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审美熏陶的金钥匙

2011-09-05 05:09陈烈灏
读写算 2011年34期
关键词:熏陶审美阅读

陈烈灏

【摘要】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是“新课标”提出来的一项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难以把握和执行的难题,鲜见有这方面的论著和具体指导方法。为此,笔者从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出发,以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一种有效载体,尝试并探索到了一种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有效途径——阅读。本文论述的正是:笔者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用琅琅的书生唱响美的旋律,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文中的种种美,引发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引起心理上的审美联想和一系列的审美观照,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美熏陶的过程和方法。以期同各位同行交流探讨,以共同攻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难关。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熏陶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爱美的情趣。” 黑格尔说过“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材就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深邃的意境,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具备审美价值,能满足学生的爱美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种有效载体。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正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美育对学生的发展更显重要。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探索一种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有效途径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阅读。通过阅读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用琅琅的书生唱响美的旋律,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文中的种种美,并由此撩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引起心理上的审美联想和一系列的审美观照,从而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之中受到审美熏陶。

一、品读美文,引发想象,移情入景,感受自然之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不乏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它们语言精练又富有节奏感,写景状物出神入化,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实践证明: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抒发情感;通过美读诗文,情境创设,能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领略自然景色之美。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投影出庐山瀑布的画面,先要求学生面对画面,一边听配乐朗诵,一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接着,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诗句,边读边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再说出感受和体会。学生读后,师:说出你的感受和体会。生1:我从“飞流直下三千尺”体会到庐山瀑布很长,很壮观。生2补充说:从“飞”和“直”我体会到瀑布泻下来的速度很快。生3:我仿佛远远地就能听到瀑布的巨响。师:很好,大家都能充分利用感官,展开联想,领略诗中的优美意境;来,我们继续开动我们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来来领略庐山瀑布之美。生4:我从“日照香炉生紫烟”知道“紫烟”是指阳光下水雾,它如烟如雾像彩虹。生5:我仿佛走在“紫烟”中,无数的水雾落在我的身上很凉爽。生6:从“遥看”和“挂”我体会到庐山高耸入云,因为远远的就能看到这么高的瀑布。生7:从“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体会到瀑布很壮观,人们都以为是天上银河落下来了。生8:把瀑布比作银河很生动,虽然我没见过庐山瀑布,但从“银河”能体会到瀑布的壮美。师:理解得不错,那么如果现在你真的站在瀑布前,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找一个最能表达你此刻心情的词语来?生:震撼……惊奇……赞叹……惊叹……学生说开了。师:好,那大家觉得要以怎样的情感来朗诵这首诗?生:惊奇和赞叹。师:好,大家就怀着惊奇和赞叹感情来朗诵。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顺着品读美文,引发想象,逐步形成主观映像,移情入境,学生自觉感受诗中所蕴涵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促使灵魂净化和升华,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精读细酌,诱发感想,领略情景,体验艺术之美。

黑格尔说过“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凝练、传神,语境生动,语调铿锵,兼具有音乐美和结构美的特点。要充分挖掘文中所蕴含的这些美的因素来培养审美情趣,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文章的精读细酌,诱发感想,利用已储备的文学修养去发现美,感受美和体验美。

1.精读中品味音乐美

不少课文语境生动,语调铿锵,学生通过朗读,是可以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在反复的美读中品味音乐美,逐步提高学生审美的感知力。如《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相似而整饬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只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就能体味出美的韵味来。教学时,只要我们加以适当的点拨,鼓励学生结合语言文字,体会修辞中的形象,展开充分的想象,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天然美景。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原来语言文字也同样蕴含着艺术的元素,丰富了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和体验。

2.细酌中欣赏结构美

每当我们欣赏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时,会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所折服。小学课文中不乏精彩名篇,其艺术构思同样打动人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文章布局谋篇来欣赏文章的内容结构美。我们通常是从逻辑思维的程序、层次内容结构的布局来挖掘作品完美的结构。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细读全文,把握好文章叙事主线: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捏着火柴梗死去。接着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逻辑主线:小女孩贫困的生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悲惨的结局。再引导学生弄清逻辑关系:贫困是原因,悲惨地死去成结果,从结构角度反映了这一事件的因果关系,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困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而在因果之间所幻现的五幅色彩绚丽的图画,是“小女孩”面对残酷现实无能为力地本能呼喊。最后,再从人需要基本层次,逐步引发学生的情感沿着“小女孩”所幻现的五幅画面缓缓平移,最终生成情感的高潮。从内容结构角度看“小女孩”幻想部分同样像一篇声讨资本主义社会的檄文,层层剖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真面目。这就是内容结构显现出的力量美。由此可见,从整个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欣赏的过程,学生体验到文章结构的精妙,体验到语言的结构之美。

三、品词酌句,呼唤情感,入情入境,领悟人文之美。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文本资源,挖掘最能展现人性美的素材,品词酌句,让学生入情入境,就能唤起情感共鸣,在阅读中领悟人文之美。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熟读课文之后,师问:故事的起因什么?生:敌机轰炸,一个小姑娘流了很多血,生命危在旦夕。师:读出写小姑娘伤势严重的句子来。生齐读: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伤势严重?生: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师:面对于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大家想说些什么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她很可怜……她不应该死去……得想个办法救救她

……师: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抢救她呢?大家讨论讨论。生:必须先输血。师追问:为什么?生1:我从“如果……就……”我知道不抢救,她就会因流血过多而死去,所以想抢救她必先输血。生2:我从下文“迫在眉睫”一词知道的,因为它形容了输血是一刻也不能等了。生3:对于抢救小姑娘来说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人给她输血。师:此时此刻“血”对于小姑娘来说就是……(要求学生作补充)生4:就是生命……生5:是希望……生6:谁给她输血,谁就是给她第二次生命……师:那么大家说该不该救她,假如当时你就在场,你是否愿意给她输血呢?愿意的,请站起来。一下子几乎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师激动地说:尊重他人的生命,就是为我们的生命创造价值,延续他人的生命,就等于铸就了自己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极力煽情,唤起学生的同情心,主动去感悟情景,体会人物的处境,移情入境,情感自然内化,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尽显人文之美。

总之,教材中储备着大量的美的资源,而“阅读”即是打开美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如果我们能巧妙地用好阅读这把金钥匙,用琅琅的书声将课文中静默的美唱响起来,唱活起来,那么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平台,并通过在平台上的交流与互动,和学生一起去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在鲜活的审美过程中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不断地提高审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 《重建课堂价值观》 [J] .教育研究,2002,(5)

[2]张应杭: 《审美的自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4]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猜你喜欢
熏陶审美阅读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花糕,我爱摆弄
重视隐性德育关注心灵成长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