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线COCA看中国文化词汇在当今美国社会的接受

2011-11-02 06:48张小宁新乡学院外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关键词:语料库检索词汇

张小宁(新乡学院外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从在线COCA看中国文化词汇在当今美国社会的接受

张小宁(新乡学院外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中国文化词汇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美文化交流日益加深,通过检索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的中国文化词汇(本文选择6个方面、30个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这些中国文化词汇在当今美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对更好地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国文化词汇;接受;定量分析

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文化通过其文化产品在世界各地传播。以美国大片为代表的娱乐文化、以Coca-Cola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及以NBA为代表的体育文化等对中国百姓而言也不陌生,在年轻人中更是广为流行。回顾中美文化交流史,可以看出,时至今日,中美文化交流从来都不是单向的,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18世纪。根据王立新《中国文化在美国的早期传播及影响》一文,18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文化(以儒家伦理为代表的观念文化、以大豆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以及有浓郁东方特色的中国艺术品)对美国的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1]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中美文化交流也不再处于经济交流的附属地位。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对外交往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词汇对美国民众而言,也变得熟悉起来。通过检索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的中国文化词汇(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30个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中国文化词汇在当今美国社会的接受情况,以期为更好地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中国文化词汇在美国社会接受情况的定量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中美文化”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关于中美文化的学术研究多侧重于中美文化差异,且基本上都以定性研究为主。在定量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中国文化词汇在美国发展特点的只有《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词汇研究》。[2]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研究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文化词汇的英译有待完善。很多中国文化词汇的英语表达没有定论,国内学者与美国学者对一些词汇的译法有时也不尽相同,这对检索词的选择造成一定困难。事实上,中国文化词汇的英语表达属于“中国英语”(ChinaEnglish)的范畴(“中国英语”概念最早由葛传槼于1980年在《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而截至目前还没有能比较系统、全面反映“中国英语”的语料库。令人欣喜的是,河南师范大学李文中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本土化研究”,正在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ChinaEnglish Corpus,简称CEC),将填补“中国英语”语料库研究的空白。[3]其次,没有能满足研究需要的美国英语语料库。要检索分析中国特定词汇在美国的应用情况,一个合适的美国英语语料库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Brown,90年代的Frown,还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ANC(美国国家语料库),由于受时代和容量所限,都不能较全面地反映中国文化词汇在美国的应用情况。再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承载中华文化的词汇数不胜数,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词汇作为研究对象,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二、关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

2008年,汪兴富、Mark Davies(该语料库创始人)和刘国辉三位学者曾共同撰文,详解该语料库。[4]在此,笔者根据以上3位学者的论述,综合该语料库网站上的相关信息,对其简介如下: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由美国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Mark Davies教授开发,该语料库于2008年2月20日正式在互联网上推出。建成至今,该语料库经过几次更新(更新频率为每年一到两次),词汇已由初建时的3.6亿增加到4.1亿(最近一次更新是在2010年夏)。该语料库收集了从1990年至今美国境内多个领域的语料,包括口语、小说、流行杂志、报纸和学术期刊五大类,且这五个类型的语料基本呈均匀平衡分布,因此,该语料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平衡语料库。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新”和“全”,这为研究中国文化词汇在当今美国社会发展特点提供了语料库支撑。另外,作为网络在线语料库,COCA对使用者免费开放,这也为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研究词汇的选择

中国文化词无有穷尽,如何选择合适的词汇作为研究对象是个难题。何宇茵从认知、规范、艺术、器物、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等5大方面(每个方面选取8个词汇)分析了中国文化词在美国社会的发展情况。[2]另一位学者高超做了关于中国新闻英语主题词研究,研究结果将与文化生活相关的主题词分为8类:地名、人名、饮食、服饰、交通运输和住房、中医、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与社会现象相关的词。[5]在以上两位学者的分类基础上,考虑代表性及全面性等因素,加上篇幅有限,笔者在本文要研究的中国文化词见表1所示。

表1 本文研究的中国文化词

四、研究方法

笔者在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中逐一检索这些文化词汇,统计每个词汇在该语料库各语类、每5年时段出现的频数(FREQ)和每百万词频(PERMIL),据此可以得知某一具体词汇在哪类语料、哪一5年区间段中出现频数最多,为定量分析这些中国文化词在美国接受情况提供依据。考虑到准确性,必要时会参照具体词项的语境再现和相关搭配。

另外,笔者将这些中国文化词对应的英语表达做简要说明。前文提到,很多中国文化词有不止一种英语翻译,在此,尽量选用已被广为接受的译法,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对那些翻译不唯一的文化词,会在全面参考相关翻译的基础上,给出尽可能贴切的译法。“花木兰”将用“Mulan”,参照迪斯尼动画《Mulan》的片名;尽管外国人对“jiaozi(饺子)”已经相当熟悉,考虑到“jiaozi”有可能被理解成“轿子”,笔者在此选择“Chinese dumplings”这一说法;“茅台”选用其国际注册商标“Moutai”;“嫦娥”、“康熙”、“关系”、“普通话”等直接选用汉语拼音;“雷锋精神”用“Lei Feng”代替;“农历”、“书法”、“中药”和“烹饪”分别以“Chinese calendar”、“Chinese calligraphy”、“Chinese medicine”和“Chinese cuisine”为准。

