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分析

2011-11-01 06:11菏泽学院音乐系山东菏泽274000
大众文艺 2011年6期
关键词:织体和弦陕北

石 莹 (菏泽学院音乐系 山东菏泽 274000)

浅谈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分析

石 莹 (菏泽学院音乐系 山东菏泽 274000)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王建中创作的陕北民歌钢琴曲中其中的一首,是根据传统民歌信天游《红军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创作而成的,同时表达了陕北人民热泪欢迎中央红军热烈的场景。乐曲是一个复三部曲式结构成,两个主题出自同一首陕北民歌,节奏速度有着鲜明的对比。

王建中;陕北民歌;钢琴曲式;音乐分析

一、作品的结构分析

复三部曲式。引子(1-6小节):旋律悠长,宽广。A乐段(7-27小节):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幅陕北景色; B乐段(28-98):突然转入热闹场面其。中有包含B1、B2、B3小乐段。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A乐段再现(99-111小节):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结构图示如下: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了乐曲的三个部分中都带有了变奏曲式的一些特征,其中结构较大的中部是由变奏曲式写成。整首乐曲在调式性上具有统一性,并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同时采用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同变异性五声式和弦的复合,描绘出了灿烂明媚的陕北风光。同样在该曲高潮部分,用三度叠置的三和弦七和弦同二度四度叠置的五声式和弦复合,使和声音响更加丰 富多彩而民族风格得到强化,音乐效果热烈、奔放。

二、作品的音乐分析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钢琴作品,它的引子部分由两部分组成的,并采用了自由散拍子的节奏。前一部分是一段的大的琶音和弦,旋律就隐藏在了其中。这段旋律构成了典型的五声风格。在起伏的流畅的琶音织体中并使用了分解下属七和弦,在这个和弦里宫音代替了三音。开头采用了笛子的声音调来释放出了信天游音调,商音、徵音、角音组成的分解和弦所以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

A段的主题形象鲜明,采用了民族调式商调式,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二乐句结尾和声织体很丰富,旋律热情大方节奏平稳,运用多处切分节奏以及连续的切分音,表现了风格特征,和声朴素抒情。A-段的旋律音调与A段基本相同在织体写法上原单线条旋律被丰富成为和弦式的八度旋律,得到了很好的扩展,主题第二小节长音伤的装饰有了很细微的变化,左手的八音符代替了装饰音,右手的四度、五度增加了大二度的偏音。

音型节奏灵活多变。B部分中的音乐情绪转变大,首先有模仿锣鼓的音调加强了喜庆的气氛,使音乐形象充满了活力,使AB部分音乐形象对比加大演奏时要突出欢快的旋律舞动起来。B部分的主题及其三次变奏把乐曲情绪的对比发展推向高潮。B段在规模上相当于奏鸣曲的展开部,B段在主题上陈述采用弱的力度旋律在高音区低声部和弦进行伴奏。主题分两部分,一部分以柱式和旋为主开头明显重音后一部分用了断奏分解和弦。

第一变奏的旋律在低音声部,以mf弹奏出来,第二变奏对主题旋律进行了加花在高音和低音区交替出现,高音区旋律轻柔朦胧的色彩。结尾处织体拉宽用离调和旋引出第三变奏。旋律果断干练浑厚,织体慢慢引出再现。再现部用了动力型再现的手法,气息宽广音乐流畅抒情,用了八度伴奏长音的分解和旋。这段的主题用了徵调式,使和旋有了宫调式的变化主调明亮有力。

左手用了五个八度宽广的琶音展现了壮阔的场景配上右手热情舒展的旋律展现了渊源的历史。左手隐藏了复调与右手旋律很好的呼应感应尽量有所突出。A部分音响清淡透明,动态的长颤音及由上而下快速的经过陪衬使旋律显得格外美丽乐曲以信天游的音调在琶音奏法和旋的陪衬下而缓缓结束了。

三、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作为民歌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在旋律和体裁的选用上首先要对中国传统民乐改编成为西洋音乐,并将其运用到民歌的钢琴化再创作中。《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作品运用了两段曲调,第一部分是抒情的,在高潮再现部分抒情再次出现在动力性和声手法上对民歌旋律和节奏的再现是比较完整的。用钢琴音乐模拟陕北唱法的转换是钢琴作品表现陕北民歌特点的一个重点。陕北地势山大沟深,要使声音唱的高传得远就必须借助假声,此外,陕北民歌旋律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针对陕北民歌这个演唱特点,钢琴演奏中要着重把握好这些乐句的演奏力度的处理。钢琴音乐在表现陕北人民的粗狂豪爽和欢庆喜悦的气氛时,常常对其唱法进行模仿。在这首主题的演奏中,同样借鉴了“平腔”唱法的真假声结合。演奏时打开大臂放慢触键的速度,使触键的重心靠上,让音色高亢悠扬,更富有歌唱性。但又不能处理的飘渺,而应该与其他音自然地融为一体,如同演唱者站在黄土高原上深情的歌唱。同时,这首钢琴作品还通过对陕北民歌的“甩腔”和“断腔”等进行了形象的模拟,在民族风格和思想内涵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中部主题,通过变奏中音区和织体的变化模仿了演唱者的声音。主题旋律体现出女高音轻盈柔美的声音,变奏一的主题旋律则表现了男低音刚劲浑厚的歌声。变奏二主题旋 律在高低声部的转换犹如演唱者的轮唱,使乐曲的情绪足渐推向高唱。变奏三作为整个变奏的高潮,是一个慢起渐快的处理,力度是ff的要求,所以在开始的四小节大和声的弹 奏要多用大臂、肩部的大肌肉群,以满足音乐情绪上坚定、豪放、有力的需要。变奏四第一、第二两个小节左手的最后一个音F要弹的很有力度,就有了音乐的满足感。

民歌的改编素材都是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这对于钢琴音乐的民族化,群众化及民族化的传承有着很深远的意义。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充分利用了陕北民歌的形象性和故事性的特点,在题材的选择和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有很强的叙事性,赋予了原民歌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创作中作曲家还充分利用了陕北民歌的演唱上的浓郁风格,从而在演奏上也要模拟民歌的演唱特点。最后,陕北民歌改编钢琴曲在题材和旋律上选用了陕北民歌,但在创作中还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段并和西方的创作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2]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西南师大出版社.

[3]魏廷格.《关于中国钢琴艺术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概述》.《钢琴艺术》.2001第2期.

猜你喜欢
织体和弦陕北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我的初心,就是为群众解除病痛——路生梅在陕北的50年
党建地图·陕北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20年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