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综合康复对脑瘫患儿血清NSE、ET-1的影响

2011-09-17 10:13刘玉峰刘京华张庆松
中医药信息 2011年5期
关键词:脑损伤脑瘫分值

刘玉峰,刘京华,张庆松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脑瘫患儿,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经常伴有其他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多采用综合康复治疗。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们观察了针刺结合综合康复对脑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50例脑瘫患儿均为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康科收治的住院病人,严格按照脑性瘫痪诊断标准[1],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的围产期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体质量,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颅内出血,感染等。临床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运动发育月龄落后正常2个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姿势异常,1岁以内患儿Vojta姿势反射7项以上异常,头颅CT表现不同部位的脑萎缩,其中又以脑室周围萎缩(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居多,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大,蛛网膜下腔增宽,胼胝体发育不良,基底节的软化灶等。其中痉挛型92例,迟缓型32例,共济失调型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3月~3.5岁,平均(2.0±1.5)岁;对照组75例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3.5月~4岁,平均(2.5±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1)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均予以齐鲁制药集团生产的神经节甘脂(申捷,国药准字 H20056783)2mL+5%GS100mL iv,qd。20次为1疗程,休息10天进行下1个疗程。2)功能训练:采用Bobath五项手法和Vojta诱导法相结合,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实际的运动能力和不同的异常姿势,制订不同的个体化训练方案,训练患儿的抬头,翻身,坐,爬,站立等粗大运动能力和不同的姿势异常以及精细动作,利用Vojta诱导法诱导患儿正确姿势的建立,每次治疗60min。疗程同药物治疗。3)手法按摩:采用经络穴位分布和对异常姿势矫正相结合。踝部拿昆仑,照海点揉冲阳、解溪等穴,牵拉跟健背屈足背。膝部揉委中、足三里,对拿阴陵泉、阳陵泉,活动膝关节。髋部点揉环跳,掌揉臀部肌肉,并适当分髋,活动髋关节;上肢及腕指部,点揉大小鱼际,阳池,阳溪,曲池,小海,拿揉上肢的各部肌肉,活动指、腕、肘各关节,肩部,弹拨肩关节周围肌腱,按揉肩前、肩贞等穴,活动肩关节;腰背部,点揉长强,肾俞等穴,推揉华佗夹脊穴,扣击背部至皮肤红润,捏脊3~5遍;头颈部推大椎至风府,拿风池、天柱,点风池,并适当摇颈活动颈部肌肉,揉百会、四神聪,扣击头部皮肤。按摩顺序由下到上,由肢端到躯干,由轻到重,每次30min,qd。4)物理治疗:所有患儿均用经络导平仪进行疏通经络,舒筋活血以解除痉挛,改善肌力、肌张力;运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脑神经细胞代谢。

针刺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头针:取穴:百会、运动区(双侧)、足运感区、智三针、平衡区,局部用75%乙醇常规消毒,选用0.30mm×25mm毫针,快速平刺入皮下,直达帽状肌腱,行捻转手法,速度200转/min,行针2min,留针2h,中间再行针1次。体针:上肢选: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大陵;下肢选: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绝谷、解溪、太冲;躯干选:督脉十三针,局部用75%乙醇常规消毒,选用0.30mm×25mm毫针,行速刺手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两组病例均在入院后及治疗6个月后统一评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运动发育 所有的病例均采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翻译的(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项进行测试,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中属Ⅰ-Ⅱ级。

1.3.2 NSE、ET-1检测 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清晨未活动前抽取静脉血5ml,肝素抗凝,分别用ELISA 法检测 NSE、ET-1。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脑瘫患儿GMFM量表总分值及血清NSE、ET-1水平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脑瘫患儿GMFM量表分值及血清NSE、ET-1水平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脑瘫患儿GMFM量表分值及血清NSE、ET-1水平的比较(±s)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GMFM量表总分值(分) NSE(μg/L) ET-1(pg/mL)对照组 治疗前75 32.51 ±17.24 14.81 ±2.13 81.57 ±12.68治疗后 75 41.62 ±11.45※ 10.49 ±3.01※ 58.57 ±25.03※针刺组 治疗前 75 34.64 ±12.95 13.48 ±5.21 78.24 ±26.51治疗后 75 59.24 ±12.71※△ 8.08 ±4.18※△ 41.12 ±19.18※※△

治疗前,两组GMFM量表总分值及血清 NSE、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GMFM量表总分值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NSE、ET-1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针刺组GMFM量表总分值及血清NSE、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GMFM量表是测试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使用较为广泛的评估手段。多年以来,广泛用于跟踪观察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分析和预测不同类型、不同分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轨迹和结局,判断各种干预和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影响,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疗效比较等方面。NSE是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神经元损伤后,NSE的分泌就会出现异常。有资料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新生儿脑损伤及早期脑性瘫痪的有效指标,其血清含量说明脑损伤程度[2-3]。ET -1目前被认为是最强的缩血管生物肽,可参与脑缺血、脑损伤,并加重缺血性脑水肿。致病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时,受损的神经元及内皮细胞释放大量ET-1,诱导脑内反应性星形细胞ET-1的表达,ET-1增多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并可能是脑实质损伤的重要原因[4]。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结合综合康复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GMFM量表总分值,并能明显降低脑瘫患儿血清NSE、ET-1水平,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能改善脑功能,加快脑细胞修复,减轻脑损伤。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65-66.

[2] 吕静.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中NSE及TEOAE与听力检测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1,20(25):1006-1007.

[3] 袁传顺.s-NSE对早期判断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意义[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1):39 -40.

[4] 赵川,余光开,向光明.乙脑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1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1):81-83.

猜你喜欢
脑损伤脑瘫分值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