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
——“十二五”水泥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1-11-02 02:35蒋明麟
水泥技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干法十二五水泥

蒋明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
——“十二五”水泥产业发展的思考

Apply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ement Industr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蒋明麟

2011年是执行“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意味着我们将开始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新的征程。站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回顾在“十一五”期间水泥产业发展历程,总结分析其中的规律,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建议》精神为指导,认真思考“十二五”水泥产业的发展思路、政策措施和具体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工作重点,对于水泥产业在“十二五”乃至今后的长远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将提出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供业内外相关人士参考。

1 “十一五”水泥产业发展回顾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增强调控的有效性、针对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克服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全面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为我国在新世纪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水泥产业作为建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五”期间以规划提出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为重点,促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5000t/d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逐步淘汰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为总体要求,针对我国水泥产业的现状,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调整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集中度。在“十一五”期间,水泥产业不但满足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在产业自身发展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十一五”水泥产业的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水泥产业产能产量继续快速大幅提高

“十一五”前四年,虽然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多起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预计2010年全年GDP增长将超过10%。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力投资、出口、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有较大比重,这是由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强劲。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一揽子应对计划后,有效扩大内需,固定资产投资也呈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般在25%~30%左右。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水泥需求量增加有着密切的关联(一般用水泥产量弹性系数来表示,该系数一般在0.5~0.6左右),因而在“十一五”期间,水泥不论是产能还是产量均有较大增长。水泥产量从2006年12.4亿吨快速增加到2009年的16.5亿吨,2010年水泥产量预计将超过18亿吨(表1)。

在水泥产能方面,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上半年,我国水泥产能约为21.5亿吨,因有些新建生产线将在年底投产,预计2010年产能将达到23亿吨以上。生产设备利用率约在80%左右,这意味着有近5亿吨产能的富余度。

(2)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随着水泥产业科技进步、装备制造水平的提高、新型干法水泥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日益显示其在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节能环保、企业效益方面的优越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新型干法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迅猛发展。近五年来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并通过政府运用产品质量、环保、节能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力度,2006年至2009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14亿吨,2010年预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约9200万吨,有效减少了落后水泥产能在水泥产能中的比重。从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3亿吨,占我国水泥熟料的比重为38.6%,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占我国水泥熟料的比重将超过80%。2010年新型干法生产线将达到1310条,水泥熟料产能预计将突破13亿吨(表2)。

据统计,2009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2500t/d及以上包括3000t/d、4000t/d、5000t/d、6000t/d、8000t/d、10000t/d生产线产能占我国新型干法窑产能的62%以上。其中,5000t/d及以上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占24.26%。120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单条水泥生产线规模正不断扩大。

表1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GDP、固定资产投资、水泥年产量及增速表

(3)水泥产业布局得到改善

根据“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国家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五年来水泥产业布局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过去传统的水泥生产大省,如广东、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东部省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新增水泥生产能力逐步向中西部发展。例如,在四川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和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下,四川、贵州、云南等省水泥生产能力大幅增加;在中央发布加快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文件后,新疆自治区的水泥项目大幅增加,产能迅速提高。2009年以来,在12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影响下,目前全国水泥产能布局相对平衡,有些地区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4)生产集中度提高,大企业集团发展迅速

为了解决水泥产业企业数量多、实力弱、竞争力低的问题,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自身的努力,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五年来得到壮大发展。在2006年“十一五”规划起步之年,政府有关部门邀请业内专家,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筛选出12家大型水泥企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48家水泥企业为省级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促其在市场竞争中根据市场需求,通过新建、改建和资本运作、兼并重组迅速发展壮大,生产力快速向这些行业龙头或地区龙头企业集中。如安徽海螺集团、南方水泥集团、山东水泥集团、冀东水泥集团、华新水泥集团等大型水泥企业都成为跨区域的大型水泥企业。2009年,全国年产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有20家,其中海螺和南方水泥两家超亿吨。据统计,2009年前10家大型水泥企业的水泥产量3.69亿吨,占全国水泥产量的22.6%。

