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及成效分析

2011-08-15 00:48李存芳张茂堂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1年4期
关键词:腾冲县水费水价

李存芳 张茂堂

(腾冲县水务局工程管理站 679100) (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650228)

1 基本情况

为解决多年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200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腾冲县按省、市相关要求和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改革工作。一是设计编制了产权证、经营证和各类台账的综合管理软件,建立了微机管理登记平台;二是通过公示,完成工程产权申请登记、发证、建档3865件;三是组织水价听证会,出台农村居民水价改革政策;四是通过承包、拍卖、租赁、委托管理、股份制和用水合作组织等管理形式,公开改革,签订承包合同或委托管理协议3765份。

2 主要工作经验

2.1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健全组织机构,是确保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腾冲县认真贯彻《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于2009年10月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和18个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于2009年11月3日召开了腾冲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了18个乡(镇)和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同时,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水利的副乡(镇)长任副组长、各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改革领导小组。水务局成立业务指导办公室,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对各乡镇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整个改革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责任目标明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2 广泛宣传,加强培训

腾冲县根据省水利厅组织的由各县区领导、水利(水务)局主要领导参加的动员会和业务人员培训会议精神,通过召开动员会、广播、电视、张贴宣传标语和群众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改革的重要性、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有关法律法规。并通过组织业务培训会,对工程摸底调查、产权申请登记和经营管理等相关业务进行指导和培训。全县共召开乡级业务指导和培训会议200多次,召开群众会议500多次,走访群众次数800多次,电视宣传10次,制作各类宣传标语2500多条,为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深入调查,制定改革实施办法

为保证改革工作的有序进行,通过对腾冲县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状况、资产、维修养护经费、社会保障机制、供水价格、水费收入、改革的可承受能力等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采纳水务、发改,财政、乡(镇)、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建议,充分听取供、用水方面的意见,理清了腾冲县改革的思路。相继出台了县、乡两级改革实施方案,并针对腾冲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偏低、机制不健全、计量收费困难、管理不到位的实际,确定了腾冲县农村水价改革的总体思路:ⓐ实行分类定价政策;ⓑ实行农村统一高限价格体系;ⓒ实行阶梯式水价政策;ⓓ执行中考虑农村特困家庭、五保户的水费减免政策。通过组织农村水价调整听证会,出台了腾冲县农村居民水价改革政策,并在全县各乡(镇)集镇供水工程和农村安全人饮工程中全面推行。

2.4 公开实施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工程产权界定,它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宣传到位,公正、公平地进行。严格按腾冲县实施意见的要求严把产权界定关,先由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对工程受益情况、工程产权权利人和共有人进行张榜公示,公示7天后无异议,填报产权申请登记表,经业务办审核后进行微机登记和发证,建立产权证管理台账。

另外,腾冲县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改革精神,对进行产权界定登记的所有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由产权权利人采取承包、租赁、委托管理等形式落实管理主体,签订合同或委托协议,以充分发挥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明确15个集镇供水工程为县级改革亮点工程,上划产权到水务局,对经营管理权进行公开竞价承包;明确全县20多个农村安全人饮工程为乡级改革亮点工程,由产权人组织公开竞价承包。并对全部亮点工程的产权证、经营证、水价执行标准和工程维修养护管理规定进行张榜公示,让群众监督管理、明白消费。亮点工程的公开改革和公示运行,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其他工程纷纷效仿,带动作用较大,成效明显。

3 成效分析

腾冲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群众的管理意识明显加强。过去农民认为工程是国家投资修建的,损坏了由国家维修,对工程的管护责任心不强,只管用,不重视维修养护,造成建、管脱节。通过改革,界定了工程产权权利人,明确了产权权利人必须落实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多数产权权利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是工程的主人,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不落实管理主体,用不上水是我的事,出了安全责任是我的直接责任,等、靠、要的思想明显转变。

b.水费征收环境明显改善。改革前腾冲县水价标准偏低,收费标准种类多,价格管理困难。一方面不利于提高用水户的节水意识,不利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水费收入无力开展工程更新改造,致使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渠系利用率低,不利于农村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改革后,通过价格听证,按分类定价原则,制定了腾冲县农村居民用水高限价格标准,出台了腾冲县农村水价调整方案,下发各乡镇、各村委会,并通过电视栏目进行大力宣传,确保宣传到村、到户、到人。群众的有偿用水意识明显提高,水费征收环境明显改善。

c.工程管护制度明显健全。通过改革,产权权利人对工程安全管理意识和水法规认识明显提高。过去签订的承包合同和管理协议,只简单包含工程如何管,如何收费,而现在签订的承包合同,在提高了工程维护管理标准和水费征收标准的同时,将水法规宣传责任、水资源保护责任、水事纠纷处理和防汛抗旱义务都纳入合同管理内容,管理制度明显健全。

d.工程效益明显提高。腾冲县实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腾冲县界头乡桥头大沟,全长7.6km、受益4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810户3402人、灌溉面积346.7hm2。该大沟改革前没有专人管理,栽插时组织群众临时打坝取水、疏通沟渠,用水十分紧张,供不应求,浪费严重,严重影响了生产用水和用水户之间的关系。2009年11月落实改革政策,选择专人,实行承包管理,签订承包合同,制定奖惩办法。由于管理人员责任心强,严格履行合同,渠道水随时畅通无阻,无断流,群众满意度较高。特别是面对云南百年旱情,大沟从无断流发生,346.7hm2作物的灌溉用水随时保证,经受住了百年旱情的严重考验,工程效益明显提高;腾冲县黄坡村尹华本独资办水建成黄坡人饮供水站,解决全村9个村民小组649户2679人的人饮问题。管理中严格实行水表计量制度,提高水费收取率,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转,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界头乡通过承包方式对全乡30件小型河道实行划段承包管理,年终采用百分制评分法进行综合考核,对管理到位、考核分高的承包者给予表扬和奖励,承包金用于各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费和河道管理的宣传费等,管理取到实效;北海乡为解决邵营村人饮工程有人用、无人管,群众饮水难、工程维护难的问题,将邵营自然村7个社的人饮工程的经营权公开拍卖给本村个体户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改革,落实了工程养护责任,群众用水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 存在的问题

腾冲县通过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群众的管理意识明显加强,水费征收环境明显改善,工程管护制度明显健全,工程效益明显提高。腾冲县试点改革的经验对云南西南地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工程维护资金管理办法,财政和水利部门始终难以达成共识,财务管理和工程管理没有得到有机结合和统一,不利改革的长期发展。

b.改革长效激励机制政策没有出台,改革推进难度较大。

c.各级政府推委现象仍然存在,自觉改革意识淡薄,总认为水利改革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事,加重了水利部门的改革负担,一定程度影响了改革进程。

5 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要建立起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必须从行业推动转变为政府推动,从部门推动转变为社会推动,切实建立起适合水利工程更新改造、运行维护的资金管理政策和长效激励机制政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各级政府的长期工作,必须克服重建轻管思想,切实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腾冲县水费水价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腾冲县九所完中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没付水费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昭平台灌区实行农业水费包干的探索
中国各城市水价都在涨
腾冲县总工会: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