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

2011-09-22 03:46封云
群文天地 2011年16期
关键词:体态语文化背景姿势

自人类有记录开始,体态语就先于语言而出现,并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对口头语言的补充;另一方面,它也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简单。本文分析了体态语的起源,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从体态语中折射出来的中美文化差异,总结出文化差异在语言交际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序言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等。语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使命,具有特定的文化特征。语言交际是人际交往的主要途径。但是,非语言交际也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在特定情况下更胜语言交际。而在非语言交际中,体态语因真实地反应人类内心思想而最为显著。

体态语在人际交往中发挥了文字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根据人類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 Hall)的观点,人际交往中非语言行为占65%,而语言行为只占了35%。有了体态语的帮助,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以进行有效交流。鉴于体态语在人类交际中的重要性,本文将对体态语的起源及其体现的文化差异进行研究,并佐以具体的事例进行阐述。

二、体态语的起源

达尔文(Darwin)在研究过程中对不同民族和种族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以下几个问题:在你生气或者想挑战别人的时候,你会抬高眉毛、耸起肩膀、绷直身体或者握紧拳头吗?当你感到惊讶的时候,你会张开嘴巴并高扬眉毛吗?当你大笑过度的时候,你会转而哭泣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而答案却是惊人的一致。所有这些都表明,其中一部分体态语是与生俱来的,无地域国度的差异。

体态语中除了与生俱来的那部分,更多的是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或者掌握的。

通过对体态语起源的分析,我们发现,使用者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的体态语也存在着差异。而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社会文化习惯紧密相关。本文将在下一部分对体态语进行分类研究。

三、体态语的分类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体态语是人们通过“文字以外的坐立行等方式”来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包括:空间距离、眼神交流、身体接触、姿势和面部表情。本文将对这五种体态语进行分类探讨。

1.空间距离。人们和动物一样会在他们身边保留一定的空间。而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居住地的人口密度。所以对于个人而言,空间距离取决于他所接受的文化背景。在有些文化背景下,人们习惯于拥挤的空间距离,比如日本,而在其他一些文化背景下人们倾向于保持比较大的空间距离。

2.眼神交流。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眼神交流很有必要。众所周知,眼睛是人类灵魂的窗口。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和情感都曾经依赖于眼睛。人的眼神体现了特定文化下不同的表达惯例。

3.身体接触。身体接触在人际交往中传递着交流信息。人类学家将文化分为:“接触主导文化”和“非接触主导文化”。在成长过程中,人们学会了不同的接触文化,知道了身体的哪些部分可以接触,哪些不能接触。

4.姿势。人类的身体可以做出多达500,000个姿势。所以,很难将姿势进行明确的分类。我们只能对一些常见的姿势进行分析,探索其文化内涵。

在不同国家,同样的姿势语有着不同的含义,因为这些姿势语的社会功能取决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竖起大拇指表示敬佩,伸出小手指表示厌恶和讨厌。而美国人竖起大拇指表示搭车,拇指朝下表示不好的事情。

5.面部表情。人类的情感和欲望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改变他们的身体行为方式。而人们的面部表情变化则是数不胜数。大部分人都认为面部表情在交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很难判断它们的不同文化内涵。微笑是最神奇的面部表情,能有效的促进人际交流。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显得尤为重要。

四、中美文化下的体态语比较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体态语的差异。因此,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体态语也折射了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而大部分移民来美国都是为了躲避饥荒、政治或者宗教压迫。他们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喜欢尝试新新事物。与美国不同,中国强调忠诚和责任,重视亲情友情;中国人相对内敛和保守,敬畏权威。此外,中国人口众多,与美国相比更加拥挤。所以,中国人更能适应拥挤的环境。

因此,中美文化下的姿势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由于中美文化都属于非接触主导文化,所以两者在体态语上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点。

五、结论

在人际交往中有必要充分理解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他们是通过传承和后天习得的。他们是经过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特定社会的共性。人们非语言行为所传达的信息和效果通常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对特定文化背景的理解变得至关重要。不同的文化导致不同的交流规则,跨文化交往中人们难免会产生误解并陷入交流困境。正式文化差异可以使得跨文化交际变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端木义万.英美报刊阅读教程(高级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熊征宇.体态语和礼仪[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封云,女,江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体态语文化背景姿势
疯狂编辑部之拍照姿势大赏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培养恰当体态 营造高效课堂
巧用体态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第五章 跑“各种姿势的起跑”课时1教案
哈哈镜
哈哈镜
成长的四种姿势
英语教学中体态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