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生成过程
——以“我到底是有多矮!”为例

2011-08-15 00:52刘犇
关键词:何炅礼貌准则

刘犇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幽默的生成过程
——以“我到底是有多矮!”为例

刘犇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幽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所以幽默义的生成过程也值得我们探究。本文根据认知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视角对何炅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节目中说过的一句幽默话语:“我到底是有多矮!”的幽默义的生成过程进行探析,以达到对幽默生成机制的深刻理解。

幽默;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认知语境

1.引言

幽默是我们非常熟知的一种语言现象,幽默能够让我们避免尴尬,调节气氛,同时也能给生活增添乐趣。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一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它形式多样,风格清新,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而且节目中何炅和谢娜一直是我们熟悉的搞怪精灵主持,风格幽默,节目中搞笑不断。那么究竟幽默是怎样产生的呢?说话人和听话人又是如何接受并理解会话中产生的幽默义呢?

2.幽默产生的必要条件

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一直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幽默言语也是说话者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说出来的具有制笑功能和交际功能的话语,主要通过运用比喻、双关、夸张、借代、委婉、仿拟、反语、突降等修辞手段,并借助于上下文语境来创造出幽默效果。(朱燕,2006)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产生幽默义的必要条件:

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讲,在确定听话人和说话人共享的语言背景之下,遵守相应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并通过特定的语用预设来完成。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讲,听话人首先要有激活某种相关认知语境的能力;其次,听话人要根据关联理论,完成一系列的推理过程找到最佳语义关联。幽默义的产生过程其实质就是让人们在言语交际和理解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相关认知语境在转换概念并消除语义冲突的过程中寻找到最佳关联,体会到其中隐含的乐趣。

3.“我到底是有多矮!”幽默义的生成过程

3.1 说话人的视角—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吴彦祖应邀参加了快乐大本营节目,按要求和主持人何炅通过对视表演“发狠”的情景。由于吴彦祖比何炅高,所以何炅就必须仰着头去看吴彦祖,此时吴彦祖便在何炅背后假装做了一个拎起何炅的动作,这让湖南卫视著名的王牌主持人何炅很难为情。他为了避免尴尬,所以搞笑地说了句:我到底是有多矮!

在快乐大本营的这个小幽默中我们可以看出,何炅身为节目的主持人,他要调节整场节目的气氛和流程,所以他和节目所邀嘉宾首先必须是合作的。正如Grice(1975)所讲会话双方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是因为都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使双方在会话中互相配合,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这就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娱乐节目本身就是需要搞笑快乐的气氛,所以主持人为了能够成功引导嘉宾参与到节目中来,所以他必须遵守合作原则以成功完成会话交际。为了让节目更加精彩,主持人和嘉宾在整场节目的进行中必然会讲些好笑的片段,编制一些轻松愉快又恶搞的环节,从而可以达到提高收视率的作用。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会话的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它使说话人在假设对方乐于合作的前提下进行交际。但是礼貌原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他维护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为了维护礼貌原则,人们甚至可以牺牲合作原则下的准则。(何兆熊,2000:212)但很多时候人们在实际会话中常常不遵守这些原则。有时故意违反某些原则,这就使得听话者要通过说话者话语的字面意义推测出话语的真正含意。如果此时说产生的言外之意是具有制笑功能和交际功能的话,那么节目所要表现的娱乐搞笑氛围便很容易达到。

何兆熊(2000:211)认为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但是他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其实Grice除了提出会话原则外,他也提到了礼貌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等,只是他没有逐条阐述这些原则。在对合作原则之下的各准则普遍性提出质疑的同时,利奇在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意以此来拯救“合作原则”。Leech(1983:80-81)认为,出于对礼貌的考虑,是人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主要动因。根据礼貌原则,我们便更加容易理解为什么何炅要违反合作原则,而说出“我到底是有多矮!”这句话的主要原因了。正如Brown和Levinson(1978)指出,礼貌原则就是“典型人”(Model person,简称为MP)为满足面子要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这种礼貌概念本质上通过所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双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Leech(1983)将礼貌原则分为:得体准则、慷慨准则、称赞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所以,虽然何炅觉得吴彦祖的行为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对他的一种不尊重,也许吴彦祖是无意的或者是有意的,但是由于何炅在节目中身份的特殊性,他一方面要遵守合作原则将节目进行下去,另一方面又为了在广大观众面前为自己挽回一些面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何炅的这句“我到底是有多矮!”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即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让别人受益。既达到了娱乐大众的目的,同时也尽量为自己争取权利,挽留面子。

