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1-11-07 07:16
华东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换羽孵化器新兴产业

读者来信

超越自我,就是新生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苍鹰换羽,为了让自己有更坚硬的翅膀可以远飞;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换羽”,意在走出自己的小圈圈,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中找寻属于自己更大的空间。

纯就事情而言,创业中心2010年的记忆很琐碎也并无太多新意;但放在整个孵化器发展的20年长河中,这些尝试正是创业中心“超越自我”的开始。

“超越自我”实际上是一个解放自我、塑造新我,勇于“自己革自己命”的过程。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需要向自己的利益、荣誉、面子、懒性等开战。这场“战争”的结局完全取决于自己,胜了就会重生,败了就会淹没于发展的潮流,看历史车轮从眼前滚滚而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代社会,甘于平庸就会陷于落后,不去超越就会沦为末位。每个人当心怀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跳出舒适与安逸,选择磨砺与改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动作不嫌小,细微之处见精神;重负不厌倦,千锤百炼出精品。

如此,才能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腾飞与跨越。

(现代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谢百盛)

《远飞者当换其羽——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2010记忆》

在这组专题中,记者用优美的文笔和媒体独到的视角讲述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2010年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在孵化器近三年的工作人员,我颇感惊喜和骄傲。

也在此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在孵化器工作的三年里,我看到了政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力度,同时也亲身感受着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作为一个孵化工作的实践者,我觉得文章最好可以增加些服务企业的内容或者案例,因为服务才是孵化工作的重心;同时报道形式也可以丰富些,如增加一线工作人员服务企业的感受,从企业角度看孵化服务等内容,保持小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可。

(上海 杨科)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汇聚了多少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最近的热词、热事,然而,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一热了就“炒”,“炒”得把事情的本来面目都忽略了,只剩下概念和口号。新兴产业的发展,的确要冷静地思考下“这里面有多少真正的创新”,别把传统的东西披个皮、换身衣,干的还是“帮外国人打工的事儿”,说起来却已然是“新兴产业产值蒸蒸日上”了。

(江西 于永川)

在现场年末难“逮”人

转眼又到年终岁末。

自从干上了记者这个行当之后,多少练就了点“宠辱不惊”、“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范儿,但饶是这样,一到这个时候,我还是忍不住犯头疼。

你要问为什么?这事儿还得从“记者”说起——

往大了说,记者的天职是采访;往小了说,我只有找到人去进行了沟通、交流,分享了他的智慧,之后才能挣出我自己的“工分”:

这玩意儿搁在平时还好说,有事没事地“骚扰”下这个、“打搅”下那个;碰壁了,就发扬“丁关根”精神死缠烂打;实在不行,就换一个呗,官员不行咱可以找百姓,大企业的“不给力”就去拉小企业的;

可到眼下这个点,眼见得所有人都在“忙”,大大小小的会议、数不清的邀约。这会儿不忙的,十之八九也是我不想找的。

于是,翻出手机里相熟的那些号码,心里想着,都搅人家一年了,到了年关,也该给人家一丝安静了,怪难为情的;但手上却还是“情不自禁”地拨了过去。结果是预想的,忙,改时间约,保证行。

于是,又去弄来些陌生“对象”的名单,一拨,或被直接拒绝,或听到秘书台小姐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声音:you calling number is busy……

于是,我只能停下来抚摸自己的心脏:快了,等过了这个“年”就好了。

(俞崇武)

猜你喜欢
换羽孵化器新兴产业
傲娇“天鹅”换羽归来
蛋鸡人工强制换羽方法
换羽新生当高参
笔·枪·魂——讲述“军事记者摇篮” 满载荣光 换羽高飞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