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的建构

2011-08-15 00:47郭国弟周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毕业生院校职业

郭国弟周 晶

(1.永城职业学院,河南 永城 476600;2.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3)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的建构

郭国弟1周 晶2

(1.永城职业学院,河南 永城 476600;2.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3)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选择适合高职院校现实的就业教育模式、大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意识与技能,是高职院校适应市场发展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给出了建构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就业教育体系的途径。

高职;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就业观念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持续增加,我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伴随着扩招大潮而异军突起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几年过去了,高职院校的高技能特色却没有很好地体现,毕业生就业问题相当突出。从高职教育总体上看,大部分学校缺乏鲜明的特色与定位,职业特性不够突出,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只有推动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就业教育,彻底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才能适应高职教育职业化的要求,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理论教师偏多,授课缺乏职业特色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理论教师偏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无论是转型、升格、合并组建的高职院校教师,还是刚刚招聘补充的大学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据相关单位调查,教师中真正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只有25.75%,下工厂实践过的仅占23.9%。由于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课堂授课偏重理论知识讲解,使得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很难得到有效落实,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特色也无法得到较好体现。

2.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适时调整和增加专业设置,不仅是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却盲目调整和增设专业,一旦看到某一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学生就业前景良好,不管该专业是否具备相应师资队伍,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是否齐全,立马盲目跟进;更有部分院校,教师还是那几个教师,教材和课程设置还是老一套,只是将旧专业换上新名称,换汤不换药,社会紧缺专业很快就如火如荼地开设起来。如此跃进式建设的专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面对社会的大量需求,广大毕业生却只能望而兴叹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校企合作本是高职院校的一个特色,但是大部分院校仍习惯于校内实验室模拟操作,缺乏科研创新的机制和动力;有的学校虽然与企业建立了联系,却只是简单挂个牌子,派几个教师带一批学生到企业看一看,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最能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校企合作就这样流于形式,难于取得实质性进展。

3.就业教育制度不健全,就业教育随机性太大

高职院校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良莠不齐,实施就业教育的制度也不健全,虽然各院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但由于师资队伍和就业教育环境的影响,并没有摆脱简单知识讲授的局限,就业教育往往是以选修课或以讲座、报告的形式安排,而且随机性大,什么时候学生课程不紧就什么时候安排,实在不行就毕业前临时召开,对于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指导,效果可想而知。

二、高职院校构建就业教育体系的途径

1.以职业为导向,转变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高职的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劳动者,如果高职培养出来的是不能适应岗位技能需求的就不了业的学生,那高职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高职院校也就没有发展的前途。所以,高职院校务必转变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把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围绕职业,办出自己的特色,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对于市场需求低、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专业,采取限期整改、限制招生直至停止招生等措施,保证毕业生的市场需求。

2.以就业为导向,全程推进就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教育不仅要早,而且要经常化,通过就业教育,使学生时刻感到就业的压力,产生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市场竞争力。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成为就业指导的第一课,通过这堂课,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学校要积极改善育人环境,不断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到学校上就业指导课,让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尽早熟悉市场情况,增加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

3.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帮助大学生以积极心态应对就业

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中小企业和生产一线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中小企业工作相对不够稳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工作又不被广大毕业生所积极认可,一些大学生因此失去了不少就业机会。经过多次就业挫折之后,部分学生的就业信心受到严重影响,认为自不如人,难以在社会立足,甚至出现“就业恐慌症”而放弃就业;也有部分学生因惧于就业压力而不得不选择专升本、公务员考试等道路。这都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就业教育工作者,要及时鼓励毕业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让学生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才是大显身手锻炼自己的舞台。同时,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个性化指导,积极为毕业生提供舒缓压力、排解紧张情绪的渠道,保证毕业生顺利度过毕业、就业的心理关键期,帮助他们以积极心态应对就业。

4.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让学生掌握就业主动权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十七大”精神中更是把创业作为国家策略来实施,更加突出了它的战略性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理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其创业知识、增强其创业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就业的主动权。事实证明,实践能力强、掌握一技之长的高职毕业生具有更大的创业优势。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市场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把知识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同时,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创业教育,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既是高职院校在就业市场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李利.高职发展中的“异化问题”[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2] 由建勋.创业是最好的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5,(6).

[3] 鲍宏礼,鲁丽荣.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本质及途径[J].素质教育论坛,2007,(12).

2011-02-26

郭国弟(1981-),男,硕士,永城职业学院软件设计师,从事软件设计教学和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毕业生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