五、结果和分析

根据检索结果,将各个文化词出现最多的语类、年度区间、具体频数和每百万词频以表格形式呈现,详见表2。

(一)简要分析各类文化词检索结果

从检索结果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社会关注度较高。在选择的30个文化词汇中,长城、豆腐、筷子、中药、少林寺、春节、京剧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出现频数相对较高;孔子、功夫、儒家思想、北京、香港、“一国两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更受美国学界关注。另外,这30个文化词汇在口语语料中出现的频数都相对较低。下面对这些文化词汇的检索结果做简要分析。

与地名相关的文化词中,香港、北京、上海位列前三甲。北京和上海在2005-2010这个5年区间中出现频数最多,说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香港出现频数最多的则是在1995-1999这个年度区间,且在学术类语料中出现频数最多,可以看出美国学界对香港回归中国曾给予相当高的关注。

与人名相关的文化词中,孔子排名第一,姚明和花木兰分列二、三位。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受美国学界关注在情理之中。姚明作为来自中国的NBA球星,在报纸特别是体育新闻类报刊中出现频数最多,可以判断姚明在美国民众中有一定的知名度。木兰在1995-1999这个5年区间内出现频数最多,这与1998年迪斯尼动画《Mulan》的大获成功不无关系。

表2 检索结果统计表

在与饮食相关的文化词中,豆腐和筷子的出现频数远远高于其它3个文化词,这两个文化词均在2005-2010这一时段内出现频数最多,且出现频数最多的语类是杂志和小说,说明豆腐和筷子在普通美国民众中的接受比较广泛。

中国功夫和中医中药在美国也有一定影响。功夫影片无疑是中国功夫在美传播的最佳途径之一,不管是揽众多大奖于一身的《卧虎藏龙》,还是动画大片《功夫熊猫》,精彩绝伦的中国功夫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在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方面,“一国两制”在1995-1999这一时段内和学术语料中出现频数最多,同样说明美国学界对香港回归中国的高度关注。与春节同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在美国社会关注度并不高。

(二)检索结果彰显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受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中美两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即便是对同一文化现象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碰撞。

1.酒文化差异

酒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酒则是最能代表中国酒文化的酒类。在中国酒文化中,酒在艺术创作、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影响,“无酒不成席”,且酒总与佳肴相伴。对普通百姓而言,酒能让相聚的亲朋好友感情更深。同时,酒也是身份的象征,身份越高,酒的档次也会越高。毫无疑问,有中国国酒美誉的茅台自然要留给最尊贵的客人。

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茅台出现的频数是1,这说明以茅台为代表的中国白酒在美国处境尴尬。中国白酒没有成功进军美国主流市场与美国政府对烈性酒进口和销售的严格管制不无关系,再有就是酒文化差异。在美国,喝酒是一种消遣,也不需要任何下酒菜,因此,美国消费者更钟情于好入口的软性酒,虽然他们也饮用伏特加,但大多是以鸡尾酒的方式而不是直接饮用。

2.“重姓轻名”与“重名轻姓”的人名文化差异

迪斯尼动画《Mulan》改编自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辞》。影片主人公是花木兰,但是片名却以《Mulan》为名,省去了姓——“花”,这正是中美人名文化差异的生动体现。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姓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姓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所以最早的姓大都是“女”字旁,如姜、姚、姬等。一般来说,“姓”是代表血缘和宗族的特定符号。中国文化传统讲求家族至上,人们修宗庙、编族谱,都说明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宗族观念。因此,代表祖宗、家族的“姓”自然要放在代表个人的“名”之前,而且要代代延续。

熟悉英美文化的人都知道,英美国家的人名结构是先名后姓,这有其历史渊源。摩尔根曾明确指出:“我们的祖先撒克逊人直到诺曼底人征服时,还只有个人名字,而没有代表宗族的姓氏。”[6]因此,在美国“重名轻姓”、倡导个人自主意识和创造性的文化背景下,“花木兰”变“Mulan”也就不足为奇了。

基于在线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简要分析了笔者选取的30个中国文化词汇在当今美国社会的接受情况。从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社会关注度较高,中美文化差异显著。同时,我们也发现还有很多中国文化词汇在美国社会的关注度还不高,中美文化交流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承载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化词汇会在美国社会得到足够的关注。

[1]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2] 何宇茵.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词汇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1):7-11.

[3] 孙海燕,吕静.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库与应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19-221.

[4] 汪兴富,Mark Davies,刘国辉.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英语教学与研究的良好平台[J].外语电化教学,2008(9):27-33.

[5] 高超.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新闻英语主题词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6):36-43.

[6] 孟兆芬.中英人名跨文化对比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Analysis of Acceptance of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in America Based on COCA(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ZHANG Xiao-ning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stands for the splendid Chinese culture.With the deepening of Sino-US cultural exchanges,by retrieving the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this paper chooses 6 aspects and 30 words as the study objects)in COCA,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in America and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for us to better promote Sino-US cultural exchanges.

COCA; Chinese cultural vocabulary; acceptance; quantitative analysis

G125

A

张小宁(1979-),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语料库检索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