(5)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水泥生产是耗能大户、废气和污染物排放大户。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耗占建材工业的70%左右,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耗的7%以上;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的1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5%;烟、粉尘排放量占全国烟粉尘排放量约30%。根据“十一五”规划关于建立“两型”社会的要求,水泥产业的节能减排任务繁重。五年来,一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对能源消耗高、烟尘和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水泥生产线实施关闭或技术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二是大力发展技术指标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重点在高效煅烧、节能粉磨、清洁生产、自动控制等方面加大科研开发力度,通过优化设计、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加强生产管理,使我国单位水泥生产能耗总体呈下降趋势,大型水泥企业的单位水泥能耗已接近或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三是积极推进余热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努力为发展循环经济做贡献。开始于我国“八五”计划的新型干法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经过近20年的不断攻关、实践、完善和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装备日臻成熟,在熟料热耗达标的前提下,每吨熟料余热发电量一般可在40kWh以上,扣除余热发电系统自用电外,可使单位水泥产品耗电下降20%~30%。目前,大约有60%以上的生产线配套建设了余热发电装置,为水泥产业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泥产业历来重视消纳和利用各种工业废弃物作为水泥生产替代原料的工作,高炉矿渣、粉煤灰、硫酸渣、电石渣、赤泥、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循环利用,通过实现这些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由水泥制造业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量为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的30%左右,占全国当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7%左右。近年来,在水泥窑处置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作为生产水泥用的替代燃料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已分别在北京金隅集团所属的北京水泥厂、广州越秀集团所属的越堡水泥厂、海螺集团所属的芜湖水泥厂等生产线,新建投产了处置和利用下水污泥、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装置,进行了这方面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表2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水泥熟料总产量及占比表

(6)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实效

在国家实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指导下,水泥产业已从过去只有单纯的水泥、熟料产品出口,到人力资源的劳务出口,发展到今天的以水泥建设工程带动水泥技术、装备和服务出口。由于我国的水泥技术和装备先进实用,性能价格比具有优势,技术服务认真周到,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关注业主的利益和需求,认真兑现我们的社会责任,实现了双方共赢。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水泥工程建设项目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已超过30%以上,许多国际水泥工程建设项目,取得良好的业绩,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2 “十二五”水泥产业发展展望

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水泥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水泥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为水泥产能增长过快,一些区域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产业生产集中度不高,大集团、大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水泥产业的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潜力巨大;水泥产业的国际化战略有待加强;水泥企业的运行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水泥技术和装备的科研开发工作中自主创新的能力缺乏等。针对这些存在问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握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结合水泥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特点,理清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和创新水平,真正使我国水泥产业由水泥生产大国走向水泥产业强国。

未来五年我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水泥产业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产业,应当以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为重点,以自主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升水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把水泥产业建成现代原材料加工和制品业奠定基础。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我们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要从过去重视量的增长转变到更加重视质的提高。这里所指的“量”和“质”既包括水泥产品,同时也包含水泥企业的数量和企业竞争力。“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GDP仍会增长,只是增速会有所趋缓。作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虽然随着国家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会有所下降,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量仍会很大,水泥的需求量仍然会增加。如何满足水泥需求量的增长?据估计目前我国水泥产能大约已有23亿吨,我们应当在控制产能总量的前提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充分发挥现有产能的利用率,而不要重复走过度扩大产能总量的老路,特别是在一些水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地区,更要严格控制产能总量。当然,我们也应当控制一个合理的产业产能利用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力争到2015年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达到占总生产能力90%以上。

在水泥产品结构上,要努力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延长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通过与建设业的合作,切实提高我国运用在建筑物、构筑物中混凝土的标号,增加高标号水泥的用量,从而减少水泥产品用量和石灰石资源的消耗。要注重特种水泥的开发研究,增加特种水泥的品种和应用。努力探索开发研制非钙硅系列的新型胶凝材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的特殊要求。

在企业结构上,要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市场竞争显示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水泥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力争到2015年末,位列前10家的水泥产量达到总量的35%以上。

