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探讨

2011-08-15 00:47周奎国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3期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周奎国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6)

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探讨

周奎国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6)

随着经济社会、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是要在高职院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如果能够根据高职院校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探讨在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新路子,无论是对于院校建设,还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的理念已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已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现代化建设事业所急需的实用人才。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与现实对人才提出了种种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而,联系实际探讨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问题,确实很有必要。

一、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现状

随着东欧剧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既是一个让国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问题。因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任务和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中外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认识。当前,由于受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确实势在必行,任务艰巨,值得人们去探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已成为党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就是要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等问题。其目的,就是要在高职院校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中心内容,向大学生系统地讲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解,主要是联系平时学习生活以及触手可及的东西。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应该融化在言行之中,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学生还是乐于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也比较喜欢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诠释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所以说,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

多数学生认为,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指导日常生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范围有限,也并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说明高职院校现在所设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得还不够,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与时代的发展充分结合起来,因此无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意义,从而使得学生在碰到实际问题时无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来解决问题。这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方向问题,即如何使马克思主义能真正地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能力不断扩大,运用程度不断加深。

也有学生认为,目前的现状主要是无法在实践中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也没有针对学生本身的特点。这说明,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教学方面,我们现在普遍的教学方式是照本宣科,教师在讲课时结合实际的内容偏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都是大量的纯粹的理论知识,其结果就是学生个个都明白什么是普遍联系,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但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碰到实际问题时,却无法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正确的诠释与运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地指导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针对学生特点,联系社会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让每个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所了解和掌握,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以中国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发展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在高职院校就是要不断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思想和理论的教育与学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同进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根本要求就是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使我们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高职院校要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素材,联系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教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职院校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高职学生所理解、所接受并自觉地加以运用。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日常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走入生动丰富的教学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从课堂上和书本里走出来,变为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主观与客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要紧密结合国内外、校内外形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高职学生思想实际,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进校园、武装头脑、指导行动。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动力,大众化是归宿。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

三、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能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必然要求。尽管高校都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但是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会有不同,而在新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高职院校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是大学生在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的题中之义。

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无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还是增强党的观念;无论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还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都要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是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的有效途径。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异常活跃,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发展态势。如怎样看待社会贫富分化、改革的成就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等问题,使大学生一时也难于分辨。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划清界限,就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研究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解答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是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也呈现明显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尽管近年来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诚信意识、荣辱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增强,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在滋长蔓延。因此,从社会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是加强院校建设,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前提。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而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高职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与指导。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搞好院校建设、培养教育学生的任务更加繁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是通过人的发展和提高来实现的,要求理论教育必须把培养人、提高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使命。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衷心认同和拥护,成长成才的愿望也十分强烈。只有通过群众性学习教育,架起科学理论通向院校师生的桥梁,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融入血脉、扎根心灵,转化为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行为准则,从而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

[2]李爽.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党建研究,2010,(3).

[3]张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保障的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7).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

2011-02-10

2011年度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资助课题

周奎国(1955-),男,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