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和谐社会下的秘书文化构建

2011-08-15 00:47薛占峰曹世燕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秘书精神服务

薛占峰 曹世燕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浅析和谐社会下的秘书文化构建

薛占峰 曹世燕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思想以及伦理道德原则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掌握传统文化的资源以及在实践中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加强秘书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对解决当代秘书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秘书文化;和谐社会;途径

一、秘书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核心是精神方面,一定程度上来讲,人是文化的产物。秘书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其行动必然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虽然人类从事秘书工作的历史悠久,关于秘书活动的记载也比较丰富,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却没有人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系统和周密的研究。因此,秘书学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而对于秘书文化的研究起步相对更晚,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也不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综合国内学者的相关观点,笔者认为秘书文化也应该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内容,精神上的秘书文化主要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秘书活动形成的规范体系和价值取向,它主要包括秘书体系、秘书活动过程、秘书成果等各种秘书现象;而物质上的秘书文化主要指办公设施特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正走向现代化,与此相适应,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当代中国秘书文化建设也正处于与时俱进之中,秘书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展现出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1.秘书文化具有服务创新理念

秘书文化要求秘书职业为了行业的发展,在建构秘书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使秘书文化与时俱进,和谐发展,不断创新。秘书在领导者身边工作,是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其职责是为领导者服务,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是智力上的服务。秘书要能够与领导者在思想上进行交流和沟通,本身就应该具备相当的学识水平。秘书是否优秀最根本的取决于秘书人员能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帮助。这就要求秘书人员除了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水平,做一名合格的秘书。

秘书行业的发展是动态性的,虽然秘书工作是一种较为被动的服务性的工作,是严格按照领导意图办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秘书人员不需要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秘书,如果没有一些新的见解、新的主意,完全按习惯传统去做,就不可能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多少帮助。理解上司的敏感,接打电话的技巧,传达信息的准确,整理文件的快捷,安排会谈的合理,发现问题及时和解决问题灵活,这一切都需要创新能力发挥巨大作用。秘书行业能否和谐发展,关键是服务创新,因此以服务创新保证文化创新,才能塑造一种真正的理性的秘书文化精神。

2.“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需要、人的利益为本,包括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方面的需要与利益的满足。秘书工作是为人服务的工作,秘书机构是为人服务的机构,人是秘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由于秘书工作向来重视对“事”的管理,如办文、办会、接待、后勤服务等,在一定意义上讲,管理的起点就是具体的服务,尽管“事”有人去做,但如果没有文化做支撑,秘书的政务和事务管理中就会缺少人性而走向制度性,人性化与制度化之间就会出现不和谐的声调。秘书行业如果不能建立和谐的“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的秘书服务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秘书工作是个体性和集体性都很强的工作,承载着为人服务的崇高使命,这就决定了秘书行业的发展与创新必然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要充分体现服务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3.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秘书行业内部,同样存在发展理念。秘书文化在建构过程中在不同程度地移植外界文化,若出现不适应则会导致秘书服务文化的僵硬与压抑,秘书文化的生命力受到摧残,失去可持续发展性。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秘书服务的精神资源,更是秘书文化作用的独到之处。由于秘书行业服务功能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秘书服务对象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秘书组织机构的复杂化,秘书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把不同文化形式接受下来,破除约束文化的思维桎梏,实现外界文化下秘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吸收这些文化的同时,经过内化,将其转变为新的文化形式,并通过教育传播活动,对原有的文化产生冲击甚至使之重构,使秘书工作以新的形式和内涵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是开放的、变化的。秘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应以多元化为依托,以和谐文化为核心构建一个和谐的秘书文化体系。因此,秘书行业要坚持用文化来指引服务的重构,重塑秘书行业精神,整合服务理念,遵循和谐理念,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秘书文化。

二、构建和谐秘书文化的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思潮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秘书文化正经历着重塑与变迁,秘书队伍中的一些人员放松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出现了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身位置摆放不当,安于现状、创新意识淡薄,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等问题。所以,加强秘书的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秘书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内容之一,没有和谐文化作为支撑,秘书的行业文化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必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秘书行业的发展要求出发,立足中国现实,多途径构建和谐的秘书文化。

1.塑造科学的和谐理念

在秘书文化建设中,只有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才能真正培育秘书人员的和谐意识,塑造秘书人员的和谐心态。在政治上、思想上要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为准绳,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充分认识到秘书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把秘书工作当作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要不断强化对内、对外沟通协调,建立起对上对下协调的高效机制,对上要做到多汇报、多沟通,营造一种上下级之间“无缝沟通”的氛围;对下要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畅通机关与基层群众的沟通渠道,促进办公室的科学和谐发展。

2.批判有害秘书文化,引领行业思潮

秘书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文化健康批判和引领行业精神健康发展的主要阵地。在社会多种思想文化交流激荡的复杂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有害文化因素。秘书文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应被动适应或者附和受有害文化因素的侵蚀,不应简单地重复现实社会表面怎么样,而是要更深层次地回答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还要回答应当怎么样。秘书文化建设应该坚持文化自觉精神、批判理性精神、学术民主精神,这样才能发挥引领行业精神健康发展的先进性作用。

3.构建秘书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秘书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健全教育制度。一方面要通过读书、讲座、联谊会等多种形式,在业务知识和专业素养上不断提升秘书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秘书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将秘书文化建设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细化分解具体的目标、责任和完成时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搞好秘书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丰富秘书文化内涵。

[1]武智,徐国方.现代秘书意识:高职文秘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先导[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2]吕定禄.和谐文化下的秘书文化建构[J].秘书,2008,(11).

[3]赵映诚.秘书文化及其继承与重构[J].秘书之友,2004,(6).

[4]王飞飞.浅析新时期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养[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5]陈忠裕.简论现代秘书的基本素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2011-01-27

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度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秘书职业关联研究”(jzwy0924)研究成果

薛占峰(1963-),男,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外语系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秘书精神服务
秘书不在 等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拿出精神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