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08-15 00:45
潍坊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所学外语

刘 莉

(西北师范大学,兰州 730070)

论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 莉

(西北师范大学,兰州 730070)

文章从外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角度,对外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创新能力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提出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语言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际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直接用目标语思维的能力;通过听和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外语;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创新

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掌握一门或数门外语的重要性,也对现存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外语教学是每一个外语教学工作者都必须面对并不断探讨的问题。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外语教学的环境主要在学校,而学校的环境主要在课堂。因此,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语言创新能力,不仅对于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是素质教育中外语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语言教学的实质及目的角度,对如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这一问题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语言能力和语言创新能力

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立者阿费莱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从心理学的角度首次提出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这一概念,并把它同“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加以区别。乔氏认为,语言能力是“儿童接触语言材料之后内化了的语言规则,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说话人/听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对这种知识在适当场合下的具体使用”(刘润清1997:213)。乔氏关于“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区别对于语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对语言研究者来说,应该关注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运用;而对于语言教学者和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语言知识跟使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是同样重要的。

那么,语言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语言知识是什么?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语言知识当然是“在理想情况下说话人/听话人所掌握的知识”,从本质上讲,就是语言内在的支配规则。乔氏认为,语言学习者掌握了这种内在的支配规则,就可以创造性地生成无数的句子,这便是对语言知识的具体使用。乔氏的语言能力所指的语言知识实际上是对语言的形式和语义特征的直觉掌握。但是一种语言除了一定的形式和语义特征之外,还具有许多交际功能,如:问候、请假、许诺、请求、祈祷、道歉等,以及语体特征。后来有人便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以囊括语言的这些功能和特征,即交际能力就是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及语境特征的直觉掌握(Stern 1983:344)。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知识既包括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能力”,也包括“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旨在激发语言学习,而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掌握语言。显然,掌握语言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和语义特征的掌握,也包括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及语境特征的掌握。语言学家认为,所谓掌握一门语言,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直觉地掌握语言的各种形式;

2.直觉地掌握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言、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3.使用语言时尽可能多地注意交际而尽可能少地注意形式;

4.创造性地使用语言(Stern 1983:346)。

可见,掌握一门语言不仅仅意味着获得了该语言的知识,也意味着获得了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技能和技巧。能否成功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的语言,应该成为检验外语学习结果的最终标准。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高低主要体现在交际中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上。这种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就是语言创新能力。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语言创新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其对所学外语的掌握情况。

二、外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我国是单语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教学环境是课堂。与浸入语言环境相比,课堂教学的最大缺陷就是不能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语言学习完全是在人为语言环境中正式的有计划的模仿。在这种人为语言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并学会使用语言。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研究一下怎样学习语言最有效。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具有以下共同点(Stern 1983:410-412):

第一,积极的计划策略。他们确定语言学习的目标和次目标,确定语言学习的步骤及程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第二,明确的学习策略。他们把语言看作既是知识又是技能,因而愿意学习并实践。

第三,社交的学习策略。在学习早期,他们的依赖性较强,但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逐渐克服依赖心理,直接地或通过写作、媒体、角色扮演甚至浸入语言环境的方式与目标语言使用者或目标语言社区进行交流接触,逐渐形成并使用交际策略,积极介入语言的真实使用之中。

第四,情感策略。他们能够有效地解决语言学习过程出现的各种情感和动机问题,对自己、对语言及语言学习以及对所学语言及其社会文化都持有积极的态度。

虽然这四种策略因人因时而异,但语言学家发现,具有这四种策略中的几种或全部策略的人,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显然比没有这些策略的人要好(Stern 1983:410-411)。这一点对于外语教学工作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策略,由之发展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外语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语言情感和态度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属文化及其民族的情感和态度,往往会影响他对这种语言的情感和态度。积极的语言情感和态度自然会促进语言学习,而消极的情感和态度往往会阻碍语言学习。外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语言在社会及民族发展中的作用,认识英语等主要外语在世界经济贸易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外语的社会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外语语言观。语言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情感和态度是动态的,消极的情感态度经过一定的诱导可以转化为积极的情感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师可以利用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外交关系发展中积极的因素向学生讲授英美等讲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所学外语国家及其民族的了解,使他们在了解文化的同时了解语言,在了解民族的过程中掌握该民族使用自己语言的方式方法。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际的合作意识

