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患者行为与认知干预的疗效分析

2011-09-20 03:37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3期
关键词:达标率复查血脂

吴 浩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8)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我国居民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常常会伴发精神心理问题,使得疾病的治疗复杂化,影响了病人的康复进程[1]。因此,疾病的治疗仅仅采用生物医学手段是不够的,心理干预同样重要[2]。作者对本社区部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行为认知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08年6月本社区治疗的分别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3]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及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分别或合并患高血压、糖尿病,伴或不伴血脂异常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所患疾病采用常规降压、降糖、调脂等药物治疗,并建议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完全由经治医生掌握,患者被动服从。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对患者介绍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形象、详细地讲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会引起哪些并发症及如何引起,怎样预防。告知患者: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需要全面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可选择的控制手段、控制目标值、需要定期检测的指标及间隔时间等,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知道如何防治,明确治疗目标,主动配合治疗。同时针对患者特点采用行为疗法以具体指导、矫正患者不良的生活、饮食等习惯。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例)

1.3 检测指标

所有患者每月复诊1次。高血压患者复查血压;糖尿病患者复查空腹和餐后2h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每4个月复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异常患者每6个月复查1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相关指标。观察周期为12个月。

达标标准: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 mmHg,老年人(≥60岁)收缩压≤150 mmHg,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 mmHg;HbA1c<6.5%;LDL-C≤2.6 mmoL/L。

2 结 果

治疗及干预后2组患者的按时复诊率,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者坚持遵医嘱服药率,血压、HbA1c、LDL-C复查率及达标率均有显著差异,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糖尿病患者坚持遵医嘱服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复查率与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详见表2及表3。

3 讨 论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者往往对自身慢性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在疾病早期由于缺乏临床症状,自我感觉良好,而且药物使用要求高、费用高、有一定的副作用,加上需长期用药、定期检测相关指标,饮食控制有一定痛苦等原因,患者从心理上不愿接受。因此,有些患者会采取拒绝复诊、拒绝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拒绝检测相关指标等做法。某些患者尤其是发病初期患者,对此类慢性疾病会产生恐惧心理,拒绝接受相关指标异常的结果,对疾病采取否认态度[4]。人们本身就具有认知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其行为改变的能力[5]。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态度可能来源于不适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的信念,这就需要采取认知疗法和其他着重领悟的方法加以解决[6]。医务人员要向患者介绍疾患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防治的目标等,以及在达标过程中患者作为患病主体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要教会他们怎样监测相关指标及复检时间,如何实施饮食控制和合理安排生活方式,以提高患者对相关疾患的认知水平。这样既可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不适当的预期,又可使患者感到疾病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自己有能力为自己的康复负责,以最终改变他们关于疾病的错误观念,从而主动地配合治疗[4]。本研究中,实验组部分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后提高了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从医行为有了很大改变。有的患者按时做血压、血糖等相关指标记录;有的患者记录复查时间,会主动按时到医院配合检查治疗,了解相关指标的目标值,知道自己与控制目标的差距,对自身疾病目前控制程度心中有数;有的患者会依据检查结果主动找医生商量治疗对策,使医疗活动更积极、更主动、效果更好。实验组患者由于对所患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了,能够与医生配合并遵嘱用药,因此按时复诊率、相关指标复查率及达标率优于对照组。其中糖尿病患者坚持服药率与实验组差异不显著,考虑与当前社会上有关糖尿病危害性宣传较多,患者对糖尿病相对重视程度较高,大部分患者能够坚持用药,同时也说明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知水平与患者的从医行为密切相关[7-8]。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全面,缺乏对所患疾病进行有效防治的相关知识,不能积极配合定期复查,治疗方案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因此,实验组相关指标复查率及达标率仍优于对照组。

表2 治疗及干预后2组患者按时复诊率(%)、坚持遵医嘱服药率(%)比较

表3 治疗及干预后2组患者相关指标复查率(%)、达标率(%)比较

[1]赵立华.2008年北京顺义区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5):112

[2]郑永宏,王 珏,阮生荣.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74

[3]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高学军,高忠萱.浅谈健康教育在社区防治慢性病工作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23):144.

[5]侯也之等.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心理问题初筛与干预指导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6]黄文汤,杨敬源,杨 星,等.贵阳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功能的关系[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2):132

[7]苏少汝,陈先瓣,陈 文.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连续性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87

[8]孙泰陵.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防治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A):1726

猜你喜欢
达标率复查血脂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勘 误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你了解“血脂”吗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首批7所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迎接复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