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和松弛训练对老年舌癌患者心理状况的调节作用

2011-08-22 02:56王秋莉邱绪敏弓儒芳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舌癌年龄段信念

王秋莉 邱绪敏 弓儒芳

癌症是人类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舌癌是口腔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口腔癌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增加有关,40岁后发生率急剧上升,由30岁男性的7/10万升至60岁时80/10万。我科收治多为40岁以上舌癌患者,在舌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但要承受心理、情感及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还需要面对切除术后言语功能的降低甚至丧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1]。近年来,心理护理对患者心态的调节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张华[2]和林春招等[3]已探讨了心理护理在口腔癌护理中的作用,但并无具体考察、比较不同心理治疗技术和治疗次数对这些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效果,对于合理情绪疗法和松驰训练对老年舌癌患者心理状况影响国内未见报道。

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年舌癌患者术后的康复,本院口腔科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松弛训练对老年舌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研究了两种方法及其护理次数对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的影响;此外,本科还考察比较了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舌癌患者48例,术前都已病理确诊。年龄40-90岁之间,平均年龄(65.35±5.32)岁。男性24例,其中40-50岁、50-60岁、60-70岁和70岁以上各6人;女性24人,年龄比例同男性一致;按照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分组实验。

1.2 实验设计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合理情绪疗法(RET)和松弛训练(RT)、心理护理次数,患者性别和年龄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L16(43×26)正交表。实验考察因素及其所选用的水平见表1。

2.结果

将48位患者按照表2的设计分成16组,保证每组患者的年龄段和性别一致。对心理护理前的各组患者心理测量值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L16(43×26)正交

表1 因素水平表

1.3 心理护理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每天一次,每次护理时间20min,护理操作均由同一护理人员完成。

1.3.1 合理情绪治疗 治疗步骤:(1)对患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4],分析指出情绪困扰不是由于疾病造成的,而是由于“自己身患绝症拖累别人”等不合理的信念导致的。(2)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帮助患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告之癌症并非不治之症,积极配合治疗就能获得更好的康复,并将本院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介绍给他们。(3)帮助患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品。治疗步骤:(1)和(2)在前两次心理护理中完成,在后续的心理护理中按照(2)和(3)步骤反复地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每天进行一次,每次20min。

1.3.2 松弛训练 患者躺在病床上,选择自己舒适的体位,调整呼吸并放松全身肌肉。护理人员使用语言诱导患者想象自己躺在温暖的沙滩上静静地享受蓝天、白云和海风的抚慰,诱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暗示[5],例如暗示白细胞攻击吞噬变异细胞等。每天对患者进行一次,每次20min。

1.4 心理测量 在心理护理前后各测量一次。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由患者自行填写,对文盲或理解能力差的不能独立填写患者在家人的协助下由护理人员填写,填写完毕当场收回,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处理 相关实验数据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进行心理护理实验,设计细节及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极差分析方法评估实验结果,可知患者焦虑(A)和抑郁(D)水平在心理护理方法(a)中极差最大,在护理时间(b)和年龄段(c)中极差次之,在性别(d)中极差最小;说明护理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最大,其次为护理次数和患者年龄段,患者的性别对心理状态影响不大。

3.讨论

舌癌患者心理特征也类似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但由于术后舌癌患者在语言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巨大改变,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文通过正交实验对48例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进行了评估,不但可以通过极差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还可通过正交实验数据详尽地分析患者心理状态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

3.1 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对正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图1)表明,合理情绪疗法(RET)和松弛训练(RT)均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抑郁水平,两种方法及其结合方法的表现差异不大。在缓解舌癌患者焦虑情绪方面,松弛训练的效果(SAS 42.6)比合理情绪疗法(SAS 47.3)略好,两者结合则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SAS 41.9)。这可以证明术前采用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法,确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使舌癌患者对治疗树立信心,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进而通过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可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疗效果。

3.2 心理护理次数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患者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患者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心理护理次数患者心理状态影响较大。由图2可知,前8次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此后继续增加护理次数则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不大。通过此结论,优化舌癌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程序,控制护理次数,从而有效地提高舌癌术前心理护理的效率。

表2 L16(43×26)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

3.3 患者年龄段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患者的年龄对其护理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图2中数据分析,发现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所有年龄段的患者的不良情绪,但从图3可以看出50-60岁年龄段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仍比其他年龄段略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年龄段患者本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较重,因此患病之后受到的心理冲击较大。本文继续研究年龄和心理护理的关系,从而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提高更好的护理服务。

心理护理是护理研究中迅速发展的领域之一。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前心理护理能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多种多样但尚未形成规范的操作。通过心理护理方法、次数等因素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等多方面的情况制定个性化、人性化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方案。甚至可以针对病情的不同时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让患者更容易接受手术,利于术后恢复。

[1]王秋莉,葛柳花,王美超.50例老年舌癌患者为手术期的护理[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8,6(4)223-225

[2]张华.心理干预在口腔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6):111

[3]林春招,沈雪美,凌秀兰等.心理护理在喉癌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629-1631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1版.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15

[5]王捧娥,霍艳.认知行为疗法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6):137

猜你喜欢
舌癌年龄段信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为了信念
延伸护理对舌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发光的信念
信念
溃疡久不愈,当心是舌癌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舌癌围术期护理效果研究
舌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