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1-10-27 07:54吴杰莹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德育课笔者德育

吴杰莹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广东 广州 510110)

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吴杰莹

(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广东 广州 510110)

德育课是中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中职德育课程的弊端,笔者在实践中从德育课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索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以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

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实践探索

关于有效教学含义的界定,人们一般从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的发展两个方面考虑。张璐教授对有效教学做了定义: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长期以来,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存有厌烦情绪,“沉闷”、“枯燥”、“无聊”等是学生进行课程评价的常用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陈旧,与现实相脱节;二是重理论说教,忽视情感交流;三是讲究政治性,忽视德性培养;四是知行脱节严重,违反德育基本规律;五是重外部灌输,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政治课”改为“德育课”。2008年,课程改革将现行的4门必修课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和《哲学与人生》。这就意味着中职德育课不仅仅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更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凸显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价值。中职德育课是育人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功能不可替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一番思考。

科学定位德育课程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课程目标就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各门课程教学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了中职德育课程应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内容。

由于中职一年级属于入学适应阶段,学生对新环境还很陌生,一切要从头开始,对前途比较迷茫,课程目标着重于认知明理,打好学生思想基础。中职二年级属于成长发展阶段,学生已适应了校园生活,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就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信念。中职三年级属于成熟定型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素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时应该把所学的知识外化为行动,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笔者结合学校培养任务,建立了各年级分层递进的德育课程目标。贴近学生、各门德育课程要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各门德育课可渗透的德育内容如表2所示。

全面渗透德育课程内容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意见》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笔者根据德育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确立德育课程的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

实际上,以上的德育内容在每个年级每门课程都有涉及。笔者认为,每个年级仅仅涉及一、两个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德育课程内容的六方面应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因此,要充分挖掘各种德育资源并加以提炼,把握德育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表1 各年级分层递进的德育课程目标表

表2 各门德育课程的内容渗透表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补充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是促使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这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归宿。校本教材对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在二年级学习了《职业道德与法律》,但教材内容带有普遍性,更多的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针对三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和社会挑战的现实,笔者在三年级设置了《就业·创业》校本课程,编有“当你开始财经职业高中学习生活的时候”、“财经人员的基本职能与职业素质”、“财经人员的职业道德”、“正确对待劳动就业”、“择业方法与技巧”、“就业后的适应”和“起步创业人生”七个专题。可以说,校本课程注意了学校办学实际、专业特色以及学生的需求,是一、二年级教材的具体化、针对化,侧重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让学生具备就业、创业素质,培育健康就业心理,正确选择职业或自主创业。

精心研究德育课程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导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生作为德育过程中一个“活”的因素,作为有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主体,有其自身的需求、自己的逻辑和不容替代的地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基本实现“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转变,着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德育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设置具体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探索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学习“政体”内容时,由于政体是个很抽象的名词,笔者要求八组学生分别搜集八个不同国家的政体资料,通过分析汇总从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本质。把抽象的知识放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小组讨论法 它是指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启发、引导,从而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例如,说到财经人员的职业素质或职业道德问题时,笔者组织学生分组走访有关金融或财会单位,听领导员工现身说法,了解财经人员的职业要求,然后各小组收集资料,明确分工,汇报成果,谈感想。这种做法融合了研究性学习法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其好处在于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关键的是基本可以达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的境界。

“请进来”的方法 邀请历届毕业生或社会上有为人士来校作报告或座谈,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笔者每次给一年级新生上第一节课时,肯定会邀请毕业生回校参加座谈。由于新生刚进入职中学习,对自己的专业和前景很迷惘,有的学生甚至很自卑,通过师兄师姐的亲身经历及列举大量的成功事例,学生会感到信心百倍,肯定自己的选择,从而认识到只要树立目标,掌握专业技能,读职业高中也会有成功的一天。

演讲或辩论 学生喜欢热闹,演讲和辩论是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口才,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笔者曾开展了以《中职生适宜股票投资吗?》为题的辩论课,八个小组以抽签的形式确定四个小组为正方另四个小组为反方,资料自行准备,事前笔者对他们进行辩论技巧的辅导。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辩论,他们都异常兴奋。有学生在总结中说,“辩论充分激发了我们的创造热情,给了我们一个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和学以致用的机会”;“股票投资的辩论会从准备资料到辩论会正式开始与结束,都是我们每个人亲自动手,我们获得辩论技巧之余,也意识到应该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主题讲演与辩论法的优点在于有助于强化教学任务,学生在准备讲演和辩论的过程中必然会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对主题的背景和意义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就会提高对德育课的兴趣。

知识竞赛法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穿插知识竞赛类活动,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讲“国家制度与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笔者把过去低效且枯燥的讲授转化为竞赛形式,把课本中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基本国策等知识转化为必答题、抢答题等竞赛类题型,并且在内容上适当扩展。知识竞赛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几乎忘了学习理论的枯燥和乏味,在既有竞争又有娱乐的气氛下学到了知识。

社会实践活动法 在模拟(仿真)环境或现场中实施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使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还可真正实现边理论教学、边实践训练、边学边做的“理论与实践一体”的目标。例如,讲“创业”一课时,笔者结合了学校德育传统活动——学雷锋集市活动,让全班学生回忆活动过程。学生亲自实践后已对创业有了很深的印象:经过这次创业体验,我们都明白了创业是怎么一回事;创业的成功与意志品质、敏锐的商业意识、科学的经济头脑、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相联系。德育课教学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走访、参观,让学生真正地体会社会,体会生活,将学过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深化和修正自己的知识体系。

改革完善德育课程评价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评价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他认为人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都具备了以上八种智能,是多元,不是单一的,所以用学生某些智能评价来代替学生智能的全部,这种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且对学生也不公平。

笔者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从以下五个方面多元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1)学习态度、职业素质,以评价学生行为规范。(2)期末开卷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要注意的是考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例如问题“所学专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是什么?”既可以考察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又可以考察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3)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谈到“创业”这个问题时,让学生分小组采访一些成功人士。学生听取他们的创业经验,亲自了解创业的艰辛和创业必备的素质。活动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的过程。(4)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以评价学生收集、选择、分析信息的能力及写作能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需要写报告,分小组进行全班汇报,这样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5)口试,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如课前“一分钟时事导播”和“一分钟即兴演讲”都是笔者经常采用的方法。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得到恰当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数据。一年级、二年级的学期评定主要是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其他四个方面采用平时考核,其权重为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素质(权重0.2),社会实践活动(权重0.3),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权重0.3),口试(权重0.2)。三年级学期评定内容及权重为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素质(权重0.2),期末闭卷考试(权重0.2),社会实践活动(权重0.3),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权重 0.2),口试(权重 0.1)。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设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使德育课程真正成为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塑造个性、完善人格和培养能力的课程,是每个德育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1]邝丽湛,等.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潘永庆,等.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加里 D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5]刘宝民.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6]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G711

A

1672-5727(2011)05-0047-03

吴杰莹,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德育课教学。

猜你喜欢
德育课笔者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老师,别走……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运用对话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浅谈对话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