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津休闲旅游业六要素浅析

2011-08-15 00:50王亚坤张杰李杨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环京津旅游业景区

□文/王亚坤张 杰李 杨赵 彤

环京津休闲旅游业六要素浅析

□文/王亚坤1张 杰1李 杨2赵 彤1

本文对环京津地区旅游六要素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将旅游六要素进行融合,发展休闲旅游业,有助于该地区旅游品质的提升。

休闲旅游;环京津;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作为旅游业的主要载体,可以说在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出现之前,六个要素就各自独立并长期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产业特别是各类服务行业的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互为支撑,形成了强大动力将六大要素融合入全新的旅游业之中,旅游六要素也就合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旅游产业结构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等同,其中“游”是核心,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吃、住、行”是实现和保证“游”的三个必要条件,“娱”和“购”是提高“游”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旅游效益的关键。

对于区域旅游业而言,“游”决定着到访游客的动机,是首位的吸引力。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地处燕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及渤海等大地貌单元的交汇带上,景观类型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成为我国唯一的兼有山岳、高原、沙漠、草原、森林、湿地、海滨、海岛等景观的著名旅游资源大省。目前,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森林公园7处、国家地质公园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座、国家4A级景区31处、国家5A级景区3处。该区的自然山水、森林草原、海滨海岛、冰雪温泉、湿地湖泊等,与京津同类资源相比,无论数量和品质,都占有绝对优势,对京津游客产生了强大的旅游吸引力。但长期以来,该区域的“游”基本上局限于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低层次的观光游上,观光类游客占到80%以上,更高层次的“休闲”游发展还相对滞后,休闲度假类游客占不到20%,无法满足游客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交通等条件的改善、休闲、度假的需求,难以产生持续、长久的吸引力。此外,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各自为政,资源分割、重复建设,铺摊子、抢项目,还未形成“大旅游”区域产业的概念,全局发展的意识不强、服务产品不够丰富、品质不高,差异互补性不明显,未形成错位发展。如,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北京拥有等级更高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北海、十三陵等多处世界级旅游产品。这些景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京津游客在此方面的游览欲望,减少了到环京津地区旅游的动机。

“行”是区域、景区、住宿、用餐、购物、娱乐的桥梁和纽带,“行”的时间长短、便利与否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参观效果,环京津休闲旅游带紧环京津,不仅具有直接的距离优势,而且京津地区以其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津地区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都是经由环京津休闲旅游带向四周辐射,如陆路交通就有9条铁路干线、10条高速公路、12条国道以及若干条省道等,成为京津对外陆路联系的必经之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成为休闲旅游项目的重要依托。而且,今后一段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将继续完善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状交通系统,京津快速客运铁路的开通、京石快速客运铁路、京津唐秦快速客运铁路的相继开工,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环京津地区城市间的融合。但是,在推动“大融合”的同时,不能忽视小区域内的“融合”。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内部分城市之间,城市到主要景区之间,交通主干线到部分景区之间,尚未完全实现快速、便捷、舒适、畅通。重要景区路况等级低、交通环线不完善、配套设施缺乏维护,旅游旺季乘车难、停车难、交通拥堵、管理混乱等一系列衍生问题日益凸显,旅游质量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如,八达岭高速公路拥堵,张家口至保定太行山环线缺少,京珠高速公路至野三坡、涞源等许多太行山景区之间的干线公路的路况较差,支线航空严重滞后等,成为区域内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而“吃、住、娱、购”在六要素中起保障旅游档次和提升旅游品质的作用。“吃”和“住”为游客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客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悦,进而关系到当地旅游的口碑。不同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能力、身份地位、需求层次的高低,对吃住档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主要集中在干净、整洁、卫生、特色、态度、口感等主要方面的需求上。根据对北京、保定、石家庄、秦皇岛的景区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游客对餐饮的改进需求点主要集中在清洁度、增加地方特色、改善服务态度和食物口感上(四地平均为23.84%、26.73%、17.75%、17.63%),住宿的改进需求点则主要集中于整洁度(京45.7%,石 23.4%,保 25.1%,秦 22.6%)和服务态度上(京28.9%,石28.1%,保12.1%,秦13.6%)。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京津地区“吃”、“住”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急需改进的方面。从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娱”和“购”不仅仅是提升旅游品质的前提,而且与旅游业的效益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体现休闲水平的高低,从旅游业中的“小角色”、“配角”将逐渐演变成“大腕”。但从取样景区客源市场在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消费水平都偏低,调研结果呈正态分布。以北戴河为例,游客“购”和“娱”的费用均值都集中于600元以下(游客“购”和“娱”的费用在60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8.82%和49.41%),而“行”和“游”的费用均值集中在 600~1,000 元(游客“行”和“游”的费用在600~1,000元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9.76%和46.43%),这也与“环京津”景区仍以观光旅游市场为主,高层次、以休闲游为主的高端服务产品不多相印证。

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有着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但是由于缺乏旅游资源的整合与联动,使其整体竞争力未能凸显。“游”要充分利用旅游带的资源,提升休闲游的质量和数量,形成错位发展。利用距离优势发展“行”的同时,加紧对配套设施的完善,避免衍生问题的出现。提高“娱”的参与性、体验性和休闲性,以购物拉动旅游经济的增长成为旅游带发展的不二之选。环京津地区可以休闲旅游业为支撑,结合该地区旅游六要素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相互融合,促进休闲旅游业在品质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1]赵惠娟,胡叶星寒.基于客源市场分析的“环京津休闲旅游带”开发建议[J].中国商贸导刊,2010.3.

[2]马德生,王丽芹.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对策建议 [J].商业研究,2009.387.

[3]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8.

F59

A

(作者单位: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2.秦皇岛河北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环京津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环京津贫困带背景下河北省涞源县扶贫实践
“摘牌”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乘势而上勇闯“五关”跨越发展——环京津市、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让张承保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全国人大代表萧玉田坚持十年关注环京津贫困带问题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