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信息化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考

2011-09-07 01:52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处长张春林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8期
关键词:标杆效益信息系统

◎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处长 张春林

公伯峡水电站

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对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信息化标准的实施以及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宏观信息化政策引导,以及企业内生需求的促进,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快速、蓬勃的发展时期,建筑行业中央企业的领导人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财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十一五”初期已经有了较大提高。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据有关方面调查,我国目前已经实施ERP的企业约有1000家,从总体应用效果来看,应用成功率只有10%~2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经常会产生“IT黑洞”的质疑。信息化建设的价值衡量不能再通过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信息得到共享等笼统的语言来评价,还需要有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评价。

由于企业信息化的绩效具有难以量化、效益反应延迟、效益扩散、评价层次与主体多样等特点,不是单一层次、单一方法能够解决的,必须建立一套直观的、易于实践、多维度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正确认识信息化的绩效,全面了解信息化对企业目标的贡献程度,更好的利用和改良企业信息系统,已经逐渐成为建筑行业企业关注的重点课题。

企业信息化绩效考核工作中都希望通过定量的分析得出结果,这样直观并且说服力强,但是由于信息化的建设不是独立存在,其载体是业务活动、流程以及战略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本身隐含了难以量化的成本和收益。信息化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和难点:

一、效益度量的特殊性

64-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

信息化涉及技术的、管理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法律的各个方面,信息系统项目带来的效益,有些是可以通过财务分析的方法较准确的用货币价值来度量的,比如使用视频会议系统节约的差旅费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节约的邮寄和印刷费用,但是仍有许多无法准确的衡量其效益和价值,衡量的标准也没有公认的尺度,比如视频会议系统节约的出差时间成本。部分建筑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在数据处理阶段,目标在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信息沟通成本,此时的成本和收益较容易量化,因而传统的资本投资评价技术可以适用;待发展到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阶段,传统的评价方法越来越受到质疑,也促使学者开始重视信息系统的评价问题;如今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央企业越来越承担起战略角色,进一步加大了评价的难度。信息系统项目的效益有些是直接的,更多的是间接的,在应用中由于效益实现的间接性,即通过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系统获得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用户应用水平,这也给系统的收益计算带来了困难。

二、效益产生的滞后性

信息化的另一个特点是效益滞后性,信息化的建设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建筑行业起初的几年往往是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启动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后为经营业务带来的效益提升开始体现,再往后逐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等决策支持系统和ERP系统真正发挥作用时企业各层面才能全面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由于信息化成本的回报具有短长期之分,企业在评价信息系统的价值时由于效益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导致评价往往对长期回报估计不足,一些企业的决策者由于短期内看不到实际的效益,对信息化建设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不利于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

滹沱河夜景

三、效益的加速递增性

信息化的建设是阶段性的,从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搭建到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开发,再到决策支持系统。虽然信息化的效益在每个阶段都能够体现,但是对于企业的影响会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成熟而加速,企业信息化的成果将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状态。待信息化建设成熟期,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综合治理将起到放大的正反馈作用,企业才能充分享受到信息化的丰硕成果。

四、效益的扩散性

企业信息化的效益并不是企业独得的,设备物资供应商与工程分包商等也能从信息化成果中分享收益,信息化可以加强与外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息交换,直接或间接的提高外部的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这部分的外部利益是否应该计入信息化的效益以及如何计算都加重了评价过程的复杂性。

五、效益的制约性

因为信息系统具有的价值潜力,必须在企业资源整合、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革之后,才能逐步显现出来;其次,信息技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而且变化的节奏使企业无形中承受巨大的机会风险;局部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完全可能在外部环境不具备的情况下大打折扣。只有在信息化的内外环境和企业的环境趋于一致的时候,信息化的效益才能体现出来。

六、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信息系统在组织内的实施,不仅会涉及到组织中的部门和员工,还会对企业外部的客户、合作伙伴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影响,产生所谓的扩散效益。因此,对企业信息化评价的主体有多个,主要包括:系统用户、信息系统项目团队、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所有者、外部实体。

