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2011-09-19 06:35文洽先吕国强张振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肠癌大肠癌腺癌

文洽先,吕国强,张振勇,朱 娅,许 彬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无锡214000)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起病隐匿,一旦发现多处于中晚期。目前,晚期大肠癌患者临床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以经验方肠癌方为基础,联合单纯奥沙利鉑 +醛氢叶酸 +氟脲嘧啶(OLF)方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在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的晚期大肠癌患者40例(均有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为Ⅳ期结肠癌或直肠癌;②符合化疗适应证,且近一月内未接受其他抗癌治疗;③年龄18~80岁;④卡氏评分60分以上,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肠梗阻或不全性肠梗阻;③严重感染患者;④胃肠道穿孔倾向患者;⑤精神病和意识障碍不能合作患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过敏体质患者;⑧严重的心、肝、肾、脑等脏器器质性或功能性疾患。40例患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9例,女11例;年龄(61.70±9.00)岁;结肠癌7例,直肠癌10例,其它部位3例;管状腺癌12例,黏液腺癌2例,乳头状腺癌5例;其它1例;临床症状积分(7.50±3.36)分、卡氏评分(69.5±6.86)分。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6.30±12.54)岁;结肠癌10例,直肠癌10例;管状腺癌12例,黏液腺癌3例,乳头状腺癌5例;临床症状积分(6.60±2.76)分、卡氏评分(72.5±7.86)分。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临床症状积分、卡氏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OLF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d1,亚叶酸钙200 mg/次,静脉滴注,第1 ~5 天,5-氟脲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4~5 h,第1~5天(亚叶酸钙结束后),每3周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为1疗程。治疗组采用肠癌方加OLF方案(药物结束后),每3周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为1疗程。治疗组采用肠癌方加OLF方案(药物及用法同上)联合治疗。肠癌方由炙黄芪20 g、潞党参15 g、炒白术15 g、云茯苓15 g、生苡仁30 g、白扁豆30 g、白花蛇舌草20 g、仙鹤草15 g、败酱草20 g、炙甘草6 g组成,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分2次内服。连续服用3周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为1疗程。两组均可配合基本的支持、对症处理,但不能再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观察时间为2个周期,生存质量观察期限为2个月。

1.3 观察项目和评定方法 ①瘤体:根据治疗前后CT测量瘤体大小进行比较。疗效评定标准参照WHO实体瘤治疗客观效果判定标准,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 (NC)和 进展(PD)。有效率 =[(CR+PR)/(CR+PR+NC+PD)]×100%;稳定率=[(CR+PR+NC)/(CR+PR+NC+PD)]×100%。②临床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对晚期大肠癌的临床常见症状(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谷不香、腹痛、大便干结、大便稀溏、便中带血等)按轻重程度进行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累积对比,按积分比法评价疗效。积分比例=(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③一般状况改善情况:按照卡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评定。④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每周复查一次血液分析,每3周复查肝肾功能和心电图,以观察治疗药物对患者骨髓功能、肝、肾及心脏功能的影响。具体标准参照WHO临床试验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均无CR病例,治疗组 PR 5例(25.00%)、SD 13例(65.00%)、PD 2例(10.00%),有效率 25.00%;对照组 PR 4例(20.00%)、SD 14例(70.00%)、PD2例(10.00%),有效率20.00%。两组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9)。

2.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有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2.3 一般状况评价 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而对照组治疗后卡氏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见表1。

2.4 毒副反应 两组患者出现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肝肾功能损害等。经统计学分析,其中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8;P =0.034),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毒副反应的比较 (n)

3 讨论

晚期肠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已经成为临床疗效提高的关键,并且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治疗的目标主要在于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中医药的治疗特点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的结合,扶正治疗与抗癌治疗的结合,具有多靶点全面兼顾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1]。

大肠癌多由长期的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抑郁,或久病失养,从而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正气虚损,邪气乘袭,蕴结于脏腑,气机受阻,痰湿内生,瘀毒蕴结,形成肿瘤[2]。尤其是晚期患者久病正虚,加之手术、放化疗均为攻邪之法,正气更伤,患者尤以脾胃虚弱为多,常表现为神疲乏力、腹胀、纳差、便秘等。病机以脾胃气虚、湿毒内蕴为特点,其中以脾虚为本,湿毒蕴结为标,脾虚易致湿蕴,湿邪久则化热成毒,湿毒阻滞又进一步导致脾气益虚,三者互为因果,因此治疗上益气健脾、化湿、解毒缺一不可,又以益气健脾为主,脾气健运有益

湿毒之邪祛除,化湿解毒有助脾土运化,二者相辅相成,做到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双向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肠癌方主要由炙黄芪、潞党参、炒白术、云茯苓、生苡仁、白扁豆、白花蛇舌草、仙鹤草、败酱草、炙甘草等药物组成。全方配伍,以黄芪甘温益气、党参补中气健脾胃为主,臣以白术苦温,燥湿健脾,加强益气助运之力,茯苓、薏苡仁甘淡,健脾渗湿,佐以白扁豆加强健脾化湿之力,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苦寒清热解毒,散瘀利湿,仙鹤草以扶正补虚,兼以抗癌,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健脾祛湿之功更显,汇益气、健脾、化湿、解毒等为一体,祛邪与扶正并用,以扶正为主,而非一味猛攻,使攻不伤正,补不助邪,共奏益气健脾、化湿解毒之功。

[1]吴玉生,赵媛媛,李丹青,等.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 中成药,2011,32(4):547-555.

[2]张振勇.章永红教授治疗晚期肠癌经验[J].河南中医,2009,29(7):647-648.

[3]刘静,史勤,殷晓玲.健脾复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7)29-32.

[4]顾缨,韩颖盈,郑坚.胃肠安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5.

[5]李猛,中医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26(2):21-23.

[6]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肠癌大肠癌腺癌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
23例原发性小肠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