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脸谱对民族动画造型设计的影响

2011-09-30 01:33田建伟
艺术评论 2011年2期
关键词:脸谱动画民族

田建伟

中国戏曲脸谱对民族动画造型设计的影响

田建伟

在中国民族动画中,有很多家喻户晓的角色造型,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人参果》中的猪八戒和《葫芦娃》中的“葫芦娃”等形象。他们的面部都涂有图案或色块,看起来既熟悉亲切又别具韵味。为什么民族动画会出现这样的造型风格?这种造型风格的优点是什么?其借鉴来源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可以在中国戏曲那里得到解答,可以说中国戏曲的造型以及表演方式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民族动画。为廓清这些问题,并为丰富民族动画的创作方法论,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总结中国戏曲与民族动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角色的脸谱化,服装、道具、演唱的模式化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色,这种特色使戏曲的表现形式通俗易懂,并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为了塑造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在上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戏曲创造出独特的造型语言,尤其是京剧,按性别、身份、性格、职业及年龄的不同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是男性正面角色,分为“老生”、“武生”和“小生”等。“旦”是指戏剧中的女性角色统称,分为“老旦”、“正旦(青衣)”、“花旦”、“武旦”和“刀马旦”。“净”,俗称“花脸”,一般指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有文武善恶之分,气质粗犷豪迈,动作刚劲有力。“丑”俗称“小花脸”,指滑稽可笑的正面角色,或者可憎又可笑的反面角色,分“武丑”和“文丑”两类。“武丑”一般为侠盗义贼,“文丑”常演绎纨绔子弟、店小二、贩夫走卒等角色。在绘制脸谱时,通过颜色来外化人物的内在特征:红色用于表现忠勇、侠义、刚强的角色,如常遇春、关羽;黄色用于凶狠顽强的枭雄角色,如宇文成都;白色一般用于佞臣等角色,如曹操、秦桧;黑色用于刚烈、正直、鲁莽的角色,如包公、李逵;蓝、绿色用于暴躁、刚强、阴险角色,如窦尔敦;金色、银色一般用于神话角色,如后羿。

中国民族动画片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根植在这片中国戏曲的沃土中,民族动画的人物造型设计多借鉴戏剧人物的脸谱,这是中国动画与生俱来的重要特色。

“净”角之影响

1955年春,动画导演特伟等一批动画工作者胸怀“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的创作愿望,赴山东、河北、北京等地考察了大量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搜集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一年后,他们创作出被誉为开创中国民族动画先河的《骄傲的将军》,片中主角“骄傲的将军”形象借鉴了京剧的“武净”造型,师爷的形象采用了京剧丑角的脸谱造型。(图1)

图1 《骄傲的将军》中的花脸将军和丑角师爷

此后,由于《西游记》本身的艺术魅力和政治宣传的需要,继20世纪30年代绍剧猴戏《三打白骨精》和之后拍摄的同名戏剧彩色故事片,有关《西游记》的动画影片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1965年推出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张光宇先生在戏剧美猴王造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光彩夺目的孙大圣造型。在张光宇设计的孙悟空形象中,脸谱还不够生动,服装设计也过于接近“短打武生”的装扮。万籁鸣导演看后,觉得过于戏剧化,让严定宪修改。严定宪在“短打武生”的基础上将孙悟空进一步改进:眉毛设计成绿桃叶,脸颊为红桃形,便装改成腰系豹皮裙,头戴黄色圆帽,显得更加灵动可爱。(图2)

1981年,严定宪导演的《人参果》里,孙悟空面部依然是60年代的脸谱,只不过豹皮裙换成了虎皮裙,捆扎帽子边缘的结带被换成了月牙形“紧箍”。沙僧的形象则是戏剧中的“架子花脸”角色,红脸蛋加白色面额,脑门正中有一红圆,以象征他忠勇的性格。童子清风、明月和福、禄、寿三星属于“文净”范畴。他们的脸谱外化出其内在的性格:“清风”那张蓝色的脸说明他并不宽厚,脑门正中的“迂回的气流”表示他情绪的复杂多变;“明月”的黄色脸庞显得和善开朗,脑门上的“月牙”既代表他的名字,又表示他的内心纯净。福星是红脸,代表“洪福齐天”;禄星则是红、白脸,说明“禄”的来去不定。(图3)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诞生了一部动画奇作:《天书奇谭》。片中的袁公采用了“武净”关羽的脸谱:红色的络腮胡须,一双细长的丹凤眼,两道红眉斜插入鬓,脑门上则勾画了一个“文净”包公式的象征着刚正不阿的“月牙”。红色的脸庞和白色的衣物,象征“忠义”和“清白”。该片主角蛋生继承了袁公的意志,敢于和邪恶作斗争,他的额头上同样出现了“月牙”。(图4)

根据古典章回小说《封神演义》的记载, 二郎神杨戬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他神通广大,额头上有第三只眼睛,为“天眼”,能洞察万物。在中国民间传说《劈山救母》和古典章回小说《西游记》中,二郎神是反动统治势力的捍卫者。

扮演“二郎神”的“净”行演员化妆时要用布条把额头勒紧,把侧额皮肤往上拉,使眼睛和眉毛尽可能地竖立起来,再涂油彩,以传达“二郎神”的英武和凶狠。实际上,演员的眼睛怎么吊也不可能彻底竖立,而动画却可以随心所欲。《大闹天宫》中的二郎神造型就是在脸谱的基础上,将三只眼睛,包括眉毛,都画成彻底竖立。花脸的颜色采用白色和冷灰,突出他的阴险冷酷。其中的御马监是个浅薄粗鄙之徒。他有着棕红色的脸膛、大红色的倒竖眉毛、纵横两边的头发和胡子,这些都暴露出他的暴躁和蛮横。蓝色下巴和下撇的大嘴,说明了他的冷酷阴险。两只铜铃般的眼睛里,白色居多的眼球代表他跋扈嚣张的气焰。那身橙色的官服和腆胸叠肚的姿态,勾勒出一个狐假虎威的酒囊饭袋形象。(图5)