七、评价层次的多样性

信息系统实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会扩散到企业中的各个层次,而且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系统使用水平和系统使用要求。因此,在进行信息系统评价时,必须结合每一个层次的系统使用特点,选取适合的评价指标。信息系统实施给企业带来的效应主要体现在操作层、知识层、管理层、战略层四个层次上。信息系统实施给操作层带来的效应,主要体现为项目部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实施后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等;信息系统实施在知识层上的效应,主要体现为用知识和数据支持相关人员的工作,并帮助公司整理和提炼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信息系统实施在管理层的效应,主要体现为对企业决策的优化,并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营;信息系统实施的战略层效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支持企业功能,而是转移到支持企业形成与实现竞争战略。

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发展到现在,评价方法层出不穷,由于其难于量化的特点,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总体来说还不是很成熟。

企业信息化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客观经济效益评价法

客观经济效益评价法是指利用经济理论和方法对信息化做定量的评价。客观经济效益评价法通常不反映评价者或决策者的意见,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定量的结果。此方法的优点在于直观、说服力强、可横向对比。

按照客观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年度信息化实际投入占上一年度销售收入的比例来考核信息化投入的力度,但是建筑行业央企大多业务范围较宽,尤其是开展房地产等投资业务,相对投资板块而言,以建筑施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营业收入较大、利润率较低,信息化投入占比普遍偏低,为了公平起见,可以考虑从年度信息化实际投入绝对值和与年度收入之比的相对值两个维度来评价。

该类指标还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资产总额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信息化预算完成率,建立了VPN连接的下属单位占全体下属单位的比例,使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下属项目部营业收入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在下属单位的覆盖比例等等指标。

如果要把所有的成果都尽量转化为定量的结果,可能会造成指标设计牵强,例如对企业战略影响度、品牌影响度等等都难以量化,假如建模方法不当,有可能产生大的偏差,误导企业的决策人员。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些主观综合指标来考核,通过采取调研、问卷、专家评价等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同时,采用标杆分析法对客观分析和主观分析方法的补充,采用标杆模式横向对比,使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能够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更好的促进。

二、主观综合指标评价法

主观综合指标评价法是指以评价者或决策者的以多维视角对客体的做出主观判断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主观综合指标评价法通常以定性为主,结合定量的计算得出。主要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法往往指标较多,主要思想就是把评价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其评价步骤一般是明确评价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定性与定性指标评价价值的确定,确定指标间合成关系,求出综合评价值,得出评价结果。主观综合指标评价法主要包括专家评议法、D&M指标模型,平衡记分卡模型。

根据建筑行业的总体现状,组织机构建设、机房建设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薄弱环节,而组织机构建设、机房建设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情况是否完备难以定量化评价,通常采用专家评议法进行评价。该类指标还包括,局域网建设是否达标,网站建设是否规范,业务系统上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否发文确保信息化投入纳入企业的预算管理并且信息化预算单独列支,反映信息化领导力的企业领导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情况,业务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完善情况等指标。

三、标杆评价法

标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价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信息化评价也可以参考标杆管理的方法,树立标杆企业。“标杆企业”是指在同行业、同规模、相同发展阶段情况下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在信息化方面有某些特色、有一定的先进性的企业,作为标杆库的成员,用来构造“标杆值”表,而“标杆值”是专家组根据一组“标杆企业”的信息化参数值综合确定的,通过与标杆值的差别来计算、判定待测企业的信息化指标水平。标杆值都是动态的,定期或不定期更新的,以逐步改进测评精确度和不断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整体进步。

对于客观经济效益评价法中提及的可定量的指标,如信息化投入占比、信息化基础设施资产占比等指标,采集到的数据常常是千分之几或者百分之几,这一类指标还必须参考标杆评价法的思路来评分,在无法获得外部标杆数据的情况下内部对标,从全部被评企业提供的数据中选择行业合理最佳值来确定标杆值,标杆企业得该项满分,其他企业得分的计算方法为:

该类指标还包括: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次数,信息化培训人数占比,信息安全培训人数占比等指标。

四、多维综合评价法

多维综合评价法总的来说就是为了避免一种方法的片面性,运用多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综合而成的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在前面已经提及,比如信息化投入占比、信息化基础设施资产占比就综合运用了客观经济效益评价法和标杆评价法,主观综合指标评价法里涉及到的指标也都有一定的客观数据做支撑,再综合专家评议汇总获得整体评价。

仅仅做信息化水平评价还难以做到确保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必须将信息化水平评价与绩效考核挂钩,将评价结果纳入年度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通过建立信息化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分析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的效益,促进信息化真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标杆效益信息系统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超越自我,全新一代宋再树10万级SUV价值标杆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