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聚合技术的医院感染实时监测机制应用研究

2011-10-23 05:26顾宝军夏洪斌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6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预警耐药

◆周 全 张 群* 顾宝军 夏洪斌 殷 瑾 陆 燕 王 奕

周 全1 张 群1* 顾宝军2 夏洪斌1 殷 瑾1 陆 燕1 王 奕3

1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 200003

2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上海 200040

3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上海 200032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医院感染事件频发,细菌耐药问题愈演愈烈,使得医院感染控制成为医疗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改进与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应对感染突发事件的预防体系,是很多医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均非常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但大部分依然停留在手工管理水平上,部分使用信息系统的医院也仅仅是解决感染病例的上报问题,传统的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2]。因此,充分运用医院计算机系统,形成网络化医院感染预警——报告——处理控制体系,是当前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也是有效预防感染暴发的必然要求[3]。

大多数医院信息系统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Information System,HIS)。这些信息系统包含医院感染管理所需的大量数据,为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测和预警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提出的信息聚合技术,是单向的聚合过程,重点在于从大量的无关信息中聚合出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信息,以形成一个多维度的医院感染监测模型,实现全院感染病例主动发现机制,有效地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践表明,利用信息聚合技术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从源头上杜绝医院感染的流行与暴发,以确保医疗安全。

1 感染信息聚合的实现

医院感染监测预警机制需要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临床数据分散在多个应用系统中,包括HIS、LIS、RIS、手术、物资等,这就需要通过信息聚合来梳理临床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

不同医院信息管理和临床系统具有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和数据结构,应采用一种通用的能兼容不同系统的信息聚合方法实现数据聚合。通过数据聚合将数据聚合到独立的数据库中,以建立医院感染模型的数据集。数据聚合服务采用网络服务(Web Services)方式,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性要求。

针对医院临床数据分布和异构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建立不同的数据接口适配器,再通过数据采集服务收集医院感染监测需要的数据,实现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数据库。如图1所示。

2 监测模型的建立

通过聚合形成的大量数据,并不能直接用于医院感染的监测,因此需要建立医院感染实时监测模型。监测模型是指对于医院感染疑似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等医院感染监测对象执行判断的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是规则可调整的,以满足不同医院,或者同一家医院不同科室的需要。通过预警规则,实现对医院感染疑似病例的实时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抗菌药物监测、目标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和综合性调查。

3 感染管理与临床的整合方法

由于多种信息系统并存,因此,与现有运行软件系统的方便集成便成为重点。根据职责不同,本系统采用了C /S、B/S两种不同的架构。

3.1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

需要提供全面的实时监测数据,以及报表统计分析功能,作为职能工作平台,互相操作要求相对较高,采用C /S架构。

3.2 临床医生/护士/医技

为方便医生在统一的工作平台上操作,采用B /S架构,并嵌入到现有的临床系统中,方便医生登录,集成代价相对较低,且不用提供多种系统间的接口。

图1 数据聚合服务示意图

图2 感染病例主动监测

图3 感染预警病例查询界面

4 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4.1 感染病例主动发现机制

根据医院感染模型自动定位感染疑似病例,可以方便临床和监控部门及时获取有感染倾向的病例,初步筛选后可直接通过网络上报。该模块的推广,有效解决了感染病例漏诊和漏报现象,并为提前干预提供了数据支撑,从源头上预防了感染暴发的可能性,见图2、图3。

4.2 抗菌药物监测

系统主要从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2个方面实施监测和管理,为临床提供直观的数据和图表,为合理使用抗菌物、减少细菌耐药提供科学依据。

4.2.1 抗菌药物管理方面 对全院病人所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可及时了解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重点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测和干预,监测预警超标病例,实施在线提醒并干预。

4.2.2 细菌耐药监测方面 对全院病原菌实施监测,根据多重耐药预警模型,主动发现多重耐药病例,并发出“隔离”提醒,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传染机会。

4.3 目标性监测

从数据收集到资料反馈,实现了ICU和手术部位全过程自动化管理,大大减少了临床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手工录入和统计工作。同时按照时间、科室2个维度形成的直观的统计图表能直接反馈至相关科室,提高了科室主动参与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的意识。

4.4 环境卫生学监测

以电子申请单形式向微生物室发送监测指令,微生物室将监测结果以电子报告形式发送至监测科室,监测科室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减少了手工录入、粘贴和统计过程。

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应用于医院感染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了感染(疑似)病人在临床和管理两条路线上的全程监控(见图4)。

5 讨论

目前国内有些医院信息系统(HIS)已经提供了医院感染管理部分,也出现了医院感染软件[4]。这些软件提供了医院感染管理和分析功能,其中医院感染管理是基于录入和上报来实现的,部分系统能与HIS对接,解决录用问题。但这些系统均未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一个监测机制应是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根据预警条件,自动获得医院感染预警数据。而目前,国内尚未建立预警和监测机制的医院感染管理应用系统。

图4 医院感染过程管理流程图

据文献报道[5],国外有些医院已经建立了基于海量临床数据的医院感染控制系统,以及基于信息发现技术的医院感染监测网络系统。而国内由于医疗信息系统尚未标准化,这些系统均无法应用。因此,本文提及的信息聚合实际上内部有一个标准的映射规则,以实现将非标准化的数据映射到计算机能识别的数据集,利用本文介绍的整合方法,将有助于解决区域化的医院感染监测和预警难题。

基于信息聚合技术的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利用数据聚合技术,实现医院感染相关敏感数据的聚合,并通过数据的模型化处理,实现对全院病人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其监测因素维度覆盖面广,可以自动锁定医院感染的疑似病例和疑似因素,并发出预警信息,便于管理部门和临床部门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医疗安全。同时,本系统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LIS以及血透室等部门实现界面整合,在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之间搭建起交互平台,使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全院共享,促进了科室主动监控意识的形成,提升了感染管理质量内涵。

[1]茅一平,任 玲,周 宏.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2):72 -73.

[2]冷金昌.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设计[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06.

[3]江 英,陈南升.运用计算机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必要性[J].武警医学院学报学报,2003,12(6):476 -477.

[4]张京利.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55.

[5]Jamia.Development of a Clinical Data Warehouse for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2003,10(5):454 -462.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预警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