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及其启示

2011-08-15 00:50毕亮亮程广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3期
关键词:唐山市唐山创新型

□文/毕亮亮 程广宇

唐山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及其启示

□文/毕亮亮 程广宇

当前,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已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资源型城市和工业重镇——唐山市的发展特点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展,提出对策建议。

唐山;创新型城市;建设

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切入点和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环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对我国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唐山市作为科技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在探索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实现传统资源型城市和工业重镇的转型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唐山市的城市发展特点

唐山地处环渤海区域中心地带,毗邻京津,总面积为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29.41万,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13.3亿元,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和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在“科学发展·科技先行”理念的指引下,唐山市加速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被授予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称号。

1、工业基础雄厚,但城市发展仍然偏“重”。唐山素有“北方煤都”和“北方瓷都”之称,共有160多个工业门类,已形成钢铁、能源、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是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钢铁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陶瓷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焊接产业基地、国家高速动车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09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31.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10.42亿元,精品钢材、基础能源、优质建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产业完成增加值1,252.07亿元。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应用于煤矿井下的机器人和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2009年唐山市三产增加值结构为 9.5∶55.9∶34.6,工业占GDP比重达到56%,超过服务业20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构成分析,重化工业高于轻工业。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两高一资”工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较低,资源和环境压力逐步增大,对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碳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2、产业工程化能力较强,但创新资源仍较为匮乏。目前,唐山市初步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能力。截至2009年底,共建立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农业产业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10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但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创新资源仍较为匮乏。仅拥有本科院校4所,人才的本地培养能力较弱;从事前沿基础研究的研究机构较少,创新成果储备较少;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不足1%,不仅明显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而且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R&D经费中,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达到4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产业界的创新投入积极性有待提升;与周边区域比,吸引重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较弱,还未形成创新人才集聚发展的局面。

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进展

2011年初,唐山市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随后,围绕城市发展特点,在更好地利用区域创新资源、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

1、积极进行全局性部署。唐山召开了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大会,颁布实施了《唐山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建设的方向及路径。提出要围绕推动资源型城市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跨越的目标,通过广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逐步建成环京津及环渤海区域重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聚集基地,成为我国推进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创新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抓好三大任务、实现六大突破,即抓好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创新活力三大任务,努力实现钢铁产业技术创新、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电动汽车研发、曹妃甸循环经济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和唐山湾生态城市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2、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唐山依托高速动车组和首都钢铁公司搬迁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强化主导产业优势地位,突出城市发展的产业特色。首先,积极构建有唐山特色的现代产业格局。加速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逐步培育形成两个“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即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产业的传统产业发展格局和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型产业格局。打造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和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机制灵活、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中小企业;其次,做大做强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强化钢铁、装备制造、化工产业的优势地位。引导钢铁企业向南部沿海、北部资源聚集区有序转移、集聚发展,形成资源利用深度化的现代钢铁产业体系。以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现代制造业配套基地为目标,发展规模效应突出、带动性强的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以曹妃甸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为突破口,发展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特色产品链,形成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三化合一”发展模式;第三,推进“三个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发展现代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与农业、工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局面;借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契机,以传统支柱产业信息化改造为重点,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培育良好企业文化,实现科技、文化与工业发展的融合。

3、有效利用区域创新资源。为弥补本地创新资源匮乏的不利局面,把握环渤海区域合作日益紧密的战略机遇,唐山市围绕产业特色,加强平台建设,筑巢引凤,取得了一定进展。首先,积极推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成了中科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已吸引中科院过程工程等5个研究所入驻。每年资助2,000万元,吸引各研究所专家开展适合唐山主导产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启动唐山环渤海知识市场和唐山科技城建设,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经贸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始了河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唐山分园建设;其次,扶持企业加强对外合作,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积极促进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研发合作。如在电动汽车领域,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工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等合作建立专业研发团队。以共性技术和重要标准为纽带、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核心,支持建成唐山钢铁产业技术联盟、高速动车组产学研联盟、中药现代化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联盟。

4、为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提供政策保障。为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环境,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了《唐山市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唐山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唐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和《唐山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重要法规和文件,明显优化了创新政策环境,初步形成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政策保障。

三、启示与建议

虽然唐山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未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探索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中的一些做法对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突出城市特色优势,构建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当前,我国区域发展还不均衡,东西、南北差异较大。创新型城市建设要统筹兼顾,发挥各个城市的特色和优势,逐步培育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共同构建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围绕各创新型城市的已有发展基础,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重点支持以下三个方面:围绕发展特色,制定分类考核办法,引导各创新型城市加强沟通交流,进行差别化竞争;利用增量投入,引导、扶持支柱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加强对重点企业科研开发及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形成能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群。

2、搭建区域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发挥创新型城市的区域支点作用。聚集创新资源是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唐山市创新资源较为缺乏,但并不是我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创新资源最缺乏的城市。从我国城市发展情况看,除北京、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可称得上创新资源较为丰富外,其他城市基本都处于创新资源缺乏状态,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唐山的实践表明,需要构建服务于本地支柱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吸引外地创新资源为繁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建设区域性平台方面,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向创新型城市倾斜,以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支持跨市乃至跨省的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资源向创新型城市集聚,进而产生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使创新型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点和核心。

3、允许并分类支持先行先试,发挥创新型城市对体制机制创新的贡献。创新型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排头兵,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意义在于探寻建设的普遍模式。对唐山的调研表明,虽然当前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了政策环境,但由于国家层面约束较多,地方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性尝试十分有限。建议按照所处区域或资源禀赋特征,将创新型试点城市划分为科技创新领先型、产业创新领先型、社会创新领先型等类别,分类授予创新型城市在不同领域的先行先试权利。同时,对各城市提出的体制机制创新予以分类支持,支持各试点市在科技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审批和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系统地解决制约创新的体制性问题,进而通过创新型城市的体制机制创新尝试,总结经验,形成运转有效的政策措施体系,逐步向周边城市乃至全国推广。

[1]科技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EB/O L].2010.4.15.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EB/O L].2010.1.11.

[3]关于印发《唐山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唐山科技信息网,2010.8.18.

本文为科技部前瞻性课题“科技推动国家战略性区域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0G X S3K 064)

F127

A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猜你喜欢
唐山市唐山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唐山市
唐山市还乡河水污染综合治理
唐山市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唐山香酥饹馇圈
王大根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