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产蔬菜供需平衡分析——基于批发市场层面的初步测算

2011-09-11 03:21穆月英潘凤杰李小林
中国蔬菜 2011年21期
关键词:测算茄子黄瓜

赵 霞 穆月英 潘凤杰 孙 倩 李小林

北京市自产蔬菜供需平衡分析
——基于批发市场层面的初步测算

赵 霞 穆月英 潘凤杰 孙 倩 李小林

赵霞,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经济管理学院108信箱,100083,E-mail:jingguan_312@126.com

穆月英,潘凤杰,孙倩,李小林,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蔬菜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供应具有生产周期长、供应季节性强;缺乏可替代产品;储存时间短、储存条件要求高;损耗率高、运输难度大等鲜明特点(赵睿,2009),与其他生活必需品相比,更需要强调供应的实效性和安全性。近年来,随着各地“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逐步弱化,流通设施能力不足,蔬菜价格大起大落,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蔬菜供应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2010年8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会议要求,全国各地要制定完善蔬菜市场的供应应急预案,建立蔬菜储备制度,确保重要的耐贮藏蔬菜品种5~7天消费量的动态安全。北京市作为首都,是拥有近2000万常住人口(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0-07/22/c_12359234.htm)的特大型城市,保证一定程度的自产蔬菜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北京市自产蔬菜的供应和蔬菜需求分析

1.1 北京市自产蔬菜的供给分析

近年来,由于受到北京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加剧、种植蔬菜的比较收益偏低以及外地蔬菜的冲击等诸多因素影响,北京市蔬菜的种植面积、产出及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占比均呈下降趋势,自身的供给能力也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赵霞 等,2011)。从播种面积来看,北京市蔬菜播种面积从2000年的10.4万hm2下降至2009年的6.8万hm2,所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由2000年的22.9%跌至2009年的21.3%(表1)。从产量数据来看,尽管北京市蔬菜种植的单产水平获得了提升,但随着播种面积的减少,北京市自产蔬菜总产量仍然呈现出下跌态势,由2000年的466.3万t跌至2009年的317.1万t(图1)。从总产值来看,尽管蔬菜比其他类农作物所创造的总产值较高,但蔬菜产业所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57.0%下降至2009年的39.3%(图2)。

表1 2000~2009年北京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比

图1 2000~2009年北京市自产蔬菜总产量及单产变动趋势

图2 2000~2009年北京市自产蔬菜所创造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动趋势

1.2 北京市蔬菜的消费分析

相对于自产蔬菜供应能力的逐年下降,北京市蔬菜的消费需求却呈现出扩张态势。北京作为特大型消费城市,蔬菜消费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北京市人口逐年大幅增加,蔬菜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如图3所示,2000年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到2009年达到1755万人,另外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未被统计。随着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北京市的蔬菜消费必将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第二,城乡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额(量)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如图4所示,2000年以来,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实际蔬菜消费额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235.7元上升到2009年的397.1元,同时2004年以来农村居民年人均蔬菜消费量呈现出波动式上升趋势。

第三,外出就餐消费额度增加。随着北京市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外出就餐的实际消费额度逐年增加,且上升趋势明显,由2000年的666.8元上升至2009年的1480.0元(图5)。

图3 2000~200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动趋势

图4 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额(量)

图5 2000~2009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外出就餐实际消费额变动趋势

第四,集体食堂蔬菜消费量可观。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辖区内的各级机关、各类学校等机构数量众多,集体食堂每年的蔬菜消费量不容忽视。据统计,2010年北京市各类学校共计3425所,在校学生3214354人,相当于全市人口的约1/5,在校教职工人数329818人,其中大中专在校生每日3餐基本均在学校食堂就餐,其他中小学生和在校教职工每日至少在学校食堂就餐1次。另外各类公司的员工每日至少也在公司食堂就餐1次,有的甚至3次。尽管此部分的蔬菜消费总量难以精确计算,但通过数据分析仍然可以看出北京市集体食堂消费蔬菜的数量是十分可观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北京市自产蔬菜的供给和居民蔬菜需求分析,可以基本判断出,北京市自产蔬菜供应逐年萎缩。而随着城乡居民对蔬菜需求的逐年加大,北京市自产蔬菜供应能力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2 北京市自产蔬菜供应力的初步测算

北京市自产蔬菜供应力的测算公式如下:

北京市自产蔬菜供应率越高说明北京市蔬菜的自产供应力越强,自产蔬菜的供需平衡能力越强,有利于北京市蔬菜的供应安全;反之则说明北京市自产蔬菜供应力差,自产蔬菜不能够满足首都居民对蔬菜的需求,需要依赖于外地蔬菜的供应,不利于北京市蔬菜的供应安全。由于缺乏十分精确的统计数据,研究视角不同、数据来源不同,测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市场供给层面对北京市近两年的自产蔬菜供应力进行测算,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于北京市场协会关于主要批发市场蔬菜上市量的计算。计算方法为将北京市主要批发市场的蔬菜成交量看作是北京市蔬菜的总需求量(根据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所公布的数据,“农超对接”渠道所销售的蔬菜量比例较小,本文中暂不计入),北京本地蔬菜在主要批发市场的上市量看作是北京市自产蔬菜的总供给量(同上,不含“农超对接”渠道的蔬菜供给量)来进行测算。

