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2011-09-27 05:48钟高业
西部大开发 2011年8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

◎ 文/钟高业

银根收紧、生产成本增加、融资难和产业升级滞后等问题,使中小企业的经营可谓举步维艰。企业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新路子,以突破当前的生存困境。

随着我国要素红利的衰减、央行进一步收缩银根以及劳动力的价格上涨、企业成本的增加,大批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在当前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宏观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发展?就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政府则需要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扶持中小企业回归实体经济作为政策着力点。

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

实际上,资金短缺只是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一个导火线,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些中小企业产能落后,技术创新跟不上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

不可否认,企业在创业之初很难拥有自己的成熟技术,依靠别人的技术进行生产、发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长期依靠别人的技术,企业的发展将面临很多的未知数,更不要说做大做强。在国内,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山寨生产厂商。

其实国内企业中不乏技术创新的成功案例,这些企业经过积累,将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内化为自己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创造出自己的品牌。

社会学家艾君认为,山寨是市场经济培育期的必然现象。一切创新的基础都是模仿,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但是,模仿的时间久了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让人丧失了创新的勇气。当下的许多中小企业从创业之初到现在,更多采用的是别人的技术,引进的也并非是最先进的生产线,既然一直需要被扶着走,摔个跟头便是意料之中的事。

现在很多企业真正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人力资源,而是技术创新的意识和胆识。创新和创业有很大的差别,创新需要有比创业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只会是昙花一现。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要靠体制突破

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叠加令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格外突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从金融机构贷款难的问题既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事关中国经济未来前途的长远之计,恐怕不能仅靠一时之政策,而要从体制上做出根本性安排。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其关键是中小企业资信差,在缺少有效担保的情况下,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面临较大的风险。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要对股东的利益负责,尽量规避风险,不愿为中小企业承担风险。这成为一个体制性矛盾。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是,在现行商业银行体制外,设立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例如,日本于2008年将原来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4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合并为政府全额出资的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特别是当私营金融机构紧缩信贷时,公库要加大放贷量,缓冲信贷紧缩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其他西方国家也多由政府出面设立类似机构。

在国外,利率水平靠市场自由竞争确定,银行对资信差的中小企业放贷利率一般高于资信好的大企业。银行承担了较大风险,自然要求较高的回报,因此只要解决了担保问题,通常不会因收益水平问题而影响对中小企业放款。而在国内,由于还有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放款时风险较大,却不能收取较高利息,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体制性原因。此外,国内难以建立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体制性障碍。

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新问题,只是目前在货币政策影响下更为突出。多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由于在体制改革方面突破性不足,成效有限。如今,中国经济进入重要转型期,没有广大中小企业的转型就谈不上整体经济的转型,而没有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很难实现转型。现在,恐怕不能单纯指望依靠政策倾斜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了,而是要靠体制性突破,才能较彻底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转型期所面临的资金支持问题。

应扶持中小企业回归实体经济领域

近几年,随着要素红利的衰减,劳动力、土地以及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许多低端制造的行业利润率越来越薄,靠实业起家的众多民营企业纷纷“逃离”实体经济,“卖商品不如倒资本”、“不求百年基业但求资产增值”的论调流行于坊间,中小企业做实业的动力渐渐变小。

中小企业普遍税负较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总体税收负担水平居高不下,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国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负担率为4.9%,高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过重的税负不但增大了企业的负担,而且降低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竞争能力。

民间资本无法进入某些行业也是部分资金逃离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准入环境封闭,垄断性行业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问题依然严重,对民营资本进入的壁垒障碍较多,“弹簧门”、“玻璃门”现象依然存在。

此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劳动力结构等还存在着既往传统经济模式的烙印,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创业孵化体系、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分配与激励制度以及中小企业支持体系等一整套的制度结构尚不成熟。

在眼下比较困难的时期,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扶持。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日本和欧盟都在企业孵化器、融资等方面制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美国有中小企业25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吸收了53%的就业人口。一直以来美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就设立扶持中小企业的官方机构,包括隶属国会的中小企业委员会、隶属白宫的总统中小企业会议,以及隶属联邦政府的中小企业管理局。美国中小企业局与全美7000多家商业银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包括信息咨询、技术合作、管理培训、信贷服务以及为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提供的“一站式”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从“国富”走向“民富”的关键路径,更是打造中国经济活力,培育新的竞争力的关键。内需战略的有效推进、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的大规模海外投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等,这些都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把中小企业引回实体经济领域,提高它们的竞争力,如何有重点地扶持和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使资金和盈利迅速转化为投资和经营,如何通过财政与外汇储备的支持,让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这些应该是我国下一步政策设计的新的着力点。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