语言最主要的作用是交际,人们学习语言主要是为了与自己民族以外的人们进行思想交流以便于往来。可以说,需要交流的思想越多,语言的作用就越大,语言学习者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就越多。对于语言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是师生之间合作的过程,作为合作者一方的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作为合作者另一方的学生深信合作有益而愿意合作。这样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合作什么和如何合作。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在围绕某一主题所展开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中合作。就课堂活动而言,语言交际活动主要是听说活动,听说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谈话,谈话的双方应该处于平等的位置,也就是说,双方都有机会说话。说话者应该尽力使听话者对自己的话题感兴趣,并尽力使对方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科书上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围绕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际活动,不断地引导并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思考,这样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了。有时候,学生有话可说,但苦于无法说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充当火车头的作用,应该紧跟学生的思路,及时扫除学生语言表达上的任何障碍,在学生表达自如的时候引导他们向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在他们表达困难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和表扬。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极其重要,因为比较优秀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都能把老师的表扬视为对自己成绩的认可和肯定,因而能够进一步激励自己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发展;另一方面,老师的表扬也能够促使学生的进一步合作。

3.培养学生直接用目标语思维的能力

在单语环境中学习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常常是这样的:外语→母语→外语。显而易见,母语起了一种媒介作用。而母语的这种媒介作用却常常是一种干扰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对于母语的依赖使学习者不能用所学外语直接思维,因而在说、写及翻译等方面常常带有自己母语的烙印,这往往成为创造性使用语言的障碍。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力减少母语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力创造外语语言环境。一方面,教师应该不用或少用母语讲课,尽可能全部或多用外语讲课。教师讲课所用语言的难易必须切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先熟悉后生疏、先单一后复杂的原则。具体来说,教师在用词方面应该先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常用的“小词”,随着学生逐渐进入语言状态,通过释义等多种方法引进一些学生已经知其义的“生词”和“大词”,使学生的词汇量不断扩大,为交际打下坚实的语言材料基础;在讲授内容方面应该由一个话题或主题逐渐扩展到多个话题或主题,由一个领域辐射到多个领域,使学生能够获得所学语言的多角度多方位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对所学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民族的风土人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使他们能够在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感悟所学语言的特性,通过感性接触和理性分析,逐渐克制母语的干扰。

4.通过听和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

就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而言,外语教学理论家和教学方法家历来都倡导“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这也符合儿童习得母语的习惯,但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听读能力。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信息输出有赖于信息输入,没有足够量的信息输入,就谈不上信息输出。如果把外语学习看作是从信息输入到信息输出的过程,那么,听读无疑是信息输入,说写是信息输出。听读能够促进说写,而说写则能对听读作出反馈。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阅读外语和听外语的机会,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使学生感觉本族语言使用者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使用该语言的方式,以弥补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的不足。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和听,教师必须在学生阅读或听之前对所读或所听材料的内容做一简单介绍,以便学生能够跟上作者或说话人的思路,能够有意识地模仿或无意识地习得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阅读和听的语言材料内容应该涉及各个领域多门学科,应该具有各种各样的语体风格和特色,难度长度都应该适中。通过大量的听和阅读获得足够的语言信息之后,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自然会提高,在交际中自然会根据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所学外语。

综上所述,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有效提高外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外语教师只有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充分认识这一点,并且牢固树立培养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意识,不断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途径与策略,主动把良好的策略渗透于语言教学的实践,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有可靠的前提和坚实的保障。

[1]H·H·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Teaching[M].Oxford:Oxford Uiversity Press,1983.(reprint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Paul Davies&Eric Pearse.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reprint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2.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9.

[5]刘建华.中学英语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6]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Linguistic Competence of theStudent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LIU Li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Fromthe viewpoint ofthe essence and purpose oflanguage teach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blemas to how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a foreign language creatively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rgues that in classroom 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to use a foreign language creatively by helping them develop good feelings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language they learn,have cooperative awareness of active involvement in classroom communication,overcome the impact of native language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nd improve speakingand writingthrough listeningand reading.

foreign language;classroomteaching;linguistic competence;creativity

G642.0

A

1671-4288(2011)01-0141-03

责任编辑:王玲玲

2010-12-25

刘 莉(1978-),女,甘肃成县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所学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