(2)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压力,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发和运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使水泥产业向低碳化、环保化、清洁化方向转变,为建设两型社会做贡献。一是要进一步降低水泥产品综合能耗。虽然我国一些设备先进、运行管理水平高、单条生产线规模大的企业单位水泥产品的综合能耗已经接近或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还有占全国新型干法水泥产能30%的中小型或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早期设计建设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他们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落后,单位水泥产品的综合能耗和排放指标均与国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必须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加以改造提升或淘汰;其次我国现有的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单位水泥产品综合能耗和排放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应当通过节能环保改造和精细管理,努力挖掘节能潜力,提高环保质量。二是要进一步开展余热和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在水泥工业自身降低一次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进一步改进余热发电的工艺流程,提高装备水平和发电效率,增加水泥烧成工艺和余热发电操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有条件的生产线都装配余热发电装置。新建的生产线要做到水泥生产线与余热发电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要大力开展低品位矿石原料和燃料的合理利用,提高原燃材料的利用率,以节约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要继续利用水泥工艺的特点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消纳其他工业的废弃物作为水泥的原料和混合材,为发展循环经济做贡献。三是要大力推广水泥窑处置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作为替代燃料技术。经过近十年的研究、探索和工业实践,我们对这项技术的工艺、装备和运行操作有了突破和提高,应当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积极而稳妥地加以推广。政府应当根据我国情况,制订利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作为水泥窑替代燃料时的水泥熟料质量标准、水泥窑废气排放标准。为支持企业推广和运用这项技术,政府需要制定“谁排放、谁付费,谁处置、谁收费”的具体政策措施,这样可以调动处置企业的积极性,在完成社会责任和提高环境效益的同时,企业本身也能取得应有的经济补偿;同时政府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支持企业应用这项技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应放在对大中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和利用、工业危险废弃物的处置上,以解环境保护工作的燃眉之急和难题,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四是要着眼未来愈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排放标准,开展相应的研究开发工作,加强对水泥窑废气中氮氧化物成分的控制,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这需要进一步改进窑头和分解炉燃烧器的结构,优化分解炉的型式和构造,以达到煤粉的充分燃烧和氮氧化物的减少。对于水泥厂粉尘排放总量的控制,无论是有组织排放还是无组织排放,都要严格控制,加强绿化、美化,营造清洁优美的生产环境。要特别注意矿山开采后的地貌恢复工作,有条件的可以做好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工程。水泥工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二氧化碳气体既是一种温室气体,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应当研究和探索二氧化碳气体的储存和应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作好准备。

(3)加快推进水泥产业国际化战略步伐

根据党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要求,水泥产业应当在过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步伐。虽然我国不少水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在水泥产品出口、劳务服务和工程承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跨国企业,这是因为我国大企业集团的资本组成、经营收入、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技术来源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国际化。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时候,水泥产业应当从战略高度调整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的原则,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要充分利用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发挥我国水泥技术装备先进实用、性能优越、价格合理等优势,采取独资、合资、参股、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水泥产业的竞争。为推进水泥产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企业要加快适应“走出去”战略所需人材的培养,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加强项目管理,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实现“本土化”,实现投资方和企业所在地的互利双赢。为提高投资效益,减少投资风险,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完善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4)延长水泥产业链 扩大发展空间

水泥只是一种建筑材料的半成品,是制备混凝土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建筑物、构筑物的混凝土中发挥胶凝材料的作用。要想提高建筑物、构筑物的质量,延长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除了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外,还必须关注应用在混凝土中骨料的质量和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当前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迅速,大多是由建筑施工企业兴办或由一些中小企业投资兴办,其混凝土的骨料(石料和沙子),大多向地方上采购,质量难以保证。不少建筑工程因混凝土质量问题,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出现问题或使用寿命减少,因此,水泥产业应当向水泥产业的下游混凝土产业发展。

随着水泥预制构件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广泛使用,水泥制品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广,水泥产业应当逐步由半成品生产向制成品产业扩充,逐步形成从矿山开采到水泥生产,再到混凝土制备和水泥制品的较为完整的生产链,真正实现建筑材料产业与建筑业的充分融合。

我国的水泥产业中,除了上述主产业链外,还包括研究、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安装、物流运输等业务,它们都是围绕主产业链来开展和拓宽业务的,这些业务也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单独来扩展市场。

这里特别提出,由于水泥生产工艺的特点,具有处置和利用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独特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水泥企业有可能成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实现上述发展思路,必须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方向转变,其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近年来,我们通过工作实践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认真总结起来,我们会发现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形势仍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强调得多,要达到创新目标任务布置得多,但对如何通过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达到创新的目标研究得少,对创新人材、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环境、创新工具等方面所组成的创新体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改进。因此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为跟随国外的步子走,缺乏超越式或原始创新;个别技术和产品的性能改进多,系统技术的创新少;科研成果理论水平高,但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的难度大、时间长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如何进行自主创新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切实在一些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水泥产业要在未来十年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着力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型人材营造“创新生态环境”,提供个人成长发展空间。要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方面有所突破,要在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体制上有所改进,为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对着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负荷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产能过剩等诸多挑战。在“十二五”乃至今后十年,我国水泥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水泥产业国际化战略步伐、延长水泥产业链扩展发展空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水泥产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水泥产业是基础原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在赋予其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后,必将是大有作为的产业,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

TQ172.8

A

1001-6171(2011)01-0015-05

2010-12-24; 编辑:沈 颖

猜你喜欢
干法十二五水泥
黏湿煤干法分选技术研究与应用
炼焦煤干法预排矸工艺研究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干法纸的潮汐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
水泥刨花板
交联淀粉的干法制备及其在陶瓷生产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