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依附性经济形成论析

2011-08-15 00:45于民
潍坊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东印度村社印度

于民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印度依附性经济形成论析

于民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在欧洲殖民者入侵前,印度村社和城镇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18世纪中期,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的到来,印度遭到了赤裸裸的直接暴力掠夺,商品经济和土地制度开始畸形发展。在英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统治阶段后,英国殖民当局通过差别关税、新一轮的土地税改革等殖民政策,把印度经济变成了一种主要为英国经济发展服务的依附性经济。

印度;依附性经济;差别关税;土地税改革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离不开殖民主义。正如罗莎·卢森堡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是第一个自己不能单独存在的经济形态,它需要其它经济形态作为传导体和滋生的场所。”[1](p376)为发展自身经济,英国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在印度的经济殖民政策,使印度最终形成了一种依附性的经济结构,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外围。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英国依附性经济的形成作概括论析,以期形成对印度依附性经济的整体认知。

一、英国殖民统治之前的印度经济

在英国进行殖民统治前,印度经济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的村社经济;另一部分是作为行政中心、宗教中心、商贸与手工业生产聚居地而发展起来的城镇经济。

村社是一种自原始社会保留下来的古老制度,大致可分为共有制村社和分有制村社两类。在共有制村社里,土地为村社共同占有,农民无土地所有权,耕种的是封建王公的土地。村社在向封建国家集体缴纳田赋的前提下,对耕种土地有永久占有权。村社土地一般按人口的平均原则分配给社员耕种,基本不存在租佃剥削关系。在分有制村社里,土地由各农户占有,分别缴纳田赋,存在租佃剥削关系,村社的农民可分为拥有土地永久占有权的全权农民、失去土地的农民和非村社农民三部分。英国殖民统治前,分有制村社是村社的主要形式。

村社里,农业和作为“附助性副业”[2](p21)的手工业牢固结合在一起,独立于外部世界自行运转,每个村社即是一个封闭的小国。因此,村社经济基础上的印度经济具有特别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不过,在英国殖民统治前夕,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村社经济关系开始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其一,村社和市场的联系有所加强。农民或通过中间商人的收购买卖,或通过在市场上直接销售农产品而与市场加强了联系。同时,一些手中稍有货币的农民,也开始购进一些廉价原料,发展起了与市场联系比农业生产更为密切的家庭手工业,除传统的家庭棉纺织工业外,还有植物油加工业、动物油脂加工业、蔗糖加工业、棕榈汁加工业、席制业、棕榈纤维编织业等[2](p25)。其二,高利贷在村社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村社农民的分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17世纪时,财政上捉襟见肘的莫卧儿帝国开始广泛采取包收土地税的办法。包收土地税的通常是商业高利贷资本中最富裕的扎吉达尔和柴命达尔阶层,他们迫使农民把更多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结果,一方面,农民和市场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村社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农民每逢歉收或者天灾人祸便依赖借债,从而失去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条件,导致了村社贫富分化。

城镇经济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朝圣地或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城镇经济。“在纪念穆斯林圣人和在寺庙附近庆祝节日时,经常有数十万人汇集在那里,买卖各种商品。”[3](p184)第二类是作为某王室所在地或者某省省会发展起来的城镇经济。拉合尔是旁遮普省的“主要城市,建得很大,人和财富都很多,是全印度主要的商业城市之一。”[4](p563)第三类是位于重要的商道上,作为贸易或商业中心发展起来的城镇经济,阿默达巴德是一个“高度繁荣,气势宏伟的城市”,[5](p563)陈列着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最优质产品,是印度的商贸中心之一。

村社商品经济的初步发展和城镇经济的繁荣,使印度封建社会母体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新质要素,尽管印度的资本主义萌芽还很嫩弱,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并开始成长。不幸的是,印度的统治者没有及时革新除弊,审时度势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入侵,逐步沦落为西方的殖民地。

二、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的印度经济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获得了15年东方贸易的专利权。在强大的莫卧儿帝国时期,包括英国在内的各国东印度公司都仅以谋求贸易特权、建立设防商馆和殖民据点为目标,不敢也无力提出领土要求。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为西方殖民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到18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的印度公司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英国和法国的东印度公司,二者势同水火,最终演变成了战争争夺。经过三次卡尔那提克战争,法国战败,仅保留了本地治理等5个不设防商业据点。随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由成立初期的海上贸易公司,转变成了拥有军队、领土、宣战权和媾和权的权力机构,即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一个军事的和拥有领土的强权。印度随之进入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时代。

