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的话语交际原则与相关问题探析

2011-08-15 00:45徐玉利
潍坊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鲁侍萍周萍周朴园

徐玉利

(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4)

《雷雨》中的话语交际原则与相关问题探析

徐玉利

(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4)

《雷雨》作为一部话剧,主要以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剧作中众多典型而有诗意的人物都是通过对话塑造出来的。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不同人物的对话又能体现出不同的话语交际原则,作者在创作中运用这些原则设置人物对白,成功的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时剧中人物的教养、身份和戏剧冲突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在话语交际中遵守或故意违反某些原则,以达到其话语交际的真正目的。

《雷雨》;话语交际;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制约因素

话语交际是一种双方或多方互动的复杂言语行为,只有参与交际的各方都共守规约,相互配合,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人们在话语交际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曹禺在《雷雨》创作中,运用这种独特的语言技巧,使人物对话遵循这些原则,构筑了他剧作诗的大厦。本文就《雷雨》中的话语交际原则与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与保障

所谓合作原则是指交际双方相互合作,互相理解配合,遵守一些会话原则,使得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目的和方向,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

1.合作原则的提出及其内容

《雷雨》中许多对话都是成功的言语交际,双方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并互相理解配合,遵守合作原则,使交际顺利进行。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P.H.Grice)提出来的。格赖斯在哈佛大学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以及相关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maxim):

(1)数量准则(Quantify maxim)-informative

数量准则规定了我们说话时所传递的信息量。

周蘩漪:(咳)老爷在书房么?

鲁四凤:老爷在书房里会客呢。

周蘩漪:谁来?

鲁四凤:刚才是盖新房子的工程师,现在不知道是谁,您预备见他。……

这段对话中周蘩漪先是问老爷是否在书房,接着问是谁来了,然后又问房子是否已经卖给教堂作医院,鲁四凤对周蘩漪的问题全都做了回答,她的答案所传递的信息既不多也不少,正好符合了周蘩漪所需要的信息量。曹禺在剧本创作中正是遵循了数量准则,保证了人物对话顺利进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truthful

质量准则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

周朴园:你——你贵姓?

鲁侍萍:我姓鲁。

……

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我自幼在无锡长大。

周朴园先是询问鲁侍萍的姓氏、籍贯,然后指出鲁侍萍有点无锡口音。鲁侍萍对周朴园的询问不是回避而是如实回答,首先说明自己姓鲁,然后说自己自幼在无锡长大。鲁侍萍的回答在周朴园看来是真实的。曹禺对这段对话的安排遵循了质量准则,充分显示了他驾驭戏剧语言的能力。

(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relevant

关联准则要求人们交际时的表达必须与所处的时间、场合一致。

周蘩漪:怎么这两天没有见着大少爷?

鲁四凤:大概是很忙。

……

周蘩漪:你没有听见说么?

鲁四凤:倒是伺候大少爷的下人尽忙着跟他检衣裳。

周蘩漪和鲁四凤的对话都是围绕大少爷展开的,关于大少爷这两天的活动、是否到矿上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二人都没有转移话题而是迎合话题进行交流,说话贴切。曹禺成功的运用关联准则把周蘩漪对大少爷的关心,以及对鲁四凤的猜疑都准确无误的表现出来,刻画了周蘩漪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clear and orderly

方式准则要求交际中必须清楚明白,说话要简明扼要,避免晦涩、歧义。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

周朴园: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鲁侍萍:是,老爷。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一问一答用语简明扼要,清楚明白,避免了晦涩,使二人都能很好的明白对方话语的意思,使交际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也实现了交际目的。

