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2011-08-15 00:44秦明星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秦明星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根据这一文件精神,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与他人进行口头或书面语言交际的能力。随着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日益增多,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交际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能否有效地交流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语言能力,更取决于他们的语用能力,即非母语者在不同情景中得体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然而,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实际交际能力不强,致使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用失误,影响了交流的进行。我国语言学家何自然指出:外语的语用能力,不会随着学生外语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的提高而自然提高。[2]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至关重要。高校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就必须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索构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是很理想,许多高校教师沿用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翻译教学模式和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一)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是讲授词汇、语法或翻译课文,很少或从来不与学生互动;而学生只是被动地记笔记,背单词,套用句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英语语言变成了一种知识,而不是一种用来和外国人进行交流的工具。教师只是强调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别提语用能力的培养了。结果是很多大学生掌握了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也有一部分学生具备了一般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却不能得体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二)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学模式

现在许多高校坚持采用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学模式,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服务的。对英语教师来说,学生四、六级过关率高,就能证明自己的教学水平高;反之,学生四、六级过关率低,就说明自己的教学水平低,会受到领导的批评。对大学生来说,四、六级不过(特别是四级)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蔑视,家人的训斥甚至受到考研和就业的限制。因此,在大学里大行应试教学,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按“四、六级考试”的题型进行教学,只讲“四、六级考试”的语言知识,或只培养学生考“四、六级”的语言能力,而忽略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考试没有真正起到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和目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势必会造成以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障碍与失误。

可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培养大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三、语用取向的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3]通常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构成要素:理论基础,目标倾向,实现条件,操作程序,效果评价。[4]语用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包括此五个基本构成要素。

(一)理论依据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语言在使用中或在语境中的意义。它主要关注的是语用能力,即说话人如何说话以及听话人如何理解话语的能力。何自然曾指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2]。语言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语法能力,后者指语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等)为基础,以准确、得体交际为最终目标和表现形式。其实,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培养该门语言语用能力的过程。语言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特别是正确、得体地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和准确理解语言的能力。语言教学应该以语用知识的习得为主要内容,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其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指会使用英语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能正确理解不同语境中的语言,能够在适当的场合下使用适当的语言。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加深与扩大,英语已经不单单是一门学科,而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

(三)操作程序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适合自己的可行性操作程序。语用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基本操作程序组成:

(1)课堂文化教学。教师在课堂讲授课文时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将与教材有关的西方文化重点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然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如对话,讨论,辩论等,进行文化方面的语言实践。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看英文电影、英文电视剧,欣赏英文歌曲等,完全沉浸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通过西方文化的熏陶,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语用能力。

(3)课外实践活动。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譬如,开展英语角活动,举办专家学者定期跨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知识竞赛、舞台剧表演和英语情景对话比赛等活动。

(4)阅读推荐相关书目。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提高语用能力的课外书籍,比如语言与文化、文学名著、英美概况、人文知识等方面的书籍。要求学生看完后写出读书报告或留出一定的时间,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展示讨论。

(四)实现条件

为了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还需要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学生等等。以语用为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需要以下主要条件才能发挥作用。

(1)教学内容。Ellis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恰当的语用输入是很重要的。[5]首先,教师要加强英语国家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其次,要使用真实性材料(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下使用的语言材料)进行教学,而不是为了语言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写的材料。最后,要传授一些相关的语用理论和英语语用知识。

(2)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在近似真实的具体语境中应用语用原则,进而掌握语用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另一方面,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同学们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加深对语用问题的理解。

(3)教学环境。何自然认为“造成英语运用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者脱离语境学英语”[2]。因此,创造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其次,要利用多媒体教室,多播放英语原版录像、电影和电视剧。

(4)教师。就教师而言,首先,自己要学习和研究语用学相关理论并积累丰富的语用知识;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纠正其语用失误。此外,应鼓励学生课后多观看英语电影,多收听英语节目,多同外国人交流。

(5)学生。就学生而言,要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培养自我语用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

语用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考试试卷中的得分。崔雅萍、杨茜认为语言的运用不能脱离语境,施行语言测试必须将语言放在特定语境中进行,同时应考虑测试材料中的语言是否是人们实际中所使用的真实语言。[6]因此,在测试评估方面,最好的方式是笔试加口试,而测试内容主要是考查大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应注重过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四、结语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实现有效对外交流的目的。因此,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大学生语言的习得与发展,更应重视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构建以培养语用能力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本文只是从宏观上提出了语用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而模式中的很多具体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3号)[Z].2007.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美)乔伊斯,等.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0xford:0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6]崔雅萍,杨茜.论语言测试的语用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1).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