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创业带富”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2011-10-21 04:42母光猛谢体坤
当代贵州 2011年32期
关键词:仁怀市农村党员党员

■ 文/特约记者 母光猛 谢体坤

“党员创业带富”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 文/特约记者 母光猛 谢体坤

编者按:一年多来,各地通过“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涌现出大批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优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要推广仁怀做法,积极开展‘党员带富工程’活动”的批示精神,全省“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工作现场会日前在仁怀市召开。究竟,仁怀市做了哪些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与反响?

从2010年5月起,仁怀市整体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以党建集结产业,鼓励党员创业带富;建立结对带富长效机制,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以多元创业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为农村党员搭建了可干可闯的平台,让广大群众有了可跟可学的标杆。

激活基层党组织内在动力

党建统领,增强农村党员“创业带富”意识。党员创业带富,创是基础,带是根本,共同致富是目的。仁怀市委明确以乡镇为主体,围绕“党委领航、支部领路、党员领头”,统筹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

明确思路后,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对农村党员的创业情况、行业特点及产业特色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参与到“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中来。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中的能人、经纪人结合自身特长,牵头领建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农户”、“支部+公司+农户”、“村企共建”、“社企共建”等经济发展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

当地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组织党员开展“走百家门、查百姓情、办百件事”专项行动,上门讲政策、查民情,鼓励党员领头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广大农村党员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创业技能、带富信息、项目指导等专项培训,不断壮大党在农村合作组织和协会中的力量。

通过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仁怀市催生了一大批具有新知识新本领的新型农村党员。这些农村党员想的是致富,谋的是发展,干的是创业,眼界更宽了,办法更多了,本领更强了。图为全省“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现场会期间,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石松江等参会人员在参观仁怀“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图片展。(仁怀市委组织部供图)

多元帮扶,提高农村党员“创业带富”能力。通过融资方式,解决创业带富的资金瓶颈,这是仁怀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一个重要特色。在资金帮扶上,对农业扶贫与开发、党内关怀帮扶激励、农民工创业扶持、青年创业就业等专项基金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与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合作解决融资难题,全方位支持、帮扶农村党员创业,目前资金总量达到了720万元。全市创业基金无息借款支持创业项目20个共150万元,享受贷款贴息的项目120个共1200万元,年均贴息100万元以上。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量身订做”金融产品,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以订单合同质押扶持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农民持有机高粱种植的“一纸订单”贷款800多万元创业,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在项目帮扶上,各部门统筹考虑安排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项目,对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采取项目捆绑、滚动发展方式,优先把农业基础设施、养殖小区、“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256个项目整合到“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中,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道路、用水、用电等困难问题。

据统计,通过技术和信息帮扶,全市共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乡土人才8.8万余名,选聘优秀农业专家、致富能手和其他农业实用人才,组建创业带富指导员队伍22支,与850户创业带富党员、创业带富积极分子结成对子。

建立长效机制,扩大农村党员“创业带富”效应。通过建立创业目标选择机制,根据广大农村党员的不同能力基础,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引导鼓励农村党员以市场为导向,找准着力点,选准创业路。广大农村党员以“经营型、创业型、实业型”分类细化创业目标,在创业中找准了定位,明确了方向。全市实施145个党员创业带富重点项目,其中经营型49个,创业型56个,实业型39个。五马镇屯山村妇女党员王道美发展创业型项目,养殖黔北麻羊300多只,带动40多户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全村养羊存栏4500多只,年均纯收入达100万元。

此外,仁怀市还建立了典型示范引领机制,每年评选10名“十佳创业带富党员”,命名10个“农村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点”,在全市进行宣传表彰。采取项目支持、政策扶持和选派干部驻点指导等措施,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种养加工示范基地,鼓励引导创业党员带头建立“参股型、服务型、帮扶型”党群共富联合体,努力形成党群共富的新局面。全市共建立了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暨党群“1+3”创业带富工程示范基地20个,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示范点50个,涌现了土鸡养殖、乡村旅游、草莓种植、生态烤烟、黄花产业等一大批典型示范基地,引领广大农村群众创业致富,形成了沿遵仁线、赤水河线、怀南线、怀北线的4条基层党建综合示范带。