2.合作原则的违反及语用推理

《雷雨》剧作中有一种独特的语言技巧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其人物对白很多时候并不是连贯延续的,而是交叉间断的,往往答非所问,也似乎不相干,但实则都是顺着人物各自的内心活动线索和心理逻辑在说话,这是作者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设置的对话,以达到另一种深层目的,使听者越过话语的表面意义去推理话语中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这种语言技巧的运用进一步表明了作者驾驭戏剧语言的杰出才能。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主要表现在:故意违反数量准则、故意违反质量准则、故意违反关联准则和故意违反方式准则。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纺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要求鲁侍萍告诉四凤去拿没有领子的纺绸的衬衣,而鲁侍萍却没有按照他的话去做,一口说出了同样的五件衬衣,故意违反数量准则,提供了大量的多余信息,使周朴园茫然不知所措,其语用意义是让周朴园明白站在他面前的人就是他的前妻鲁侍萍。

《雷雨》中也不乏故意违反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用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分析了。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设置人物对话,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现,它不但没有造成交际的障碍反而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得体使用礼貌原则是交际中的润滑剂

所谓礼貌原则是指在话语交际中,交际双方所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遵守礼貌原则是保证谈话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条件,是言语赖以顺利进行的协调因素。《雷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一部反映封建家庭的戏剧封建专制在精神等方面对人意志进行压迫、毒害,“三纲五常”的思想影响严重,不同身份的人所用语言会有很大差异。曹禺安排人物对话遵循了礼貌原则,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1.礼貌原则的提出及其内容

礼貌原则是英国语言学家弗里·利奇提出来的。他认为,间接言语行为最有希望的途径就是扩大格赖斯对会话含义所做出的概括,使它除了合作原则之外还包括其他的原则,特别是要包括礼貌原则。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场合、关系和方式。一定的场合决定说什么,一定的关系决定对谁说,一定的方式决定怎么说。从总体上看,礼貌原则是以“利他”作为特征的。具体而言,礼貌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六条准则:

(1)得体准则(Tactmaxim)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大海:可是——(叹一口气,递手枪与萍)你还是拿去吧。这是你们矿上的东西。

周萍:(莫明其妙地)怎么?(接下枪)

大海:(苦闷地)没有什么。老太太们最糊涂。我知道我的妈。我妹妹是她的命。只要你能够叫四凤好好地活着,我只好不提什么了。

大海本来就对周家恨之入骨,特别是知道周萍和四凤的关系之后,对周萍更是憎恨,然而此时他却把枪给周萍,并且允许周萍把四凤带走,同时在他看来这也是他妈的意思。因此大海的行为遵循了得体准则,使周萍、四凤和老太太受益,使自己吃亏。曹禺如此设置人物对白,塑造了一个质朴、憨厚、敢憎敢爱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大海:(孤独地)钱完了,我也许拉一晚上车。

鲁侍萍:干什么?不,用不着,妈这儿有钱,你在家睡觉。

大海:不,您留着自己用吧,我走了。

大海把仅有的一点钱给了周冲,自己身无分文,要靠拉车挣钱,谢绝了鲁侍萍的挽留执意晚上出去拉车,使自己多吃亏少受益,遵循了慷慨准则。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此刻也暴露无遗。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

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周冲:她是世界上最——(看一看繁漪)不,妈,您看您又要笑话我。反正她是我认为最满意的女孩子。她心地单纯,她懂得活着的快乐,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的意义。最好的,她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

周蘩漪:可是你不是喜欢受过教育的人么?她念过书么?

周冲:自然没念过书。这是她,也可说是她唯一的缺点,然而这并不怪她。

周冲赞扬四凤是世界上最最满意的女孩子。她心地单纯,懂得活着的快乐,知道同情,明白劳动的意义,并且她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同时把她没有受过教育的根源归为社会制度,这段对话表明了周冲的反抗思想,也流露出他对四凤的爱慕之情。

(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

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

鲁侍萍:这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鲁侍萍心里清楚周朴园说的就是她自己,于是极力贬低自己,说自己不但不贤慧而且不大守规矩。鲁侍萍的一番谈话显示了她的性格特点,作者曹禺正是遵循谦逊准则来塑造鲁侍萍这个人物形象,她的质朴、不图财利的人民大众的形象在这段对白中细致的刻画了出来。

(5)一致准则(Agreementmaxim)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你想见他?

