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派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2011-09-20 03:37肖正军高茂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3期
关键词:平组氯氮波幅

李 成,肖正军,高茂军

(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精神科,江苏扬州,225003)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1-2],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1ated potentia1,ERP)是认知过程的电位反映,是一种能对认知状况作出客观评价的电生理指标[3]。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对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的疗效[4]。为进一步探讨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检测,就阿立派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与氯氮平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59例,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年龄16~60岁;入组前均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可能影响认知的药物;无严重躯体疾患或脑器质性疾病。59例患者中服用阿立派唑36例(简称阿立派唑组),服用氯氮平23例(简称氯氮平组)。两组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渐加至治疗量进行治疗,阿立哌唑从5 mg/d渐增至10~25 mg/d;氯氮平从25~50 mg/d渐增至200~400 mg/d。不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可酌情使用安定类药。

1.2.2 量表评定: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5]评定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和第12周末各进行评定1次。

1.2.3 P300测定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产Nicolet诱发电位仪进行ERP测定,分别在治疗前和第12周末采用PANSS量表评定,当天各测定1次。检测在安静的屏蔽室内进行,受试者取仰卧位,保持清醒状态,并集中注意力,全身肌肉放松。参照国际脑电10/20系统,将记录电极置于受试者颅顶(Cz),参考电极置于右耳垂处(Mz),前额(FPz)接地,电极间阻抗<5 kQ,分析时间为600 ms。采用短音刺激,非靶刺激(频率为1 000 Hz)出现概率为80%,强度为80 dB,规律出现;靶刺激(频率为4 000 Hz)出现概率为20%,强度为90 dB,随机出现,穿插于非靶刺激中。每例受试者均重复测定2次,取其平均值。测量指标为:靶刺激P3潜伏期(ms)(为刺激开始到P3成分最大波幅值点的横轴直线距离),靶刺激 P3波幅(μ V)(为基线到波峰的垂直距离)。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由SPSS 11.5软件包统计完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比较[( ±s)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

治疗前治疗后阿立派唑组(n=36)氯氮平组(n=23)阿立派唑组(n=36)氯氮平组(n=23)PANSS总分 81.9±10.1 82.7±10.9 48.7±9.8** 49.1±10.3**#阳性症状 22.9±6.8 23.6±6.4 10.8±6.7** 11.3±7.1**#阴性症状 19.1±6.1 18.5±5.7 11.2±4.9** 12.3±5.4**#一般症状 38.4±8.7 40.6±9.3 25.8±9.1** 27.2±1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电位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3波潜伏期及波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阿立派唑组患者P3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P<0.05),氯氮平组P3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P3波潜伏期及波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二组患者治疗前后P3波比较( ±s)

表2 二组患者治疗前后P3波比较( ±s)

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P3波潜伏期(ms)P3波波幅(μ V)阿立派唑组(n=36)氯氮平组(n=23)阿立派唑组(n=36)氯氮平组(n=36)治疗前 371.9±26.1 382.7±31.9 4.4±2.4 3.8±2.2治疗后 338.4±21.8* 376.6±27.4# 6.8±2.7* 4.6±2.1#

3 讨 论

阿立派唑为第3代抗精神病药,具有独特的药理机制:对多巴胺D2和5-羟色胺5-HT1A受体有部分激动活性,对5-羟色胺(5-HT)2A受体有拮抗作用。也是第一个被称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的药物;下调亢进的DA活动,改善阳性症状;上调低兴奋状态的DA神经,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对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疗效[4]。本研究结果显示阿立派唑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有明显下降,且疗效与氯氮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P300是当受试者对某客体进行认知加工(如注意、记忆、思维、智能)时,通过叠加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电位,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与受试者认知活动有关,是研究受试者认知活动和判断受试者认知能力可靠而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其电位成分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外源性成分潜伏期短,受刺激的物理学特性影响较大,内源性成分P3波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与个体的注意、记忆等认知过程相关。其潜伏期揭示大脑在识别刺激时对刺激事件进行编码、分类、识别的速度,而其波幅则反映了大脑进行这些活动时的动员程度[6]。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损害,涉及知觉、注意、学习记忆、言语、思维、推理以及执行等认知过程[1-2]。P3波幅低及潜伏期延迟是目前精神分裂症生物研究中最有力的生物学发现,是认知功能受损的标志之一[7]。本研究选择首次发病,未用过抗精神病药的患者,排除抗精神病药等因素对大脑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P3波潜伏期和波幅相比较无差别,治疗后阿立派唑组患者与治疗前自身相比较患者P3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氯氮平组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阿立派唑组优于氯氮平组。证实阿立派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的改善优于氯氮平。李志榕等[8]对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以阿立哌唑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试验(CPT),治疗后患者WCST及CPT成绩显著改善,且与PANSS量表中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有显著性相关,也支持本研究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阿立哌唑和氯丙嗪疗效相当,通过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的变化证实了阿立哌唑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功能,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更积极的影响。

[1]Gilvarry C,Takei N,Russell A,et al.Premorbid IQ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psychosis and their first-degree relatives[J].Schizophr Res,2000,41(3):417.

[2]胡峻梅,王洪明,李 涛,等.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4):421.

[3]张明岛,陈兴时.脑诱发电位学[M].2版.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291.

[4]黄文武,姜德国.抗精神病新药阿立派唑[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5):307.

[5]何燕玲,张明园.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6):353.

[6]Van der Stelt O,Lieberman J A,Belger A.Auditory P300 in high-risk

[7]李志榕,黄 平,张富松,等.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0):908.

猜你喜欢
平组氯氮波幅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
开封市健康人群面神经分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布范围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
利培酮、奥氮平、帕利哌酮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腰围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大鼠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考虑传输函数特性的行波幅值比较式纵联保护原理
频率偏移时基波幅值计算误差对保护的影响及其改进算法
博思清与氯氮平治疗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