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深层思考

2011-08-15 00:47彭连洲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反思性经验教学活动

彭连洲

(漯河高级技工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深层思考

彭连洲

(漯河高级技工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题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只有在每一个教师自觉反思的基础上,教学专业才能不断前进,教师职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反思性教学;传统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致力于探索教师成长的新模式,人们对教学持过于技术化和过于简单化的观点,认为只要向教师传输一定的教学知识策略,就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是一些专家渐渐开始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并没有以前理解的那样简单。因此,不仅要由外部向教师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通过教师对自己的实际经验的解释来增进其对教学的理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尽快成长。这就涉及到反思性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熊传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是: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题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2]这里强调了三点: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第二,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第三,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对教学经验进行回顾与重新认识(包括思考、评价、整改等),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性的教学方案与行为的活动过程。通俗地说,反思性教学,即“教学的反思”与“反思的教学”二者有机的统一。

反思性教学的特点:(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反思型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他们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2)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标。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由于反思性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的,因此,它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甚至成为学者型教师。(3)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道德感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责任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也就是说,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看来,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反思性教学既注意教师教学的技术问题,又把教学伦理与道德问题摆上重要日程。[3]

二、反思性教学的活动阶段

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这里关键是使问题与教师个人密切相关。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这往往是对教师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让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并不容易,作为教师反思活动的促进者,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观察与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开始广泛搜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其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究竟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重审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方法的产生,这种信息可以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知识传授。

4.积极的验证阶段。这一阶段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以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的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体察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与分析阶段。在实际的反思性教学活动中,这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三、反思性教学的种类和方法

1.反思性教学的种类。(1)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反思。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对自己全部活动的想法和做法进行反思。(2)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反思。(3)为教学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它以以上两种反思为基础,再通过反思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活动。

2.反思性教学的方法。(1)教学后记。教学活动结束后,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自己的做法,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2)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3)观摩交流。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4)职业发展。职业发展实际是指教师就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并以此指导实践,同时共享有效的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5)行动研究。教师面对新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假设,直到解决问题。

四、反思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超越

1.反思性教学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始终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具有一种执着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当前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和教育过程的不断演变,使教学活动更具挑战性。教育领域有权威但没有绝对权威,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自己工作中的权威。遗憾的是传统的经验性教学却自觉不自觉地屈从于权威,依赖既成的经验,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少表示怀疑。反思性教学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容易接纳新思想,敢于对原有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质疑,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并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2.反思性教学注重探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针对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经验教学不同,反思性教学不是按教材、大纲标准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既关注教学的结果,又关注对产生这种结果进行的反思。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形成探究意识。

3.反思性教学既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新的教育哲学观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才培养,应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反思性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通过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从获取知识转向“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转向更科学、更先进、更高层次的主动探究性学习。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学会教学”,才能真正“学会教学”,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五、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成功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分析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曾有人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4]可以说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1.反思性教学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2.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解放”的思想,认为教师要实现自身解放,摆脱“遵照执行”的被动局面,回避家长制作风和极权论,必须能够专业自主。而通向解放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教师就会不断地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3.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道德意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的投入程度。教师的道德水平越高,就越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出一种执着性和责任心,它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帮助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动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惟其如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反思、善于反思,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才会有利于提高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教师只有发挥反思意识,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须和必要的,才会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最终,才能使教师全面发展。

反思,首先是思想界和知识界关于元科学研究的一种理念与方法,后来移植于教育教学,便产生了反思性教学。这种移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标志。教育是面向生命的事业,同时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5]。实际上遗憾的是反思的结果,也是反思的开始。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一切从经验和本能出发,是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也是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的。只有在每一个教师自觉反思的基础上,教学专业才能不断前进,教师职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1] 李建文.反思性教学浅论[N].教师报,2001-03-28.

[2]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施俊德.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N].中国教师报,2003-05-26.

[4] 杨桂琴.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3).

[5] 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011-02-25

彭连洲(1971-),男,郑州大学在读硕士,漯河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反思性经验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