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特征研究

2011-10-25 12:36赵金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乒乓球规则运动员

赵金花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北保定071000)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特征研究

赵金花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北保定071000)

乒乓球是一项速度快、变化多的隔网对抗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战术,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十一分赛制实施以后,运动员之间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差距日趋缩小.运动员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拥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本文从心理状态内涵着手,分析十一分赛制实施后运动员心理状态变化的特点及心理状态具有的一般特征,讨论形成良好心理状态所具备的基本要素,以便在比赛中更好的调控心理状态,创造优异成绩.

心理状态;特征;乒乓球;运动员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术精细且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随着对抗情境的不断变化和双方比较的改变,运动员会不自觉的产生多种心理状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斯所指出的那样:心理状态将抑制或增进运动操作.换言之,产生了愉悦的心理状态将有助于运动技战术的发挥,而产生紧张或焦虑的心理状态将抑制和影响竞技水平.很显然,对于乒乓球运动项目来说,不良的心理状态将导致失败.因此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调控,将直接影响整个比赛的结果[1],随着现代竞技运动的高度发展,各国教练员都利用一切手段最大程度地挖掘运动员的各种运动潜能,通过科学的训练,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在身体与技战术方面已相差无几,某个打法占压倒性优势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任何运动员要想在大赛中常胜不败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运动竞赛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已起到了左右整个比赛胜负的作用,在高水平选手的对抗中更是如此[2].因此,促使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和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已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比较关心的问题.

1 规则改革后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状态变化特点

2000年—2001年国际乒联连续推出三项规则改革,这些改革使得乒乓球选手之间差距逐渐缩小,这就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十一分制”的实行,对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有了较大的影响[3].2001年国际乒联在第47届世乒赛上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修改,把沿用了近百年的每局比赛21分制改为每局11分制,于2001年9月1日起执行.这一规则变动对乒乓球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运动员的多方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规则修改后要求运动员较快地进入状态

由于21分制比分相对较多,如果开局不利,因中局较长,还可能有较多的机会扭转被动局面,反败为胜.改为每局11分制后,中局阶段明显缩短,这就使得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机会大大减少.因此,新规则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一开始,就力争迅速进入最佳状态,较快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这对运动员自身技术、战术、心理的动员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主要的还是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在比赛中将显示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1.2 规则修改后使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大

“每局11分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使每局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大.一方面,每局比赛的比分较多,则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的机会也较多,每局比赛的偶然性就相对较小.改为每局11分制后,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的机会减少.因此,每局比赛的偶然性必然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任何比赛过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在乒乓球比赛中常见的偶然因素有:擦网球、擦边球、裁判的误判等等.每局比分的减少使得这些偶然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增大.相应地,这些偶然因素也会影响到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如在局点时,突然对手打了一个擦边球,将比分扳平,这多多少少会对本方队员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状态上的训练,尤其是规则改革后对于处理关键球时的心理状态的研究和训练.即无论在任何时候,使运动员都应该保持一种流畅的心理状态.

1.3 规则修改后,平均每场比赛的局点更多

新规则下,每场比赛的平均局数更多,局点也就更多.局点的增加一方面使得比赛更加激烈,更有观赏性.另一方面,局点越多,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处理关键球的次数也就越多.因此,对运动员处理关键球时的心理状态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运动员能在关键球时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对关键球的处理能力,从而提高比赛战胜对手的机会.

2 训练过程中心理状态具有的基本特征

2.1 运动训练中心理状态的内涵

训练中的心理状态是一项既复杂多变,又比较稳定而且在某种情况下会提高或降低机体生命活动能力的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是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又只能保持不长时间的心理现象.各种心理状态是与人的思维、情感、动机以及对己、对人、对物的态度有关,是相当复杂的心理现象,在某一时间里相互结合,就构成了人的情绪[4].在构成情绪的各种心理状态中,其中总有一种是占优势,即主导他们的,它会使人的精神面貌带上某种明显的感情色彩.如果这种占优势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一种积极增力作用,最适宜完成某种活动.在运动训练中,能使运动员具有高昂良性的训练热情,对枯燥的训练内容不感到厌烦,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兴奋性,这样的训练心理是我们所期望的最佳心理状态.相反,占优势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一种消极减力作用,则会削弱思维活动和机体的活动能力,影响着各种技术动作的完成.在训练过程中,可因运动员心理别扭和苦闷而表现出对训练的态度冷漠、精神不振、完成技术动作质量不高、出工不出力等一系列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心理状态.据观察与分析: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使运动员的各种生理指标发生良性的变化,神经系统的兴奋有利于肌肉的协调运动,血糖的进一步动员使机体出现疲劳的时刻推迟,运动技能达到或超过原有的水平.而不良心理状态会使机体各器官处于惰性状态,缺乏正常的兴奋性,肌肉活动能力下降,应变能力差,疲劳产生较早,在完成技战术动作时表现为质量差,灵敏性差,易发生伤害事故.由上述两种心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能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的好坏,所以“心理状态延续时间通常比较有限,但却能影响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影响人的全部活动.另外,心理状态不同于心理过程所具有的流动性、波动性等特点,也区别于个性特征所具有长期的高度稳定性特点,而是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两者之间的心理活动.因此,研究运动员的心理,掌握、预知心理活动的规律,如何改善和有效调控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以期获得最佳训练效果,对提高训练水平、掌握运动技能都具有一定的意义[4].

