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新加坡会展业发展比较研究

2011-08-15 00:47胡玲玲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展览业会展经济展馆

胡玲玲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2.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国与新加坡会展业发展比较研究

胡玲玲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2.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会展经济的作用亦愈来愈为国人所关注,但我国的会展业还存在很多不足。文章从中国与新加坡会展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借鉴新加坡等亚洲会展大国的发展经验,促进中国会展业的发展。

会展业;中国;新加坡;比较研究

会展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与市场经济对信息交流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目前,会展经济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社会结构、文化、伦理、制度体系产生着重要影响。在欧美会展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国会展经济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目前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成为社会各方面关心的热点问题,其中新情况、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急需系统地加以研究。

一、中国和新加坡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1.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目前,每年中国举办的各类会展超过5000个,是改革开放前20多年内国内会展数量总和的10倍以上。从类型上看,会展已由综合性发展成为专业性,如汽车展、工业展、留学教育展等,并有一些专业会展得到了业界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国内目前展览场馆有800个左右,部分展馆已具备举办国际展会的相应配套设施。会展主办单位除专业会展公司外,各专业协会、中介机构、广告公司、媒体、院校等也纷纷加盟。中国的会展业正以每年20%-25%的速度快速发展。与世界上展览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当代中国展览业的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但发展很快。

从调查数据看,中国展览业现状具有五大特点:(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3)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4)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5)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2.新加坡会展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新加坡面积为626.4平方公里,资源不多,但各种国际会议和展览就对新加坡的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新加坡的国际展会规模次数居亚洲第一位,居世界第5位。会展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齐全的设施和良好的服务使其会展业在国际上有口皆碑,近年被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十几年成为亚洲的首选会展举办地。其特点为:(1)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2)有近百家颇具实力的会展公司;(3)政府视会展业为经济支柱,投入巨资建设一流展览场馆;(4)会展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市场调研部门,针对市场需求确定会展项目。

二、中国和新加坡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比较

1.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1)中国展览业最终走向规范化、正规化。入世后,中国展览业将逐步按照国际惯例运行,必须在国内建立良好的展览市场,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因此来自外部的压力将使中国展览业最终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现行的展览管理体制将必须加以变革,而现有的大部分组展单位也将转变身份,走进市场寻求出路。这种趋势对于那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展览公司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此外,外资进入展览业将带来资本和管理技术,有助于提高中国展览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国际展览业进入中国将带来新的理论和观念,有助于提高中国展览会的水平,并扩大中国展览市场的规模。

(2)中国的展览市场将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展览布局。随着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必将有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名牌展脱颖而出,并将在全国逐步形成合理的布局。中国是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有自己独有的工业,各地有不同的需求。今后预计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展览会将分布在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城市。珠海、深圳、厦门、昆明、常州等将举办一些有代表性的特色展览,据此布局将形成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展会。中国的展览市场将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展览布局。另一方面,我国本身拥有广阔的市场,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将使我国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新加坡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1)专业展会将逐渐取代综合展。在国际上,专业性的展览已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主流,代表着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一般的会展相比,专业展览具有针对性强、参展物品质量高、参展效果好等特点,因此近几年来综合性展览会的举办数量不断减少,许多综合性展览会都不同程度地转为专业性展览。原来的一些综合性的展览已经被细化为若干个专业展,如新加坡工业博览会就是由若干个专业展(如机器人展、灯具展、仪器仪表展、铸件展等)组成的综合展。专业化是展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会展业的领头羊,专业展取代综合展也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

(2)异军突起打破西方国家垄断传统。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的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展览业迅速崛起,在国际展览业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新加坡拥有良好的会展举办条件,每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会议达3200多个。展览业作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国际贸易交流平台,抢占国际展览市场的份额大小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借助跨国展览巨头品牌移植大力发展本国的展览业,力争在国际展览市场这块大蛋糕中能够分享利益,导致展览业的举办国打破传统的西方垄断趋势呈现多元化,对新加坡来讲也是如此。

三、中国对新加坡的借鉴与展望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外会展业的管理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政府的介入一般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国际大型展会的协助招揽上。但是国内尚没有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根据现行的展览管理办法,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的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协会、商会、中国贸促会以及其行业分会和地方分会、地方政府或省市级外贸主管部门、展览场馆、境外展览机构等都能举办展览会。这种多层次、多渠道办展的局面造成会展过多过滥,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会展“泡沫”现象,使得会展管理混乱。因此,当下集中大量的专家为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尤为重要。

2.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支持展览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对于国外国内现有会展基础设施较落后,从展馆面积来说,全国展览馆总面积在100万平米左右,展场面积超过10万平米的大型展馆仅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几家,与国际知名展览中心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65万平米的展馆相比,国内场馆举办特大型展览、会议难度较大,多数展馆只能承办一些档次不高的展览。国外展馆不仅面积大,交通也十分方便。展览场馆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会议室、办公场所、银行、邮局、海关、航空、翻译、日用品、商店、餐馆、仓库、停车场等,整体服务体系使展馆成为一座城中之城。要办好展览会,会展的基础设施是关键,所以政府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支持大型展览中心和设施的建设,为我国展览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平台。

3.要着力打造会展品牌

中国会展业缺乏品牌意识,会展企业鱼龙混杂,竞争无序性带来整个行业的效率低下与恶性循环,行业缺乏品牌企业和品牌会展,缺少领头羊。而在国外,多年的市场竞争已经实现了优胜劣汰,打造出不少品牌会展,如新加坡旅游展、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科隆国际博览会、法兰克福国际博览会等等,许多出色的品牌展览公司都有自己独家的领域。中国必须借鉴国际著名展览公司品牌建设的方法,走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化道路。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吸纳优秀的展览人才加盟

为尽快解决专业展览人才的缺失,政府应当鼓励有实力的高等院校,结合自身的特色开设一些相关的展览专业,并将其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以培养专门的展览人才。作为展览的企业也应当把通过定期举办专门培训班和与国际知名的展览公司合作等方式对展览人才的培养,作为本企业的一项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在引进人才的道路上,我们应当遵循“两步走”的战略:一是“引进来”,即在国内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提供丰厚的待遇,把国际上成熟的优秀展览人才挖进来,通过这些成熟的业内人士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为国内的展览业人员提供经验;二是“走出去”,即让国内的展览专业人员定期出国继续深造。

5.与旅游部门精诚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在开展会展活动尤其是全球性会议或世界博览会的整体促销时,会展部门和旅游业往往能精诚合作,而国内会展界在这方面做得还十分欠缺。在未来一段时期,国内会展界和旅游界不妨在联合促销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因为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存在许多共性。

新加坡的会展业仍在蓬勃发展,新加坡的会展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足以给我们借鉴。由于我国会展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可以借鉴新加坡会展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当地的实际情况,使我们的会展业朝着好的方向稳步持续地发展下去。

[1]敖汉华.我国会展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定位[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

[2]沈丹阳.中国会展经济前沿理论与政策思考[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2).

[3]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桑德拉·L.莫罗著.武邦涛,等(译).会展艺术—展会管理实务[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5]刘松萍,郭牧,毛大奔.参展商实务[M].上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011-01-23

胡玲玲(1979-),女,武汉理工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廊坊师范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展览业会展经济展馆
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与风险管理分析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互动初探
对中外会展经济的比较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的创新研究
广西会展经济与东盟主题经济的发展
国内展览业区域空间布局的地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