18世纪中期,英国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因此,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统治也主要为资本原始积累服务,对印度采取了赤裸裸的直接暴力掠夺。如东印度公司从其傀儡米尔·贾法手中一次获得的礼物和赠品高达1,238,575英镑,克莱武的一份就有31,500英镑。此外,克莱武还在孟加拉得到了一大块富饶的地产。1760年,米尔·卡西姆被任命为印度行政长官时,获得的献礼总额为200,269镑。[5](p32)这些都体现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掠夺特征。

当然,在这一阶段的各种掠夺中,对土地税的掠夺最为引人注目。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为缓和广大群众强烈的反抗情绪,巩固自己的殖民统治,也为了确保对印度农民土地税的搜刮,先后在英属印度各地实行了三种正规的土地税制,即孟加拉的固定柴明达尔制、马德拉斯和孟买的莱特瓦尔制、北印度的马哈尔瓦尔制。

固定柴明达尔制是1793年首先在孟加拉管区建立,以当时的柴明达尔为纳税人,税率固定的税制。这时的柴明达尔多为有钱有势的东印度公司“经纪人”和高利贷者,不再是原来孟加拉的世袭包税人。孟加拉的土地税税率非常高,1793-1822年间固定为地租收入的90%,因此,1794年时东印度公司即在孟加拉课得2,680,000镑的土地税,而1764年时,穆斯林统治者课得的土地税只有817,553镑。[5](pIX)莱特瓦尔制即主要实行于马德拉斯和孟买的农民租佃制。莱特瓦尔税制下,农民保留了较多的权利,被承认为土地所有者,但税负却比柴明达尔制下的农民更为沉重,实际上是英国殖民者的佃农。马德拉斯的土地税约为土地总收入的一半。1817年,东印度公司开始征服马拉特联盟时,孟买的土地税收入是800,000镑,而其统治后不久,土地税收入即增至1,500,000镑。[5](pIX)马哈尔瓦尔制主要在北印度实行。在这种制度下,耕地归农民占有,由村社统一纳税,税款由原村社头人交纳。在村社头人为纳税人的情况下,税率为地租额的83%;而由村社共同纳税的地产,税率为净收入的95%,且税率可变。

土地税制的推行给印度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东印度公司获得了高额的稳定土地税收入。这些收入除用于维持东印度公司殖民政权的开支外,“还有相当部分每年以‘输英购货’形式,换成商品运回英国。1793-1812年,用税收节余购货价值达25134672英镑,平均每年1332877英镑。土地税收入转化成商业资本,大大增添了公司的商业利润。”[3](p184)另一方面,改变了古老的村社制度,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村社经济,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印度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但是,这种土地私有制是以国家最高土地所有者的私有制,其最终结果是封建主和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残缺不全。

三、东印度公司统治的结束印度经济依附性经济的形成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进入工业资本统治时期。工业资产阶级虽然也和商业资产阶级一样,需要殖民扩张和掠夺,但目的迥然不同,他们旨在向殖民地输出工业产品,同时输入工业原料,以不断扩大再生产。因此,工业资产阶级必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调整旧殖民政策。与之相适应,在印度的殖民政策从原始积累阶段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工业资本殖民政策阶段。

英国新殖民政策的核心是把印度变成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印度经济发展成为英国经济发展服务的依附性经济。为此,英国通过各种手段,在试图限制并挤跨印度制造业的同时,竭力使英国农业商品化,从而增加原料出口。

差别关税是英国殖民政权打击和挤跨印度制造业的重要手段。印度一向是纺品出口国,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有出口。英国纺织品要打开印度市场,必须首先摧毁印度的手工纺织业。因此,作为自由贸易鼓吹者的英国对输入和输出印度的纺织品实行差别关税,即提高进口的印度纺织品关税,同时降低出口印度的英国纺织品关税。1812年和1814年,英国禁止印度丝织品输入;1832年时英国虽然准许印度丝织品输入,但税率却高达20%-30%。相反英国出口印度的丝织品却只课征3.5%的关税。对进口的印度棉纺织品,同样实行高额保护性关税。1824年,棉布、细棉布和其它棉织品的从价关税税率分别为67.5%、37.5%和50%。而1836年后,英国出口印度的棉纺织品关税税率却只有2%-3.5%。差别关税提高了英国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力,却堵死了印度纺织品的外销之路,使其由出口国变成进口国。1813年加尔各答输入伦敦的棉织品总价值高达200万英镑,而1830时年却反而要从英国输入价值200万镑的棉纺织品。[5](pp293-294)[3](pp241-242)结果,“廉价英国商品的涌入导致了印度乡村手工业的衰弱”,[6](p84)印度手工纺织业被英国大机器纺织业摧毁。

