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以报纸等平面媒体为例

2011-10-28 09:55平顶山学院许佩佩
河南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平面媒体报纸思维

平顶山学院 许佩佩

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以报纸等平面媒体为例

平顶山学院 许佩佩

现在,很多人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新闻,传统的媒体方式已经受到了严重冲击,新的传播方式和互动形态对纸质媒体的读者分流严重。互联网的便捷性和迅达性让平面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们颇为头疼,怎样创新采编工作,回流读者群,是报纸等平面媒体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平面媒体不仅要从“内容为王”的观念中寻求突破,还要从思维、体制和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一、平面媒体将走入视觉驱动时代

环顾四周,不仅仅是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在接二连三地革新,报刊亭的展台上,形式各样的封面图式,甚至漫天发放的宣传单和平面广告也都昭示着一个读图时代的来临。

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报纸行业就被认为进入了一个所谓的视觉驱动时代。我们通常认为报纸的竞争力有3方面,一是报纸的内容;第二个就是报纸本身的营销,比如它的发行,它的定价等;第三个方面,就是报纸的信息传达水平,也可以说是报纸的视觉化传达水平。这是有几方面原因的:一个是受众的变化。受众渐渐倾向于直观的、感性的、跳跃式的、浏览式的阅读方式,显著不同于以往几百年间报纸提供给读者的那种基于逻辑的、线性的、以文字为根本的阅读方式,这个变化被称为视觉转向,就是说读者更倾向于以形象化的方式接受信息。二是跟技术的进步有关系。并不是说报纸在过去几百年间采取非视觉化的方式就是一种合理的,而是因为以前它只能那样,因为无论是影像的生产技术还是整个设计与制版的技术,方方面面制约了它,使得报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充分施展视觉传播的空间。三是跨媒介的影响,电视与网络媒介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报纸的视觉化。

新媒体的最新发展趋势是以读者和市场为导向、以平台为基础和以技术为推动。这些都要求传统媒体用全新的观念和方式进入新媒体,虽然平面媒体目前已经采取了“报网互动”、“数字出版”等媒体理念,但依然是从传统媒体出发的发展理念,尚没有从新兴媒体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必须进行创新,而视觉革新将是第一步。

不可否认,我们其中的大多数人是视觉动物。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缺少的不是读者,而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手段。视觉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具体来说,视觉思维支配下的视觉传播,主要包括新闻摄影、图片编辑、信息设计、版式设计等。不单单如此,其实文字传播中也有视觉思维在起作用。

美国有一个大学做了一个实验,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平均时间是0.71秒,也就意味着如果你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动人、吸引读者眼球的话,可能你所有的工作都白干了。也正是基于此,对于编辑、记者来讲,评价一个人工作的好坏不是孤立地把作品放在那里,接受评判,重要的是能否在读者的注意力普遍是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下,在第一时间唤起读者的注意,而好的标题和图片都兼具着这样一种引人瞩目的功能。

二、信息设计来袭,采编业务多元化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罗伯特·诺克伍德——SND的发起人,就提出了在报纸里面必须引入视觉思维,而不是传统的文字思维来采集、组织、传达信息,因为这样做效率更高。于是,在这个新思维的引导下就诞生了一种新的媒体工种——信息设计。它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编辑和记者的综合素质,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产物。

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看报纸是一个消磨太多时间的形式,太多的花哨的形式,只会提高他们的时间成本。另外,有些报纸很多的版面里面都是非常长的文章,编辑他会假想这个东西读者会把它从头到尾读完,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因为正常的阅读是,人们只有先注意到一个东西,产生兴趣,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关注具体的报道,进入编辑所期待的阅读状态,可是片面的文字思维所做出来的版面,在一开始就让人望而却步了,黑压压的文稿,似乎提供了很多信息,可是因为忽略了第一个阶段,即视觉吸引,信息最后被读得很少。