鲁侍萍: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

周萍就是鲁侍萍原来落在周家的孩子,因而非常想念,很想见见自己的孩子,虽然此时的周朴园不太相信鲁侍萍,但还是允许让她见见孩子。鲁侍萍为了见到周萍也答应了周朴园的要求,以后不再到周家来,二人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而遵守了一致准则,增加双方的一致意见而减少分歧,最终完成了交际,各自达成目的。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周蘩漪:你们在哪儿啊!(向四凤)等一会,你的父亲叫电灯匠就回来。什么东西,我可以交给他带回去。也许我派人跟你送去——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四凤:杏花巷十号。

在四凤即将离开周公馆时,周蘩漪表现出对她的同情,派人去送东西,并给四凤衣服,减少了对四凤的反感,增加了同情,遵循了同情准则。

2.礼貌原则的运用

《雷雨》中不同人物由于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因此所用语言也不同,但在封建社会这个特殊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称呼,时刻注意言行举止。然而,他们的称呼用语都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并非所有运用礼貌语言的对话都遵循了礼貌原则。

仆人:老爷!

周朴园:太太现在在楼上。你叫大少爷陪着克大夫到楼上去给太太看病。

仆人:是,老爷。

周朴园:你告诉大少爷,太太现在神经病很重,叫他小心点,叫楼上老妈子好好地看着太太。

仆人:是,老爷。

仆人对周朴园的称呼全部是“老爷”,这是封建社会所独有的称呼,在现代社会早已废除不用,仆人的言语行为是受当时社会制度影响的,在现在人看来是极度荒唐的,让人感觉别扭,不可理解。礼貌原则的运用,关键在于得体。礼貌过头,让人感到别扭、卖弄,甚至认为虚伪、谄媚;礼貌不够,让人觉得唐突、粗野,甚至认为没修养。过与不及都会影响交际效果。

三、话语交际的制约因素

《雷雨》作为一部综合舞台艺术的戏剧,它借助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从多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剧中人物对白也是一种复杂的人际活动,参与交际的一方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怎么说,另一方怎么理解、如何回应,往往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一般都不能随心所欲。归纳起来,制约话语交际的因素主要有交际目的、交际者、交际话题、交际方式、交际场景、社会文化背景这六个方面。

周萍:(回头,望着中门,四凤正从中门进,低声,热烈地)凤儿!(走近,拉着她的手。)

四凤:不,(推开他)不,不。(谛听,四面望)看看,有人!

……

四凤:(坐下,叹一口长气。望着)总是这样偷偷摸摸的。

周萍:哦。

四凤:你连叫我都不敢叫。

四凤和周萍的特殊关系决定了他们的言谈举止不受家庭伦理道德约束,而是随意畅谈。但由于四凤在周家处于仆人地位,因而她的表现没有周蘩漪的热烈、大胆。周萍的身份教养以及个人性格也决定了他不敢冲破封建思想束缚,仍然处于彷徨状态。作者之所以安排周萍和四凤的关系也是为了揭示当时青年一代的彷徨、抑郁。正是由于交际者的角色特征对话语交际的若干层面都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因而在具体的话语交际活动中,参与交际的各方都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和对方、他方的角色特征这一要素,正确地实施交际行为。

制约话语交际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各个因素也不是孤立的,它们在交际中综合发挥作用,需要交际者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随机把握。

结 论

曹禺在《雷雨》创作中成功的运用了话语交际原则,使人物语言呈现出高度个性化、丰富的潜台词、富于动作性等特点,仅仅依靠台词创造了不同的人物特征,成就了《雷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许多国内外作家从语言、艺术特征等角度对其做了研究和分析,但是从语用的角度对《雷雨》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还很少。因此,本文就曹禺如何运用话语交际原则来设置人物对白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显得非常有价值。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左思民.汉语语用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4](英)列文森.语用学[M].沈家煊,译.国外语言学,1986(1).

[5]李瑞华.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陈冬梅

H109.4

A

1671-4288(2011)01-0059-04

2010-07-23

徐玉利(1970-),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市体育运动学校高级讲师,聊城大学文学院2008级在职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鲁侍萍周萍周朴园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节选)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
亲情与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