英国殖民政权还通过差别关税严重打击了印度的五金业、造船业、玻璃制造业、陶瓷业、制糖业。英国制造品输入加尔各答仅征收2.5%的关税,而印度制造品输入英国有时却要交纳400%的从价关税。结果,英国的铜、铅、铁、玻璃和陶瓷等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印度。[5](p293)到19世纪中期,印度的本土工业差不多全部破产了。“不列颠的蒸汽和不列颠的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彻底摧跨了”,[7](p65)印度成了英国的工业品销售市场。

新一轮土地税改革是使印度农业商品化,把印度变成英国原料供应地的重要手段。土地税改革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降低土地税率;延长修订土地税率的周期;部分地区的土地税率根据土质分级,税额固定到每块土地;再次明确规定纳税人可以自由支配土地,包括抵押转卖。新土地税制极大地刺激了地主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开始种植比粮食作物利润高得多的经济作物。同时,土地的流通激励了熟悉市场的高利贷者和商人购买土地的热情。[3](p243)[8](p36)[9](pp390-391)结果,印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了,并且形成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区,商品化农业趋势进一步加强。

随着新一轮土地税改革的进行,印度出口的农产品原料迅速增加。1849年,印度出口的原棉总值为177.5万英镑,1858年上升至430.2万英镑;1859年到1864年间,印度出口到英国的棉花由51万包增加到140万包。印度原棉出口总值约占总出口值的15%到20%。生丝、糖和黄麻的出口量也很大,1849年和1858年,它们的出口价值分别为71.4万英镑和76.7万英镑、181.4万英镑和117.6万英镑、6.9万英镑和30.3万英镑。在印度输出的农产品原料中,鸦片作为特殊的出口农产品一直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1834年前,鸦片在印度出口产品中居于首位。之后由于鸦片战争的影响,出口量有所下降,蓝靛取代鸦片成为印度的首要出口品。不过,鸦片战争后不久,鸦片即再次成为印度首要的出口品。1850年,印度出口的鸦片的总价值约占出口总价值的35%,而蓝靛只占10%。1858年,印度出口的鸦片总值为910.7万英镑。可见,随着新一轮土地税改革的推行,印度的农业商品化程度更趋加强,进一步沦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经济上严重依附于英国。

总之,到19世纪中后期,印度成了英国的工业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尽管印度的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主要还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国和英国工业品的进口国,是英国的一个农业殖民地。印度的对外贸易由英国商人控制,并且已经被纳入世界市场;印度经济也主要是为英国的经济发展服务,是一种明显的依附性经济。

[1]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5.

[2]Tchitcherov,Alexander.I.India:changing economicstructure in the sixteenth to eighteenth centuries[M].NewDelhi:Manohar Publishers,1998.

[3]林承节.印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Majumdar,R.C.,Raychaudhuri,H.C.,Datta,K.AnAdvanced History of India[M].Delhi:MacMillan India,1978.

[5]Dutt,R.C.The 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 under Early British Rule[M].London:Routledge,1950.

[6]Vermani,R.C.Colonialism and nationalism in India[M].New Delhi:Gitanjali,2000.

[7]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8]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印度经济[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9]安东诺娃,等(主编).印度近代史[M].北京:三联书店,1978.

On the Formation of India Dependent Economy

YU Min
(Weifang University,Weifang 261061,China)

Before the British colonist invaded in India,the capitalistic economy of India village communities and towns had developed in some degree.Along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reign of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India suffered with a bald-faced direct plunder,and the economyand land system of India presented a sort of abnormal development.After British entered into the period of industrial capitalist reign,the colonial authority turned the economy of India into a sort of dependent economy which mainly served the development ofBritish bycolonial policysuch as differential customs,land taxation reformation,etc.

India;Dependent Economy;Differential Customs;Land Taxation reformation

K351

A

1671-4288(2011)01-0083-03

责任编辑:徐隆彬

2010-12-06

于 民(1973-),男,山东肥城人,潍坊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猜你喜欢
东印度村社印度
创新“村社宜站” 加强村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规范村社财会代理应关注的四个问题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东印度公司的陨落
东印度公司的兴衰:一部全球化的历史
东印度公司们的发家史
农村村社自治与股份合作的关联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