一个报纸的编辑方针、组织架构,到信息的整个采集、组织、传达这样一个流程,以及最终体现在报纸版面上的视觉产品,都必须保证视觉思维的在场。而我们绝大部分的平面媒体实际上只有一个采编体系,那就是文字采编体系,即使设几个摄影与美术工作人员,也是没有独立性的,没办法在这个体系里面去抗衡博弈,当然也谈不上好的协作。其实,在整个中国报纸出版体系里面我们拥有图片编辑,拥有专业的美术编辑也就十几年时间,虽然我们也意识到在整个报纸出版体系里面需要使用更多的照片,要图像化处理,但是在整个编辑部里面起作用的实际上还是传统的文字思维。文字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视觉思维严重缺席,整个运作过程就不能事半功倍。因此,建立一个理性的、科学的专业流程与专业标准极其重要。

信息很多时候不见得只能通过白纸黑字这样一种严肃的逻辑方式来传达,信息也可以用一种图像化的、直观的、整体感的方式来呈现,信息设计其实就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有些信息可能不适合用线性文字写作方式来传达,或者用这种写作的方式来传达效率不高,或者说难以吸引人,所以我们要引入视觉思维,尝试视觉化的处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进行革新的同时,不能忽略了信息传播这个主因,太把图片当回事。图片充其量只是整体传播中的一个环节,虽然它是整个视觉思维中最强有力的,也是最直接的一个代表,但是它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只有充分融入整个信息传播体系与流程,才会更有价值。

三、立足市场,传统采编强势入驻新媒体

一种媒体,如果只有新闻或资讯一定是不够的,一定要有新闻和价值观的结合才会具有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品质,才能得到认同和共鸣。新闻记者和编辑人员不仅是信息的收集者和发布者,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工作者,迎合社会趋势,在新媒体时代谋得一席之地也是现代媒体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刚刚崛起的南方都市报就是这样一个媒体创新的范例。第一,创新采编业务。策划了“一日看百年”等一系列成功的选题。第二,创新营销模式。比如他们创新直销模式,通过建立直销模式,为广告客户提供一对一专业的、深度的服务。在直销模式下衍生出来了“媒介顾问”概念,即“报人、广告人、营销人”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再如他们创新广告策划。一是首创香味报纸、报纸袋面广告。二是报企联动。如华南板块浮出水面的策划。三是节点策划,如“国庆消费特刊”、“五一购房行动指南”。四是广告杂志化的大手笔。如《主流生活画报》将所有行业广告一网打尽。五是首创广告杂志化。如《星河湾生活杂志》。六是广告专题化。如五叶神“香烟革命”专题招商、万科《东西对话》。七是厚报标杆。500多版的《成熟2004》大型特刊,7城同时上演。八是媒体整合。比如与深圳电视台、深圳电台、搜房联合举办2届“深圳立体房展”。第三,创新数据库营销。一是读者数据库。精心筛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的7万名三高读者建立读者数据库。二是客户数据库。庞大的优势客户群体,均为企业的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三是发行渠道。南都在珠三角建立起庞大、密集的发行网络,全面覆盖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第四,创新企划推广。一是展会经济。如中国南方汽车展、中国(南方)数码生活展、中国(南方)现代生活展、广州首届住博会暨都市购物嘉年华。二是美丽经济。如2003年南方都市报“深圳宝贝”年度评选、2004年南方都市报“深圳小姐”年度评选、2004全国汽车模特大赛广东赛区评选。第五,创新行业高峰论坛。主要有:中国旅游(韶关丹霞山)国际论坛、中国酒业财富论坛车坛奥斯卡、广东通信节/金牌户型评选、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中国十大营销人物/事件评选、世界品牌大师麦奎尔广东行、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中国行。

综上,南方都市报已经尝到了新技术在采编业务中发挥的特殊作用。2010年2月,南方都市报给800名采编人员配了最新的苹果手机,希望通过这个载体来打造一个移动采编和移动办公系统,同时通过这个终端在新媒体的发布上,抢得一些先机。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传统报业在新媒体读者中的形象。由此可见,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平面媒体报纸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探究平面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让平面媒体报道体育赛事“活”起来——以2016年世界单板滑雪锦标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