如表2所示,北京市2009年全年的自产蔬菜供应率平均水平仅为9.7%,存在着巨大的供给缺口。从分季节的数据计算结果来看,北京四季的自产蔬菜供应率分别为9.4%、10.2%、10.0%和8.4%,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相比之下,北京的夏秋两季自产蔬菜供应率要高于春冬两季。2010年全年的自产蔬菜供应率平均水平为10.0%,略高于2009年,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北京居民对于蔬菜的需求。四季的自产蔬菜供应率分别为7.8%、11.2%、11.8%和9.3%,夏秋两季的供应率水平略高于2009年,但自给水平仍然偏低。总体而言,从市场供应层面角度分析,北京市自产蔬菜的供应率水平十分低下。

表2 2009~2010年北京市自产蔬菜供应力

3 北京市果类蔬菜自给供应力的初步测算

鉴于果类蔬菜对于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性,本文将北京市自产蔬菜供应力的研究范围缩小到黄瓜、茄子和番茄这三种最常食用的果类蔬菜上。测算方法仍然基于市场供给的层面展开,所采用的数据同样来自于北京市场协会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具体方法是将北京市主要批发市场的上述三种蔬菜各自的成交量看作是各自的总需求量,将北京本地自产的上述三种蔬菜的上市量看作是各自的供应量进行测算。

3.1 黄瓜自产供应力的测算

如表3所示,2009年全年的黄瓜自产供应率平均水平为4.3%,春夏秋冬四季的黄瓜自产供应率分别为2.8%、5.5%、5.5%和3.5%,夏秋两季的黄瓜自产供应率略高于春冬两季。2010年全年的黄瓜自产供应率的平均水平为6.9%,较2009年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四个季节的黄瓜自产供应率分别为5.2%、9.5%和7.2%和5.7%,夏秋两季黄瓜的自产供应率高于冬春两季,四季自产供应率普遍好于2009年,但仍然处于较低的供应水平。总体而言,2009~2010年北京市黄瓜的自产供应率偏低。

表3 2009~2010年北京市黄瓜自产供应力

3.2 茄子自产供应力的测算

如表4所示,2009年全年的茄子自产供应率平均水平为5.7%,四季的茄子自产供应率分别为5.5%、5.0%、6.2%和6.8%,比较而言,秋冬两季的茄子自产供应率较春夏两季略高。2010年全年的茄子的自产供应率为9.4%,较2009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四季的茄子自产供应率分别为5.1%、11.4%、11.3%和7.6%,夏秋两季供应水平比春冬两季较高。总体而言,2009~2010年北京市茄子自产供应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供给缺口。

3.3 番茄自产供应力的测算

如表5所示,2009年全年的番茄自产供应率平均水平为7.4%,四季的番茄自产供应率分别为7.1%、8.1%、7.8%和7.8%,比较而言,夏秋冬三季的自产供应率较春季略高。2010年全年的番茄自产供应率为9.2%,较2009年有所增长;四季的番茄自产供应率分别为6.6%、10.1%、10.8%和7.0%,夏秋两季北京市自产番茄的供应能力较2009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总体而言,北京市番茄的自给供应能力有所提升,但仍存在较大供给缺口,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本地供应能力存在很大不足。

表4 2009~2010年北京市茄子自产供应力

表5 2009~2010年北京市番茄自产供应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第一,从年度数据来看,2009~2010年北京市蔬菜的自产供应率偏低,维持在10%左右,供需平衡能力较差,本地蔬菜供应存在着巨大的供给缺口。

第二,从季节的数据来看,北京市夏秋两季的蔬菜自产供应率普遍好于春冬两季,表现出蔬菜供给的季节性特征。但总体而言,北京四季的蔬菜自产供应率偏低,过度依赖于外地蔬菜的供应。

第三,黄瓜、茄子和番茄各自的自产供应率较北京市蔬菜总体的自产供应率更低,尽管2009~2010年自产供应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极低的水平。

5 对策建议

蔬菜的供应安全关系到北京城乡居民的健康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针对北京市蔬菜自产供应能力差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多方协调,进一步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推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确保一定的蔬菜种植面积,逐步增强北京本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于北京郊区一些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同时积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蔬菜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不断推出新的蔬菜保险产品,积极引导菜农投保等,从而不断提高北京本地蔬菜的生产和应急供应能力。

第二,制定出真正有效可行的蔬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蔬菜储备制度。作为首都城市,北京市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蔬菜供应安全的重要性,成立专门的蔬菜市场供应应急领导小组,专人负责监控蔬菜市场每天的动态信息,确定出合理的市场交易警戒线,一旦发现蔬菜货源紧缺,应该及时启动有效可行的蔬菜应急预案。另外,尽管自2008年起,北京市政府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蔬菜政府储备制度,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对于蔬菜的储备数量和品种等仍然缺乏足够明确的规划等。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蔬菜储备制度,建立起清晰的规划,按照各类蔬菜品种保存时间的不同,循环调配,并确保一些重要的耐贮藏蔬菜品种5~7天消费量的动态库存。

第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逐步建立起安全、高效、稳定的蔬菜供应链。鉴于北京土地资源有限且十分昂贵的现状,在生产上简单地追求种植面积的扩大化从而提高供给能力的做法并不现实。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确保一定的蔬菜种植面积和自产供应率的基础之上,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北京市所需蔬菜实行有效的运输、仓储、加工、装卸搬运、包装以及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利用信息系统将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连成整体,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并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和产品损耗,确保北京市蔬菜供应的安全。

赵睿.2009.北京市蔬菜供应安全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北方交通大学.

赵霞,穆月英,李小林.2011.2000年以来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中国蔬菜,(5):7-10.

2011-08-22;接受日期:2011-10-02

果类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

猜你喜欢
测算茄子黄瓜
清新脆嫩的黄瓜
ETC门架系统传输带宽及流量包测算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茄子
愿你的成长路上有“茄子”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小捣蛋鬼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