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用工荒

2011-09-28 00:50郎咸平
进出口经理人 2011年6期
关键词:涨幅用工工人

郎咸平

进入2011年,“用工荒”就伴随而至。而2011年的“用工荒”似乎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情况也更为复杂。农民工如今成了“香饽饽”,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城市为此拉开了激烈的抢人争夺战。

走到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

其实用工荒现在已经不是大家愿不愿意做事这种表面现象了,它所象征的经济意义,也就是中国要处在一个转型的十字路口。其实过去亚洲四小龙、日本都经历过用工荒,都经历过涨工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是一个模式,它们有一个精确的未来产业政策的导向,这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另一个就是我们所谓的香港模式,整天炒楼、炒股、搞泡沫。

现在中国就业难,用工荒,劳动力既富余又短缺。我们做过一些调研,发现工资其实有涨幅,涨是涨了,但是以富士康为例,昆山工人的工资大概为2300~2400元人民币/月,富士康在武汉工厂大概为2200元人民币/月,因此你发现工资在两地的差距非常小,大概不到5%,而之前是15%。而沿海地区的生活成本非常高,房租也高,物价也高,工资差距缩小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那就是说大量工人留在了中西部,这很可能促使东部的工厂往西迁,这就是香港地区模式的前奏。

我们在重蹈香港模式吗

我们知道日本的工资是非常高的,10年之间,日本工人工资涨幅了164%,远远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涨幅,可是同期的香港工资涨幅每年只有5.6%。这期间很多偷渡客到了香港,因为有了廉价劳工,所以工资的涨幅并不高,随之,香港的企业北迁,迁到广东,所以1996年做低端服装的港资企业就有40万家,而现在只剩下7万家。当时香港的工厂北迁到广东,和今天我们东部沿海工厂西迁到西部都是一样的。如果继续追求低廉劳动力,企业就不会转型,最后的结果会导致中国制造业迅速解体,在没有投资渠道的情况之下,赚了钱之后,企业老板只能像香港人那样炒楼炒股去。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中国已经是制造大国,其实我们只是代工,而真正的制造要靠“创造”。所以为什么美国工人每小时工资是22美元,德国是30美元,我们只有0.8美元,这就是缺少创造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附加值,如何提高工人的薪水,一加薪,企业就支撑不下去了。

前不久,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美国经济增长就依赖着制造业的带动。美国是个金融大国,但是他们的总统会说他们制造业是多么有意义,因为美国制造业保证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制造业所积累了大量财富,结果这些钱就浪费在一些不具生产力的虚拟资产上面,我国的制造业就彻底凋敝了。有专家评论,用工荒造成的沿海地区制造业衰退,比两年前金融危机的时候还要严重,这或许并不是危言耸听。

猜你喜欢
涨幅用工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最近一周涨幅最大的10只股票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