]为主穴;配穴:风池、肩井、天宗、肩髃、肩贞、曲池、合谷、外关、后溪、病变侧手阿是穴。操作方法:病人俯卧位,主穴用0.30 mm×50 mm毫针,进针后针尖向椎体方向深刺至骨,得气后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用疏密波,频率2次/s,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配穴每次选用4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即可,同时并用WS-101D频谱多功能治疗仪照射局部,留针30 min。起针行颈椎牵引(间歇式牵引)20 min。(2)穴位注射:取穴:病变颈椎夹脊穴,曲池或外关、后溪或病变侧手阿是穴。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分别抽取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和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针头刺入穴位后得气,回抽无血注入药物,出针后用棉球按压,穴位注射每次取4穴,病变颈椎夹脊穴每穴注射药物1 mL,余穴各注射0.5 mL。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尽量卧床休息及颈部制动,患肢不得过度提重物。

1.3.2 对照组 单纯采用针刺、电针加颈部牵引,取穴、操作、疗程、医嘱与治疗组相同。

1.4 疗效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好转:临床症状减轻,颈肩疼痛减轻,肢体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方法 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1.6 治疗结果 经治2个疗程后,治疗组81例中,治愈29例,好转4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81例中,治愈22例,好转4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3.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讨论

中医学无颈椎病一名,本病当属“痹证”范畴,《济生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夯实而成痹也。”长期从事伏案工作,易使颈部肌肉、韧带等劳损,出现椎间盘退化、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椎体错位、韧带钙化、椎间盘脱出等病理性改变,使脊神经受刺激或直接受压。针刺直接作用于颈椎病变部位,起到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作用[2]。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西药制剂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既有传统中医学的治疗特点与作用途径,又有现代医学的药理作用特点及治疗途径。笔者认为,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重视颈部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及颈部活动,其后要作颈部功能锻炼,治疗期间尽可能卧床休息。

[1]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35

[2]张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241

猜你喜欢
夹脊电针颈椎病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颈夹脊”源流考略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