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人员培训范式的思考

2011-08-15 00:47宋世叶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人员培训范式档案管理

宋世叶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人员培训范式的思考

宋世叶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针对高校档案人员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人员培训的范式选择,构建适合高校档案人员成长的培训新范式,以期为高校档案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必要的人才保证提供一定的启发。

网络环境;高校档案;培训;范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档案工作也逐步迈上新台阶,其开发应用领域日趋宽泛,惟有及时、科学地对档案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才能为高校档案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为此,促发了新背景下高校档案人员培训的范式选择,传统的培训模式面临着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人员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高校自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校园网络工程建设,目前,电子化、数字化操作已广泛应用于教学、管理之中。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发展历史的记录,也随着高校网络进程脚步的加快而发生深刻的变化。档案的载体、数量、种类、保管方式以及应用都带着E时代的显著特征凸显于档案人员。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进程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潮流和方向。还没有做好知识和技术储备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已被推到信息爆炸和网络技术壁垒前,正面临着管理难度加大和自身发展不适应的困惑及压力,驻守在高校的边缘。

二、高校档案人员培训范式选择产生的背景

1.档案后保管范式的诞生

档案后保管范式是1996年特里·库克在北京召开的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上首次比较系统阐述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档案新来源观、档案宏观鉴定论和档案知识服务三个基本内容,其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倡导档案的知识服务。就是要求档案工作者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针对人们的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实现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正是档案后保管范式所倡导的档案知识服务理念为档案人员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为高校档案人员培训范式的选择提供了引领思考。

2.档案界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档案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其科学研究也是突飞猛进,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可谓百花齐放。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为档案人员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谐的学术氛围和高校档案人员个人发展需要的默契融合,为高校档案人员培训范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主动性。

3.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新世纪,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空前的。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与推广,电子文件大量涌现,传统的文件形态急剧变化,纸质文件的地位逐渐被取代,数字化档案建设正在大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服务、利用等各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已渗透到高校档案人员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不仅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而且大大增强了档案人员要驾驭这一技术的信心和动力。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档案人员培训范式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4.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人本理念的深化,公民档案意识的强化,档案的应用领域和构建门类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档案工作的环境正在向传统档案馆的数字化和现代新型电子文件时代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两个方面转化。档案人员正在努力实现以最小的文件数量保存最大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为高校档案人员培训范式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高校档案人员培训的新范式

1.树立持续培训的理念

长期以来,高校没有将档案人员的培训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规划,缺乏必要的培训激励和保障机制,单纯依靠上级档案管理部门指令性培训,基本处于一种随意无序的被动状态。因此,要提高高校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档案工作目标以及应对档案后保管范式的挑战,就必须树立持续培训的理念,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通过出台导向性政策,让高校档案人员适时接受规范的培训教育,为档案人员的培训营造氛围,打造平台,提供保障。

2.打造大的培训平台

现行的高校档案人员培训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系统性,培训对象也存在一定的盲区。一方面高校对档案人员培训缺乏重视,培训意识淡泊,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大批非本专业的兼职档案人员基本得不到培训;另一方面上级档案管理培训机构监管不到位,存在培训师资不足,培训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制约着档案人员培训的兴趣和效果。因此,构筑由政府档案管理部门牵头,高校和社会培训中心协同的大培训平台势在必行。具体讲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档案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出台完善的档案人员培训政策、目标和保障机制,建立各级责任制,下移培训中心,将培训制度建设与落实情况和高校档案升级、评比相衔接,完善现行的继续教育学分以及与职称评审挂钩等等;要合理运用高校师资优势,依托有档案专业办学资格的高校建立几所档案培训基地,将一线档案专家与高校优秀专家融合打造成优秀培训教师团队,编制实用性、规范性培训内容,将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相匹配,实现层次化、动态化培训;要借助社会培训中心技术优势,做好网络培训系统的完善与开发,打破传统的、单一的、集中面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发网上视频、QQ群和博客空间等新时代培训载体。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培训档次。

3.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人员的培训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的集中培训的形式,建立以网上培训为主,集中面授为辅,以上级管理机构统筹规划为主,高校自我培训为辅的多元化、全员化、全程化的培训模式。在培训内容上,要由普及档案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转向档案领域前沿动态的传播和对新技术的研讨及对新问题的应对上,要重视档案人员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倡导以行为为导向的培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为档案知识服务和信息开发提供必要素质保证。要加大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为数字化建设作必要储备。培训的重点应该是强调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培训对象应全员化,要加大兼职档案人员培训的监督和管理。要建立档案人员培训中长期目标规划,保证培训螺旋式上升,全程化进行。

4.建立培训需求与反馈系统

目前高校档案人员队伍结构参差不齐,接受培训的目的、动机和目标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受训后取得的效果也相差甚远。要使培训工作不流于形式,保证培训质量,就必须完善培训体系。一方面要结合不同的培训目的和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各单项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强化培训后的检验和管理,重视培训结果的再现。所谓培训结果的再现,就是档案管理部门要紧密结合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业务竞赛,适时开展科研成果评比,有计划地举办新观点研讨、新技术应用演示等业务活动,并对优秀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不仅能增进受训人员知识的内化,使其产生成就感、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促进受训人员之间的联络和合作,活跃档案人员队伍,对于鞭策培训机构不断创新培训内容,督促各单位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树科学研究之风,重视档案人员业务的提高也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总之,高校档案人员培训范式的选择,是新时代、新环境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其根本就是提升高校档案人员素质,挖掘档案人员的潜能和发展未来的热情,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固守高校档案工作的前沿阵地,为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11-02-20

宋世叶(1964-),女,大连医科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人员培训范式档案管理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销售人员培训实践与思考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认证探讨与实践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关于完善企业财务人员培训体系的构想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人员培训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