3.2 听话人的角度——寻找最佳关联

3.2.1 关联理论

Sperber&Wilson(1986/1995)关联理论中指出:对话语的理解是将其语境化的过程,是将话语的明示信息与相关的语境假设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在正常的言语交际中,受话者总是遵循最佳关联原则,即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适当的投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受话人受认知经济原则的限制,当他在找到自认为最合适的解释时,就会停止进一步的推理活动,会满足于在那一时刻作出的解释。反之,当他作出的解释在语境中未能满足其相关期待时,他会启动新一轮的语境假设,进一步进行演绎推理,一直到满足他的相关期待为止。

关联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会话双方在理解对方话语的同时从若干个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中进行选择及推理。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看待语用,语言交际是根据信号进行的一系列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运算过程。

3.2.2 结合相关认知语境进行推理

任何话语的理解都离不开语境的参与,语境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我们也认识到了认知语境的重要作用。熊学亮(1999:113-157)认为在前物理语境和语言语境缺乏的情况下,认知语境完全可以取而代之。认知语境的内容包括情景知识、背景知识,即知识结构(如知识草案、心理图式、社会表征等)以及连接知识单元的演绎逻辑和经验逻辑等。

那么我们根据关联理论,结合认知语境并从听话者的角度来分析何炅的这句:“我到底是有多矮!”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首先激起我们联想到的认知语境是在医院进行身体测量,有医生、护士、测量仪器等。当一般来讲,我们会问:我(到底)有多高?而不是我有多矮!但是为什么何炅会放弃选用代表普遍性的无标记词语“高”而选择有标记性的“矮”呢?说话人对每个词语的选择都是有特定的目的的,而同样在这里一个简单的“矮”字作为转换语境的触发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是根据信号进行的一系列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运算过程。在这个运算过程中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在内,如:某个特定的事件,某个特定的人,一般文化的假设,宗教信仰,科学知识定律,对说话人情绪状态的假设,以及说话人对听话人本人的情绪状态看法的假设,等等。(周丽娟、郭涛,2000)因此,当听话人发现自己最先预测的最佳解释没有达到最佳关联时,他便会继续在脑海做新的语用假设,在不断推理中寻找到最终的最佳关联。

当节目中的其他人都听到何炅的这句“我到底是有多矮!”时并没有把它当做问句来处理作答,而是根据话中的标记词“矮”体会出了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特殊语用含义。于是听话人开始在脑海中根据认知语境做新的语用假设,得出由于何炅的身高比较矮,特别不占优势,他这么自嘲地娱乐大家肯定是隐含特殊的目的。于是通过推理过程我们得出其实何炅的真实想法是:我虽然矮,但是也没有必要太让我难堪,毕竟身高不是个人能决定的!但是他没有采用埋怨的语气,而是选择了幽默的表达方式化解了当时的尴尬。听话人一方面读懂了何炅的不满,另一方面,由于何炅是以温和的口气加之言语的特殊搞笑气氛,听话人也就不会再继续谈身高的问题,同时挽回了双方的面子也缓和了尴尬的气氛。

4.结论

熊学亮,刘国辉(2002:60)提到有关礼貌的相关研究一般倾向从说话人角度去“单向”研究礼貌,而未能充分考虑到礼貌的实施包括交际双方的“双向”关系,尤其是未能充分注意到礼貌言行接受者(即听者)对礼貌的认同。也正是由于交际双方的“双向关系”得到证实,本文也采用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分别去分析幽默的形成过程。幽默义的产生其实质就是让人们在言语交际和理解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相关认知语境在转换概念并消除语义冲突的过程中寻找到最佳关联,体会到其中隐含的乐趣。尽管文中可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但是可以很肯定的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幽默,幽默的生成过程也值得我们再深入的研究。

[1]C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M].In Cole,P.&Morgan,J.Syntax and Semantics,Vol.3:Speech Act,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3]Long,Debra L.,Graesser,Arthur C.Wit and Humor in Discourse Processing[M].New York:Sterling Publishing Co,1988.

[4]Brown.P.,Levinson.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In Goody,E.(ed.),Questions And Politeness: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56-289.

[5]Sperber,Dan,Wilson,Deirdre.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1995.

[6]朱燕.认知语境与幽默言语的理解和表达[J].湖南社会科学,2006,(4).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周丽娟,郭涛.再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关联原则[J].外语学刊,2000,(1).

[10]熊学亮,刘国辉.也谈礼貌原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3).

猜你喜欢
何炅礼貌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课间十分钟里的“见面会”
小猴买礼貌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何炅 辞职北外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何炅“吃空饷”错在哪?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