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初探

2011-09-23 06:17闫英琪景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校级精品课程指标体系

闫英琪,景丽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高校校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初探

闫英琪,景丽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针对我国精品课程评审体系在高校级精品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实际,笔者在研读近几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出适合高等学校的校级精品课程评审体系。

高校;精品课程;指标体系

课程建设是高校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也是高校学生发展的动力资源,因此可以说课程建设是高校一切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学校教学活动中,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能否得到优秀教师的指导,接受严格的科学作风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而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进行的精品课程建设正是从教学质量的内涵出发,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深化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所谓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突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1~2]。

1 精品课程的评价及其重要性

精品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针对精品课程建设及其质量进行综合的价值分析与判断。对于精品课程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通过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系统、全面地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进行科学管理与监控,从而使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得以有效实施;其次,通过评价,可以推动课程的全面建设,对精品课程的评价打破了教学质量仅限于对教师个人的讲授水平与教学效果评价的局限,涉及课程的全部工作,是构成精品课程组全部教师合作的结果;最后,通过评价,可以促使课程的管理工作科学化,使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继续向前发展。课程评价具有针对性、连续性、示范性和督导性,可以促进各课程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不断自我改革、自我调整、自我提高。

2 精品课程评价现状

目前,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某些方面对精品课程定性的分析并作出评价或采用“百分制评定”。但是由于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们不能较准确地、客观地反映精品课程质量的优劣。而许多高校级精品课程评审中,一方面因为笼统的采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由于跨学科等诸多因素,所以评审者不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把握全局,而只能对课程中某一部分进行标准评审。这样,往往造成一些本可以成为精品课程的参评课程与“精品”失之交臂,却使某些质量不是很高的课程成了教学资源库里的“摆设”。

笔者对2003年、2004年以及2006年4月最新公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发现这三个评审指标体系均分别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构成,其一级指标由“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课程特色”5部分组成。这些体系尽可能地使评价标准趋于定量化,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指标力求内涵明确,重点突出,便于操作。不过把不同层次、类型的课程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不仅有失公平,而且会促使高校不顾自身的条件盲目追求指标所规定的标准。笔者仔细研究了兰州城市学院近3年的所有校级精品课程以及甘肃省其他几所高校发布于校园网上的大量不同学科的相关精品课程后发现,如果用2006年4月最新公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以下简称06指标)评估这些课程的话,会出现以下不足之处。

2.1 评估标准描述笼统

如一级指标“教学队伍”下的二级指标“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主要从“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对其进行评估,评估标准为:“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那么依据这个标准,究竟学术造诣怎样才算高、教学能力如何才算强,均未予说明,这势必会给评审专家组在评估课程时带来一定的困难。

2.2 未能对评分等级A、B、C、D、E做出具体阐释

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2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每一项二级指标的计分为:总分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A、B、C、D、E 5个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对应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仍然以“教学队伍”指标中的二级指标“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为例进行评估时可能每一个评审者都会产生疑问:究竟什么水平的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才满足“A”等级的标准,又应该把哪一类教师归入“E”等级。因为评审指标对这5个等级没有做出详细阐释,这样可能会导致评审组不能客观地评价出精品课程。

2.3 指标体系权重失衡

精品课程的评估要能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能引导教师创新,并能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1)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2)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3)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但在06指标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分值分别仅为23分、24分,合计47分,占综合评审部分的47%,很难体现指标编制的重点。而“教学队伍”竟占到综合评审部分的20%,这必然会将相当一部分刚参与科研工作而尚未做出显著成绩但教学工作优秀的青年教师拒之门外。

表1 高等学校校级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3 校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标准的构建

笔者所构建的评审指标体系标准综合使用了评语式标准和数量式标准。在本评审体系中,评语标准是在分析了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体系与校级精品课程评审过程的基础上精简提炼而成,并保留了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体系中适合评审校级精品课程的部分。对评价等级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根据需要而定。虽然等级数量越高,量化精确性就越高,但是统计与计算量也就更多,因此评价等级的划分应保持适中,避免过细。本评审体系中设了4个等级,为了使评价易于操作,笔者对每一等级都做了详尽的阐释。

本评审指标体系采用的4个等级,分别为A:评价系数为1.00,表示全部或绝大部分符合评价标准;B:评价系数为0.75,表示大部分评价要素符合标准;C:评价系数为0.50,表示处于及格状态,超过一半的评价要素符合标准;D:评价系数为0.25,表示大部分评价要素不符合评价标准。总分计算仍为总分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A、B、C、D 4个系数。

4 校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形成

通过上述论述,最终形成了校级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见表1。

针对目前校级精品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研读2003年、2004年以及2006年4月最新公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校级精品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根据高校实际,结合《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构建了高校校级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望此评价体系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校级精品课程,减轻评审者的工作量,并能进一步促进高校课程建设。

G640

A

1671-1246(2011)04-0131-03

本文系兰州城市学院教研项目“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之系列研究成果;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及体系建构研究”(GSBG[2009]GXG06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级精品课程指标体系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2014 年西安航空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一览表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