党员成“排头兵”30万群众受益

通过“党员带富工程”的推广,在仁怀市1929名“能人党员”的带领下,7500余名农村党员争做经济发展的急先锋、排头兵,让当地逾30万农民群众受益,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观念大改变。二合镇双龙村的“蔬菜状元”徐支刚,广开思路,带领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精心培育了辣椒、西红柿等4个绿色蔬菜品牌,实现亩产逾万元,形成了仁怀名头最响的蔬菜专业村。长岗镇新庄村的“酿酒状元”黄元辉,结合全村群众户户皆有酿酒技术的实际,组织村民掀起酿酒和养殖热潮,形成了“酿酒-养猪-沼气”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型农业。合马镇农村党员田贵兴通过开办“羊肉馆”,探索出了“订单养羊”带领周围群众致富的新模式,由他免费给群众提供优质羊羔,等到群众的羊出栏时,再按市场价订单回收。

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以来,仁怀市90%以上的农村党员切身感受到如果自己缺乏创业致富能力,不能率先创业致富,在群众面前就会说话无力,底气不足,号召力不强,从而激发起创业干事的热情,使“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发展能力大提升。大坝镇簸箕坝村农民党员赵明海,领办有机高粱合作社,建立了1个创业带富党员帮1户特别困难户、带10户群众脱贫致富的“帮一带十”工作机制,使种植有机高粱成为全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产业。苍龙街道水塘村青年党员饶红,在自办企业致富的同时,组建高粱专业合作组织,采取“1+2”模式(有机高粱+蔬菜+脱毒马铃薯)增加复种指数,实现一季多产,亩产净增5000元,社员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通过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仁怀市还催生了一大批具有新知识新本领的新型农村党员。这些农村党员想的是致富,谋的是发展,干的是创业,眼界更宽了,办法更多了,本领更强了。许多党员能人和企业业主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驾驭企业、搏击市场、赢得竞争的本领明显增强。全市有1500人取得各级各类培训证书,有2000多人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党群关系大和谐。“过去信息不灵,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不出家门就可以随时了解到市场行情。”鲁班镇尚礼村党支部书记徐富权说,自从村里开通“农民网吧”,村民在网吧随时登录农业部门的网站,适时掌握病虫害情况,根据农业专家的指导进行防疫防治,还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与专家交流互动,给大家带来了实惠。茅台镇上坪村开通了“连心广播”,定期向群众宣传发布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像一根纽带,把党员干部和党员群众结成创业致富共同体,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创业风险自己担,创业收益大家享。通过开展技术援助、协调解决资金、传授管理经验等形式,党员为群众创业搭台子、找路子、出点子,拆除了“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

“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农村经济大发展。坛厂镇桑树村党员致富能手徐隆燕,带领父老乡亲养殖生态土鸡,带动全村走上了致富路。学孔乡高峰村依托党员大户能手,发展特色产业,建成近万亩黄花基地,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后山乡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组建烤烟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种植生态烤烟1200亩。合作社理事长杨启仁说,走“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集约化经营致富,合作社承担了风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通过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基地不断扩大,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积极探索党员群众共同致富新模式,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推行“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入股到合作社,使他们在合作社的运作中赢利致富。全市已成立养猪、养鸡、养牛、养羊、养兔、种烤烟、高梁、经果林、黄花等专业合作社120家,有3500多户农户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其中党员300余人。各地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后续产业,实行订单种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责任编辑/尹辉)

猜你喜欢
仁怀市农村党员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仁怀地方酒企2019年产量23.6万千升
中国酒都·贵州仁怀食品生产许可证(SC)获证酒厂名单(截止2019年2月11日,共506家)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党员标准是什么?
仁怀市关工委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活动
多措并举调动农村党员积极性
富裕县 设立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