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防渗墙地震影像的识别

2011-09-11 02:19彭皖生李春燕
治淮 2011年8期
关键词:面波堤顶土质

彭皖生 李春燕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水利科学研究院 蚌埠 233000)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防渗墙地震影像的识别

彭皖生 李春燕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水利科学研究院 蚌埠 233000)

在已建堤防上建防渗墙往往埋置有一定的深度,即防渗墙检测时堤防已回填,无法直接在墙体上检测。根据现状,用地震影像方法检测其连续性时,由于上覆土土质变化的影响,造成了墙体时域图形的变异,易误判。论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地震影像检测深埋防渗墙提出补充检测方法,以便增加识别的正确性。

地震影像;土工试验;土质

1 引言

某工程位于六安市霍邱县和阜阳市颍上县境内,坝体为均质土坝,填筑土质以重粉质壤土为主,平均坝高12m,坝顶宽度15m。自建成至检测时已有数十年,由于历史原因,建坝质量稍有缺陷,坝体因人类、自然长时间活动,缺乏正常管理、维护措施,破坏严重。为增强防洪能力,设计在坝体内建一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顶埋深5m左右(距堤顶)。为查明该防渗墙的连续性和均匀性,使用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对其进行工程物探抽检。

检测时在堤顶放出防渗墙轴线,然后沿轴线布置检测剖面。物探震源采用10kg重锤单次激发,接收检波器选择10Hz,仪器采用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

2 检测依据

检测工作均依据国家或行业部门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等现行标准、规程、规范执行。

3 工程物探

3.1 原理

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法属弹性波范畴,是弹性波的一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它以固定偏移距激发宽频带弹性波,以共偏移距观察方式,近炮点、宽频带、快速、高密度采集多波列弹性波影像。其所接收到的信息中含有直达波、面波、来自地下不均地质体的绕射波、反射波及体波与面波、面波不同振阶的转换波等,信息量十分丰富。其中面波是沿介质的表面传播,高频波传入地下的深度小,低频波传入地下的深度大,改变激振器的震动频率,就可探测不同深度的地层;其横波分量在土中的传播速度与土的土质、密度有关,而与含水量无关,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利用地震影像这个特征,选用单次激发不同频率震源,进行共偏移距接收、采集数据。原理示意见图1。

工作中首先进行试验,选择最佳的偏移距和观察系统,最有效地采集面波数据,经试验比较,选择偏移距10m,道距1.0m。

3.2 资料解释

图2、图3是检测段两段高密度多波列地震影像图[1],水平轴是桩号轴,垂直轴是时间轴。

表1 土工试验成果表

图2中显示,所接收的土体信息中的直达波、面波、转换波等在时域窗口中同相轴走向基本一致(上部黑白相间4组连续水平线条),平行堤轴线方向,且水平方向波形的波至时间、波形宽度和振幅无明显变化,墙底反映明显(下部黑白相间2组连续水平线条),说明连续性较好,无异常变化。

图3中显示,所接收到的土体信息中直达波在该段的前、后部皆形象地近水平,但在中间则不明显,说明该检测段沿堤线可能有变异;防渗墙体顶面直达波(黑白相间水平条纹)显示明显,有起伏现象,防渗墙体顶面直达波以下墙体在时间轴上约在200~400ms之间,整个墙体波形显示同相轴走向一致,无分叉、绕射形态,说明该段防渗墙体在水平方向上连续性较好,纵深方向上亦较均匀,没发现搭接脱离现象。但在5+400左右,同相轴在时间轴上较其他段有明显滞后现象,经与堤顶直达波(波在堤顶传播的首波,见图形)的反映相对比,其有共同特性即下凹特征,解释为该处异常。

为了解该处异常原因,在异常处(桩号5+400)从堤顶开挖一探井,探井深度达到防渗墙顶面以下约1m,经现场观察,已开挖出来的防渗墙部分整体均匀,强度较高,无漏搭、弯沉、裂缝现象。为此,沿探井深度方向上分别在距离防渗墙顶上0.5m、1.5m、3.5m 三 处 各取原状土样一个,同时在堤顶桩号5+350、5+250处各取原状土样一个,计原状土样5个。室内就现场所取5个土样进行土的密度、液塑限试验,试验成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桩号5+400处堤身填土为低液限粘土,该堤段其他部位为低液限粉土;且由面波速度公式 Vr=(18.43-6.2e)σ0.25[1]可以得出,面波速度与土体的孔隙比e相关,孔隙比e=(Gs/ρd)-1,在相同压实度下,即 ρd相同,Gs大,则孔隙比e大,面波速度相对较小。低液限粘土的Gs=2.72~2.74(g/cm3),低液限粉土的Gs=2.70~2.72(g/cm3)。故面波波形同相轴在时域图(影像图)中较其他段有所滞后,是由于面波在相同压实度下粘土中传播速度小于粉土所致。

4 结论

在工程物探检测中对于检测发现的异常现象,用纯物探知识判别有可能出现误判。以该工程为例,开始认为该段防渗墙体质量可能有变化,忽略了其上部填土的变化,后经开挖验证及工程调研,发现土堤在施工时使用了不同土料场的土,因此造成了填土密度、土质均匀性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其下埋一定深度被探测物的变化。因此,在探测一定埋深物的连续性、均匀性时,要考虑其上覆土的土质性质及其延长段土质的变化,为正确进行物探判别提供参考依据

[1]《工程地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彭皖生(196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检测和水利工程监理工作。

E-mail:pws630620@163.com

猜你喜欢
面波堤顶土质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鹤山市西江大堤加固处理工程设计
潜堤传递波高系数研究
自适应相减和Curvelet变换组合压制面波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水利名词:子埝
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对策研究
不同土质和埋深工况下送电工程土石方费用研究
黄河堤防工程土质堤顶的维修养护探析
土质文物盐害中硫酸钠的研究——从微观到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