中国古代人物的具体形貌除了在古画中保存下来外,普通大众主要还是在代代相传的戏剧中,经常和他们谋面。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一提到某些角色,人们脑海中便马上泛起这些角色的脸谱。受此影响,在民族动画创作中,创作者们在设计角色,尤其是在塑造中国古代个性鲜明的人物造型时,“净”脸谱是使用比较多的一种造型手法,它的功能就是直取角色内心,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丑”角之影响

猪八戒贪嘴懒惰,爱说闲话,属于戏曲中的“丑”角类型。因此动画片《人参果》借鉴京剧的“丑”角妆,在他鼻子上设计了一个半圆形白色块。(图6)

类似的例子还有《天书奇谭》中的“县官”、“知府”、“店小二”、“地保”等形象。《天书奇谭》中的“县官”是典型的丑角,其脸型设计采用了京剧中的文丑脸谱。为了达到“尖嘴猴腮”的吝啬低劣面相,县官的脸型被夸张成倒三角形,眼部的设计吸取欧洲马戏小丑的 “十”字形眼妆,把“县官”的愚蠢可笑刻画得入木三分。为讽刺县官的贪财如命,其帽子左右的乌纱翅被夸张成两枚铜钱形状。(图7)

《天书奇谭》中,“店小二”的造型和动作令人联想到戏曲中的“时迁”脸谱及其表演。此造型手法来自京剧“文丑”行当中的“茶衣丑”(穿茶衣、围腰包的酒保、樵夫等)。“地保”造型则是将中国传统“武丑”脸谱色块区域进行反向处理,即原肉红色区域变成白色区域;而原白色区域变成红色区域,以突出其肥胖臃肿。“红色酒糟鼻”效果也得以强调,说明他是个庸碌无能的“酒囊饭袋”。(图8)

图8 戏曲中的“时迁”、《天书奇谭》中的“店小二”和“地保”

“旦”和“生”角之影响

“旦”角和“生”角在爱情类戏曲中一般充当主要角色,相当于现代偶像剧中的“美女”和“帅哥”。像迪斯尼动画中蜂腰肥臀的美女形象被“固化”一样,受“旦”、“生”影响的中国民族动画“美女”“帅哥”造型也偏于“固化”,远不如“净”角脸谱多变。

传统的“旦”角脸谱为水粉化妆,白色水粉打底色,腮红在鼻梁两翼和眼睛上下朝外渐渐揉开,眼线和眉毛均为黑色,前额、鼻梁、下巴均为白色(俗称“三白”)。动画造型中,“旦”角特征表现较明显的是《天书奇谭》中的狐狸精女儿,她属于“闺门旦”,其面部造型沿袭“旦”角脸谱绘制方法,即两团胭脂红晕染了两腮以及眼眶周围部分,樱桃红小口。“旦”角额头上的贴片装饰发型,经过缩小后形成她额头上的刘海。原“旦”角造型的大眼被拉成细长的盈盈媚眼,其眉毛造型则是借鉴了中国仕女画的造型方式。这种倒“八”字的眉毛使角色呈现出娇媚、敏感、忧郁的古典气质。(图9)

图9 戏曲中的“花旦”造型和《天书奇谭》中的“狐狸精美女”

受“生”角影响的民族动画造型是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中的7个葫芦男娃。他们的面部造型吸取“生”角的剑眉倒竖,虎目圆睁,印堂上一抹粉红直冲天灵(以此表达该角色“鸿运当头、英俊富贵”),这是典型的英武正派形象。葫芦兄弟造型并没全抄“生”角脸谱,而是将“生”的长眉缩短加粗,昭示葫芦兄弟们虽有勇猛健壮的体格,但缺少城府和心机;“生”角眼角的尾线在这里巧妙地演变成三个黑色竖向排点,这既保持了原“生”角眼廓线条走向鬓角的英气,也可理解成少儿那长长的睫毛。眼眉间的红色被挪到了腮部,变成了少儿健康的腮红,以此传达出葫芦兄弟年少英豪、果敢勇为的气质。(图10)

图10 戏曲中的“小生”和《葫芦娃》中的“葫芦娃”

结语

中国戏曲的发展早已非常成熟,以至于很难有所突破。演员只要按照程式化的造型涂画脸谱,再加上程式化的服装,即能让观众立刻明白角色的性格和身份如何。

中国民族动画在角色造型上,充分吸取戏曲脸谱这种内在性格外化的功能,但又并非直接照搬戏曲脸谱,而是根据故事的需要,将脸谱尽可能简化,保留其基本形态,再经过夸张浪漫的装饰手法处理,最后转变成适合自身需要的角色造型,于是散发着浓郁中国味道的动画造型手法诞生了。这种脸谱式卡通角色造型手法,承载着悠久丰厚的中国文化积淀,在过去的岁月里,受到了世界观众的好评。今天的世界动画影坛呈现出色彩缤纷的造型特征和造型手法。脸谱式造型,只是我们民族动画造型方法的一种,它代表着和西方迥然异趣的东方文化,用这种手法设计卡通角色造型,如同给动画片盖上了鲜红的中国印章,使我们在世界动画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动画人,我们应该珍惜、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让这种造型方法在新媒体技术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李 雷

田建伟:江南大学数媒学院

猜你喜欢
脸谱动画民族
我的动画梦
MINORITY REPORT
灶王爷的“脸谱”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
社交网络巨头“脸谱网”:我们如何浪费了时间?
民族万花筒
动画总动员
《脸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