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1-09-26 04:28朱丽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师生关系

朱丽芳

摘要中职学校教育对象因其个体性、差异性和特殊性,致使中职教育和谐校园的建设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改善当前中职教育师生矛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成为中职教育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职教育 师生关系 和谐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003-0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本质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呼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这一时代主题。中职学校教育对象因其个体性、差异性和特殊性,致使中职教育和谐校园的建设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改善当前中职教育师生矛盾,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成为中职教育当务之急。

一、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理想境界

师生关系是中职校园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校园的稳定以及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

(一)民主。在民主的环境中,师生可以充分感受到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师生理想的民主境界可以描述为:学生独立人格受到充分的尊重;师生能够在自由、宽松、愉悦的民主氛围里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沟通;具备师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师生间互相信任、互为主体;师生心理融洽、相互宽容、欣赏和接纳。

(二)平等。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学生求知手段多样化,学生对教师原有的依赖大大改变,对教师角色的期待也从言语、知识、信息的传递者,提升到希望与教师公平、公正、平等对话。平等的教育教学关系、心理关系和人格关系成为师生关系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合作。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一言堂”在理论与实践并重、既动手又动脑的教育过程中,会扼杀学生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欲望。因此,应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互为作用的、真诚的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谋求师生共同发展。

(四)创新。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中职校,如果没有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技能往往只是学生的一技之长,是学生谋生的手艺,而这种很少变化的手艺将很快遭到时代浪潮的冲击和淘汰。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保证学生立足知识变革时代的前提。营造独立性、创造性的环境与气氛,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中职教育追求和谐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二、中职教育师生关系类型

在教学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各种不同的风格,这些风格最终在不同的师生类型中得到体现。

(一)民主尊重型。此种类型师生关系在中职校中占有较大比例。表现为教师能够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个性、尊严和人格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对于教师能够有如父辈一样尊敬、爱戴,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威而不严,可敬又可亲。

(二)良师益友型。此类教师在中职教育中所占比例不大,却是中职教育中最受欢迎的师生类型。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主动接近、宽容理解、亲密交流,心理上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是老师更是朋友。学生与教师没有太多的隔阂,愿意与教师交流与沟通,师生情感是真诚的,心理上是平等的。

(三)严厉型。此类型师生关系在中职教育中所占的比例不小,是导致中职校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责任感强,要求严格,把学生当成严加管教的对象,极少交流,无亲近感。年龄距离、素质距离、心理距离的落差成为师生交往难以逾越的障碍。学生与教师没有共同语言,厌恶、畏惧、疏远教师,逆反心理与逆反行为成为师生关系中不和谐音符。

(四)放任不管型。此类型师生关系在中职教育中所占比例虽不是很大,但给中职教育带来恶劣的影响。表现为对学生没有责任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其理由为:教育对象“恨铁不成钢”、“太坏”、“素质低下,教也白教”。这些教育评价致使学生心理上遭受严重挫伤,从而丧失成功信念,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反之,这部分消极怠慢的学生,又给教学、教育管理者的积极性以沉重打击,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

三、中职教育师生关系存在主要矛盾分析

中职教育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矛盾主要是由整体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部分家庭教育的缺陷等因素造成的,这些矛盾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间的人际关系面临着代沟的考验。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是中职教育两个不同群体,师生的和谐取决于这两个群体的协调和交融程度。作为90年后的中职生群体,生长于知识经济变革时代,他们接受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新生事物的刺激,思维灵活多变,求新求异求变,认同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年龄较大的教师与青少年学生客观上存在着意识、观念(包括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等)、行为上的落差。这种落差,必须跨越年代距离和心理距离。这要求教师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而对于相当部分教师而言,这种改变根本无法做到。因此,中职校师生之间就面临着新旧思维与行为习惯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导致师生之间互动困难、情感交流缺失。

(二)高期望值与现实的落差。一方面,中职校教师对学生成才期望出现落差。一是因为中职校教师对于成才观念的理解停留在普通教育以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角度上,没有把多样性成才的理念融入到教育观中来。原因之二是中职校学生在道德品质发展及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都不尽如人意,少数学生存在自私、独立性差甚至人格缺陷等,教师对于学生的失望似乎成为理所当然。另一方面,中职校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与其真实的感受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据有关调查,中职学生期望教师为朋友型的占70%左右,民主型的占18%左右。而真实感受到朋友型的教师只有15%左右,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师角色占88%左右,这与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有很大的反差。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致使师生相互产生不满的情绪和负面评价,从而也更加剧了师生之间的矛盾。

(三)规范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张扬之间的矛盾。中职教育规范管理目的在于“律”,重点是学生行为规范管理。90年代的中职生,追求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追求个性的张扬、时尚的生活方式,追求标新立异,而在自律性和自觉性上远远不能达到校方的要求。为了迎合家长的管理要求,为了更好约束学生过于自由的行为,许多中职校制定了严厉的学生管理制度。诸如,为了端正校风,不准染发、烫发、穿奇装异服、佩戴首饰、上网吧、谈恋爱等管理条例应运而出。为了加强管理,把学生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校园之内,对住校生采取封闭、半封闭的管理制度。强制性的制度管理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忽略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厌恶、鄙视,致使一些非理性极端行为时有发生。

四、构建中职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中职教育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影响到中职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影响到中职教育课堂质量与管理质量,也使得教师与学生身心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一)学校方面。学校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场所,因此有责任为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要创设师生活动和交往的环境。师生之间情感的培育基于彼此之间感情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应该营造师生友好交流与互动的氛围,开辟畅通的师生互动渠道,如,师生共同参加的活动、校园网站、QQ联系、校园论坛等都是促进师生融洽相处的润滑济。二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只有师生之间相互的尊重与爱护,学生尊重教师人格和劳动,教师更是“爱生如子”,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三要建立教师管理制度。学校要树立起“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的人格,为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教师得到学校的完全理解和支持,教师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才可能毫无保留地爱护自己的学生。四要完善激励学生发展的机制。学生是学校的根本,学校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相互信任的教育情境,提倡“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同时要建立起激励学生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

(二)教师方面。和谐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中起积极、主动的作用。一要改变传统的师生观。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与信息爆炸时代,正在改变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教师理应树立新型的适合于学生发展的师生观念,培养与学生共同探索、主动交流的意识。二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中职教育中,学生的成才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本质的区别。从教育价值观上看,中职学校学生的成才途径是多样的,学生职业与人生的发展也是多样的,所以应该理解学生成才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有别于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工具、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三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首先是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与学生交流困难、机会缺少、态度冷漠及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不够,这与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对于教书育人的教育者,应该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四是强调职业教育教师独特的专业素质。由于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实践为手段,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更应具备专业动手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心服口服。

(三)学生方面。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学生亦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主动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和互相信任基础上的情感体验,学生要克服与教师进行交流时敬畏的心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鱼融于水的理想师生境界。二是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也有独立的人格、思想和生活方式,要给予理解、包容和支持;对教师付出的心血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更应心怀感恩。三是严于律已。如果过于强调个性张扬,必定与学校的教育管理产生冲突。应该充分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优势和缺点,学会处理自身个性发展与学校管理之间的矛盾,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缓和与教师的矛盾,避免与教师产生碰撞和冲突。

总之,中职教育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中职教改的推进,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下,师生关系将会朝着和谐方向发展,民主、平等、合作、创新的师生境界必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冯平.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之我见[J].中州学刊,2010,(3).

[2]徐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和谐高校校园[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4).

[3]赞可夫.和教师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4.

[4]胡淑英.如何建立现代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J].文学教育,2010,(5).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师生关系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