2.2 训练过程中心理状态具有的一般特征

2.2.1 心理状态的迁移

心理状态迁移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另一种心理状态.这种迁移具有两面性:可能会带来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可以导致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教练员在训练中方法不对,言语不当,练习内容单调等,使运动训练枯燥乏味,都可能导致运动员心理迁移,出现厌烦等不良心理状态.及时地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灵活调控好自身的一言一行,利用心理状态迁移的杠杆,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这对科学地训练和不断的提高训练成绩是非常有益的.

2.2.2 心理状态的相对稳定性

训练过程中,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往往不会一下子消失,要保留一段时间.当然,能尽快地克服不良心理状态是最好的,但也要讲究方法与时机,如操之过急,会欲速则不达.

2.2.3 心理状态的差异性

由于人的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兴趣)、个性倾向性(品德、世界观等)各不相同.因此,相同的环境影响作用于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结果.在训练中,同一个练习,每个队员所表现的态度都是有差异的;有的喜欢做这个动作,有的较喜欢,有的一般性,有的不喜欢,甚至讨厌.这样,他们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及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如教练员能及时地给予队员以良性的刺激,经常鼓励情绪较低落的队员,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训练的信心.这样,那些不喜欢甚至讨厌做该练习的队员和其他队员一样,也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的技术和动作.同时教练员也要注意区别对待,达到共同提高.

2.2.4 情绪的感染性

情绪除自己本身带有感情色彩外,还能互相感染.个体的情绪会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而个体的情况也会给群体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个体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时,其影响程度更大.这种情况就是情绪的感染.

3 形成良好心理状态应具备的要素

3.1 目标——明确、具体又具挑战性的操作目标.

3.2 动机——为追求目标而形成的强烈适宜的比赛动机.具体表现为跃跃欲试渴望参赛.

3.3 情绪——高昂而稳定的竞争情绪.表现为精力充沛、积极振奋、心怀愉快.

3.4 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迎接战斗、克服困难、有能力表现出自己的实力.

3.5 思维——以积极有序的思维保证头脑的清醒.去想自己能表现(技战术动作)什么,不想自己能得到(结果)什么.3.6注意——将自己的注意合理地集中或分配到具体的操作程序之中.

一般来说,抓住以上几个要素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就能达成比较理想的赛前心理状态.同时,能按下图所示调节好目标、期望水平和思维三个环节的话,就能把比赛所带来的精神压力转变为争取创造比赛佳绩的动力.

4 结论

4.1 新规则实施后,使得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大,每场比赛的局点增多,这要求运动员不仅要较快地进入比赛状态,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

4.2 心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心理状态具有流动性的特征,如果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中经常出现良好的心理状态,那么这种经常出现的良好心理状态就有可能转化为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并会为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发挥水平提供保证.

4.3 良好流畅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根据乒乓球运动当前在规则不断改革下的新发展和项目本身的独特特点,将流畅心理状态引入乒乓球运动的研究中,会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乒乓球运动成绩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1〕李进.论乒乓球运动员的情绪控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

〔2〕李进.情绪调控.注意指向[J].中国体育科技,1994(10).

〔3〕沙拉拉.我对规则的改革到此为止[J].乒乓世界,2001(6).

〔4〕龚智敏.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浅析[J].浙江体育科学,1996(1).

G846

A

1673-260X(2011)01-0128-02

猜你喜欢
乒乓球规则运动员
乒乓球悬浮术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跳舞的乒乓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靠拢的乒乓球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