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11-09-22 08:52揭红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电轴氯吡传导

揭红波

(河源市源城区源南镇卫生院 广东河源 517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治疗过程中,因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例已很常见。笔者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发病年龄60~70岁5例,>70岁7例,>80岁3例。慢阻肺病史5~9年9例,10~20年3例,30年以上3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3例,ACS4例,高血压5例,急性左心衰5例,肺心病4例,胸痛7例,15例均出现严重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

1.2 辅助检查

1.2.1 ECG 窦性心动过速6例,快速房颤3例,电轴左偏6例,电轴右偏2例,电轴不偏7例。

1.2.2 心肌缺血部位 前壁6例,前间壁3例,高侧壁3例,下壁+前壁1例,高侧壁+前壁1例,高侧壁+下壁1例,十二导联均提示心肌缺血1例。

1.2.3 ST段改变 ST段抬高型8例,ST段抬高0.2~0.5mV;ST段下移型7例,ST段下移0.05~0.6mV。

1.2.4 房室传导、束支传导阻滞: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左前分支阻滞2例。

1.2.5 心肌酶学改变 心电图出现ST-T缺血改变时,急行心肌酶学检查,其中4例出现心肌酶学改变,CK:360U/L;CK-MB:50-128U/L,HBDH:156-360U/L,AST:101U/L,LDH-L:212-560U/L。

1.3 治疗方法

X线胸片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严重缺氧导致急性冠脉的人群在逐步上升,死亡率也在不断的上升,来自中国阻塞性肺气严重缺氧导致急性冠脉中心临床研究所协作组的资料,有50%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接受了PCI治疗。阻塞性肺气严重缺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其关于治疗的方法如下。

应开始抗血小板治疗,首选阿司匹林(Level of Evidence:A),在不准备做早期治疗的住院患者,入院时除了使用阿司匹林外,还应使用氯吡格雷。对持续性缺氧的患者,或不准备做介入治疗的患者,除了纠正正低氧血症外,还要加强抗感染、止咳祛痰等。没有急性ST段抬高、反后壁MI或新发LBBB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Level of Evidence:A)。在慢阻肺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血小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GP)受体与血小板的活力密切相关,其中GPllb/llla受体结合,压制血小板凝集,是新一代的血小板压制剂。临床试验表明,合用GPllb/llla受体抗剂与阿司匹林,比单用阿司匹林和安慰剂更能降低缺血病状的发生,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木(CABG)或再次介入治疗的发生:不稳定心绞痛和无ST抬高的AMI患者应用GPllb/llla受体抗剂也可获。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检验,以P<0.06为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经过氧疗、加强抗感染、止咳祛痰、抗凝降粘、扩冠、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常等处理后,缺氧症状改善,冠状动脉缺血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得到了改善,氯吡格雷组心血管死亡、MI事件发生率下降31%。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由表1可以看出,首次证明在溶栓治疗的基本上给予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能够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在临床观察中,氯吡格雷降低这些患者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达7%左右(事件发生率:7.7%比8.1%;P=0.03)。在同一个患者群,氯吡格雷降低MI复发、脑卒中或死亡相对危险性达9%(事件发生率:9.3%比10.1%;P=0.002)。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rupture)或糜烂(erosion),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其冠状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因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非ST段抬高型ACS中更是如此。

慢阻肺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COPD)在中老人中,是一种十分多见的的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居诸病之首。对于COPD的治疗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急性危重期的抢救,而是力求通过呼吸功能和体能的恢复锻炼等,以减轻病情,缓解症状,逐步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1] 陈韵岱,宋现涛,吕树铮.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现状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8.

[2] 中国急性冠状脉综合征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中国多省市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治疗现状与指南差距分析[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6,9.

猜你喜欢
电轴氯吡传导
Ⅰ和aVF导联联合Ⅱ导联法与传统Ⅰ和Ⅲ导联法判断QRS平均心电轴的比较
China e Iberoamérica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P波电轴研究进展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